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抗干扰措施;解析
引言
电气工程行业智能化和规模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可以有效保障其发展效益。自动化设备是煤矿生产过程中应用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干扰问题,要求相关单位必须及时解决。
1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中存在的干扰因素
电气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自动化设备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工作的强度。另外,在电气工程当中智能化已经成为其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从而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关键的机遇。但是对于目前自动化技术来讲,由于我国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工作较晚,导致现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抗干扰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因此,为了加快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积极对抗干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且对于加快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是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自动化设备工作中最常见的干扰,按照干扰模式主要可以划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两种。内部干扰是指内部系统结构、元件精准度、元件布局等因素导致设备出现一定的工作误差,对自动化设备的精确度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自动化设备的整体性能;外部干扰则主要包括高电压、电磁波对设备运行造成的干扰,外部干扰主要体现在自动化设备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样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只有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自动化设备才能完成高效精准的工作。其次是信号干扰。根据信号种类的不同,信号干扰可以分为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差模干扰是指在较长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元器件之间出现了互感耦合,电路中会产生一个差模信号,而且随着传输距离变大,这个差模信号也会不断变大,从而导致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大大降低;共模干扰主要是指自动化设备在工作时受到某个电位的影响,整个系统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反应,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工作。最后是人为操作干扰。除去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内部干扰,操作员工的操作水平也是影响到自动化设备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对电气领域的研究时间还比较短,电气工程行业的培训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电气行业人员的工作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工人无法掌握好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技巧,在日常使用中出现一些不恰当的操作,另外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工作做得不到位往往也是导致自动化设备工作性能降低的一大原因。中国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对自动化设备的依赖度较高,全面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是整个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设备抗干扰策略
2.1合理开展印刷版和电路布局工作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之一是合理开展印刷版和电路布局工作。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为保障自动化设备的工作质量,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干扰抑制工作的重视,引入多层印刷板来开展后续各项工作,利用充足板间电容来开展后续各项工作,对应对电源上的干扰脉冲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类充足板间电容大多存在于电源回路上,利用该类方式开展后续各项工作,可以缩小器件之间的布线,回路间出现串扰耦合等问题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对保障其后续各项工作合理开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印刷板布线的重视,结合其应用的抗干扰策略和干扰因素抑制策略等来开展后续各项工作,尽可能把保障其抗干扰水平,推动后续各项工作以合理方式开展,对保障其各项工作合理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电气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该过程中的电子设备布线工作的重视,提前进行必要的设备安装模拟和线路划分,明确其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当进行的各项调整,尽可能保障其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同时,当前电子设备运行过程中,受到电子设备干扰问题的区别,可以适当对其进行布线调整,保障其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光电耦合器设置等的重视,结合其线圈和节点布线等的问题进行调整,使得相关线路可以保持分离的状态,对降低该过程中出现干扰因素的几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2.2选择合适的滤波器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之二是选择合适的滤波器。选择合适的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滤波器的选择、安装质量,直接影响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性能。性能良好的滤波器,如果不能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安装,同样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因此,设计人员在选择滤波器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型号和性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滤波器,然后由专业的安装人员严格地按照相关规范和工艺顺序进行滤波器的安装,在安装时必须对滤波器的输出线以及输入线进行分开安装,尽可能地缩短输出线距离,远离其他线路,避免对自动化设备造成二次回路干扰。
2.3加大信号传输管理力度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之三是加大信号传输管理力度。在自动化设备使用过程中,信号的传输质量与线缆长度以及性能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为了提升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有必要以提升信号传输质量为切入点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1)在传输信号环节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正电平信号来完成信号的传输任务,而是通过使用负电平来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2)如果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则可采用分开传输的方式来输送信号,以便提升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3)鉴于毛刺现象容易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干扰后出现,所以需要通过引入电容滤波来进一步调整信号的传输,以便提升信号的抗干扰性;(4)电源线应与信号线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同时信号传输可以采用双绞线模式进行,从而达到降低电磁干扰以及提升信号传输强度的目的;(5)信号传输电缆应设置屏蔽层,以使线缆绝缘性能不会对信号传输产生副作用;(6)采用分开传输模拟信号以及数字信号的模式,以便有助于增强信号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
结语
总之,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而言,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干扰源的侵扰,主要包括电磁辐射、静电、电位差干扰、二次回路电压干扰等各种因素,自动化设备设计和安装使用人员要认真分析各种干扰源的特点,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降低干扰源对自动化设备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电气工程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朋.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3):95-96.
[2]张传兴.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策略研究[J].纳税,2018(9):124-125.
[3]从彬,朱钰.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策略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23):150-151.
论文作者:张超跃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干扰论文; 自动化设备论文; 信号论文; 抗干扰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作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