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河边镇小学校 大英 629300)
【内容摘要】: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加强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在实践中求知,在生活中拓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活中务实
务实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梦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务实高效的小学数学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必须使课堂结构高效化,使教学结果达成务实高效的目标。下面我结合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备课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备课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课,把好课堂教学设计关,开展经验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惟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兴趣的科学,也是最便于自学的科学。”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问题的情境时,应力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使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同。也许有人认为,教材中大部分内容不容易与生活接轨,造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到位,要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许多数学问题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所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前人已发现的数学问题,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中对于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提出结果,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提出一个实例,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发展。同时,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自己做到先想、先说、先练,他们就会产生自己独有的体验,这样他们在学知识时就会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也为他们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运用数学,怎么用最少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到一个地方,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在有限的时间里花费的费用最少等等,这些实际的生活问题都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三、善于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激疑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情境是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有了疑问,学生才会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在数学课堂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要求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把789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产生疑问。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紧密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趣,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有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所说: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将分散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四、在实践中求知,到生活中拓展
注重生活实践,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实践活动、作业,也可以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布置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他们体验到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在做应用题时,教师要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尽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且通过事例分析算理,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促进了学生生活的正迁移,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之前,布置学生如下作业:请你与家长一道测量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的表面积。学生会动手进行大量的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表面积的含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再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一课后,组织学生收集了大量的叶子,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树叶贴画。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总之,教学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而且随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等的改变而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总结,不断地摸索,以获取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加强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王秀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教师论文; 发现论文; 课堂论文; 情境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