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
摘 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集中体现,蕴含着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自发表60多年来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宏观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为何做”“为谁做”“怎么做”的问题,集中呈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目的和方针;另一方面,微观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因此,《正处》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当代价值是立体的、宽领域的。
关键词:《正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当代价值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报告,经后期整理、修改、补充后,同年6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即今天的《正处》。关于该文献的研究多从调节社会矛盾的视角切入,本文主要着笔于从该文本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资源,探析文本中蕴含的丰富内涵,通过与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措的对比,进一步强化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在中共思想政治教育史论的当代价值。
其二,“房地产企业+养老管理企业”。比如2010年,万科地产养老地产项目“万科幸福汇”,聘请在老年公寓经营有丰富经验的上海亲和源集团进行服务管理,以期实现设施和服务的专业性[10],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凭借住宅建设经验和养老服务的管理经验、品牌和运营模式,实现强强联合,使养老地产会更具优势。
一、《正处》中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生成逻辑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认识不一,但是归根结底讲,方法论是具体方法的内在理念,是“理论体系”,是对具体方法来龙去脉和外在表现的研究与反思。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不应仅仅是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而应该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解决诸多问题的方法的理念。《正处》中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解决人民思想和行为问题方法的理论积累。
1.唯物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应该说,马克思关于方法论本质的观点和关于世界基本认知的本质的观点是一致的,正如恩格斯强调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1]毛泽东的方法论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贯穿于毛泽东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对唯物辩证法的直接阐释不多,而基于当时俄国的革命形势,列宁重视并发展了马恩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形成了体系化的唯物辩证法理论。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通过16条要素的推理得出了:“辩证法可简单的规定为是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2]概括来讲,列宁的唯物辩证法理论是在马恩辩证法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指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联系与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与总原则等观点,以上辩证法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
芝麻油纯度快速检测试剂盒目前在国内外基本属于空白阶段,我国市场上仅有一家企业生产销售芝麻油纯度检测试剂盒,但检测效果不甚理想。普通消费者只能凭借感官、物理方法进行鉴别,效果不佳。显色法、光谱法、色谱法、电子鼻法等需要技术人员在实验室进行鉴别,相关仪器比较昂贵,不能实现简单快速检测。因此,芝麻油纯度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准确检测,操作过程简单,较低的检测成本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和基层执法人员进行鉴别的需求,试剂盒能在检测掺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9,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的具体化,为江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对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进行再审视、再深化,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江苏工作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1)“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基础 毛泽东在《正处》中开门见山的指出,中国共产党面对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一是敌我矛盾,二是人民内部的矛盾。[12]因而,社会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认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人民内部以及同政府也是存在矛盾的,工人与民族资产阶级也有矛盾,但是这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具有对抗性的特征,因而需要分清敌我,分清是非。同时,毛泽东深刻认识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要处理得当。在这里“处理得当”是指先用民主说服的方式,力图转换矛盾。面对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即人民内部矛盾更需要民主的方式来解决,正如毛泽东在文中提到的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在后文中毛泽东论述了“政治工作是灵魂”,直接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科学概念,并主张“很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恰当处理各种矛盾”[13]。由此可见,毛泽东通过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重大使命。
(3)“团结—批评—团结”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总方针 不少文章将“团结—批评—团结”方针与《正处》中涉及到的其他方针方法并列而谈,这是不合适的,忽视了该方针普遍的指导地位。“团结—批评—团结”或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提出的,是为了整治当时犯教条主义等错误的同志,主张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促进团结,并倡导在全体群众中采取该方法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问题。因此,历史证实“团结—批评—团结”方针在其他领域中具有总领作用,适用范围广,具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普遍适用性。[17]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具体认识和实践方法正是通过该方针的指导得以实现,以该方针为遵循,引导人民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人的改造与完善”,从而推动革命实践和社会发展[18]。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衍生出了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民主说服、疏导、自我教育和统筹兼顾等方法。
2.社会实践经验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现实基础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历经了从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的阶段,其方法论始终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息息相关,并从中锤炼了深厚的方法论思想资源。首先,这表现在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建党以来,毛泽东便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起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以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民众具备阶级意识,最常见的办法是创办书社、报刊以及学校。早在1920年毛泽东便是新民学会的骨干,研究与讨论进步书刊思想,同时增开夜校和讲习班主要针对农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毛泽东结合革命运动实践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中共一大过后,全国工人罢工运动高涨,直接参与领导粤汉铁路工人罢工等运动,在韶山建立中共韶山支部,领导农民运动,亲身讨论农业生产问题,提升农民思想觉悟。最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三湾改编,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方法的针对性、创造性、综合性,并通过反“围剿”斗争和抗日战争归纳出军队管理和教育群众等具体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及时把握社会矛盾的转移,从人民生活资料、生产活动和精神文明等多方面进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3)实施生动切实的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它符合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规律。毛泽东在《正处》中反复强调说服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在矛盾的解决过程中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命令为辅。他指出,只能用民主的、讨论的、批评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思想性质的问题、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23]实质上,说服教育就是通过疏导的形式展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不能堵住受教育者的言论,又不能对其不管不顾,应该晓之以情,动之以礼,通过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充分发表意见,同时给予引导帮助。再者,简单的说服教育并不能真正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应该以生动的形式展开。毛泽东在文中谈到:“需要在群众中间经常进行生动的、切实的政治教育。”[24]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说服的效果。毛泽东曾经在《反对党八股》文章就提到:“语言无味,像个瘪三。”[25]实则说明了缺乏生动活泼的语言或者形式,会使受教育者无形中产生排斥的行为,也就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正处》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集中体现
《正处》一文属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新发展阶段的力作。全文从12个方面展开,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入手,通过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主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行文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极大的丰富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1.《正处》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目的—方针”于一体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之前积累的知识内容,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蝴蝶、窗花、表盘等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在教学中,教师在展示这些图形后,可以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讲解完轴对称知识概念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体会数学艺术特征,并且感受到现实生活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相同点。
对于对象的差异,选取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也可以有所不同。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建议分层分类进行。普及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受众面可以是全体学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创业,创业都会成功,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心理、专业等各方面的测试,可以选取有条件、有能力、有迫切愿望的创业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辅导,以此提高创业成功率。
对立与统一规律贯穿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始终。毛泽东在《矛盾论》开篇就提到,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就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3]这在于毛泽东认识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宇宙观的差异,并主张用辩证法中联系、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世界。在具体分析人们的思想问题中,毛泽东强调:“应该把思想问题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了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4]从中强调了矛盾存在于思想问题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更是被毛泽东重视,他认为只有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中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也就无法找出特殊的原因了。[5]通过对矛盾一般与特殊问题的分析,毛泽东进一步提出,抓住主要矛盾就能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的论断[6],同时指出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避免主观性、片面性与表面性等问题[7]。提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风影要随师父一起去做一场法事,那个桃花死了。道场做了三天三夜,人在红尘之中,总会有一种东西是永远也撕扯不断的,就像风影梦幻中一直飘着的红腰带,还有那悠扬的笛声,如果一定要断开的话,那除非生命从这个世界上彻底地消失。桃花谢了,整个世界都空了,了空法师的心也真正空了。回到白云寺院,站在山门口,师父不再让风影进寺院,他说风影到底是尘缘未了,让他回去。风影站着不动,看着师父茫然不知所措。了空法师又开言了,他说快回去吧,有一个人正在等着你,她很需要你。
(2)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落实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通过对事物天然存在矛盾关系中,研究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了对立统一规律对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基础性作用,这里重点阐释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运用。毛泽东关于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表现在“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剖麻雀”等方面。《正处》中就民主与自由的问题毛泽东提出,民主和自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不能只强调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21]同时,就矛盾双方的转化问题,毛泽东认为群众闹事不一定是坏事,相反能够变成好事,促进接受教训和克服问题,单独就匈牙利事件,毛泽东就指出它具有双重性。最后,他总结到党员干部应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它的积极面,又要看到他的消极面,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矛盾双方的转化。[22]这就启迪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和受教育者,因人因时因地的采取适当方法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进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重要特征。唯物辩证法思想揭示宇宙运动发展的特质,并且指出了自然与社会的规律。毛泽东在处理思想政治问题时,一贯主张按规律办事的方法,即实事求是。他认为这其中的“是”就是规律,他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用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他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从客观存在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基本事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方针和办法。[8]同时,他强调把握当下形势,反对主观主义的重要性,在分析政治形势,评估阶级势力时,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代替主观主义。[9]可以得知,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精髓,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规律,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正处》中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具体表现
人们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总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同样是认识方法与实践方法的统一,认识方法既包括信息的获取方法又包括分析方法,而实践方法多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实施的一般方法。在《正处》中毛泽东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方法和综合实践方法都有精辟的阐述。
毛泽东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阐述较为分散,在某单一文本中很难体现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系统的思想,而《正处》一文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为何做、为谁做、怎么做”问题的系统回应。
用平板将苗床地面刮平、踏实,以利于营养块底部水均匀,便于后期水分管理。苗床宽度为0.8~1.2米,长度视育苗量而定,苗床四周可用砖头做好围堰,围堰内铺农用塑料薄膜防止水分外流和根系下扎。育苗营养块摆放要纵横对齐,间距1.5~2厘米。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头脑 马克思曾揭示,彻底的理论就能说服人。[19]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毛泽东便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不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投身实践。毛泽东认为,我国的知识分子应该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实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根本变革。[20]可见,毛泽东主张人民群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自觉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不能忽视,其政治性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立场。同时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不惧怕任何批评,相反会在斗争中日久弥坚。另一方面,毛泽东睿智的分析了社会主义主义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实则揭示了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与经济基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实施。由上可知,毛泽东系列论述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规律,这也规定了教育者教育过程的起点。
(2)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正处》全文,在《正处》中“人民”一词共出现150多处,毛泽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中处处为人民着想,促进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和谐。毛泽东在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时强调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他指出:“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决不允许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14]同时提出有反必肃,否则将会压迫群众,使得群众抬不起头来,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毛泽东一贯的教育主张,在文中他就曾提到,“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5]。这成为了我国贯彻始终的教育方针。此外,毛泽东强调要听群众的呼声,让群众想办法。马克思就人民群众与理论的关系有如下重要论述,他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6]毛泽东依靠群众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赋予人民以“批判的武器”,使得群众自己解决内部矛盾,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说服力,最终实现“把人当作人,使人成为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纠正党内思想错误倾向的过程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尤其是在革命年代,不少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等思潮伪装成马列主义的形式存在于党内,正如毛泽东所讲的“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进党来”[10],因此党内先后进行了三次整风运动。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发表《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说,延安整风运动由此全面铺开。毛泽东对党内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务必彻底抛弃党八股和教条主义等问题”[11]。实际上,延安整风运动就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具体展开形式,旨在改变党员及其领导干部存在思想不端、宣传不力、语言乏味等现状。紧接着,在1950年和1957年针对领导干部身上孤傲自大、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问题和“三害”现象,毛泽东相继领导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整风运动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和问题相伴而生,毛泽东在早期革命与社会建设过程中面对思想政治问题,并没有妥协与退让,而是不断摸索,及时避免错误思想,从而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相结合方法实质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何安顿受教育者能动性问题的正面回应。教育和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共同投身到教育活动过程中,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促使教育过程的有效进行。毛泽东在《正处》中便对该方法予以阐释,他认为对于人民应该采取民主而不是强迫的方法,对于参与政治活动要进行教育与说法而不是强迫,同时他明确指出:“这种教育工作是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26]从中可以得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实则上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一种,毛泽东一直号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灌输,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者的施教行为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当时党内就存在着各种自我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如党内民主生活会,讨论辩论会等等。通过此类方法,人民群众以及党员干部能够自觉地审视自我问题,改造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5)实施齐抓共管和统筹兼顾的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绝不仅仅靠某单一部门就能完成的,毛泽东在《正处》中便提出了“齐抓共管”这一方法论思想。他指出,共产党、共青团、政府主管部门、学校的校长教师,都有责任担负起思想政治工作。[27]在这里,政府部门、学校、工会等各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就是对协调式综合方法的具体实施。由此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并不能仅仅单靠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部门完成,需要党组织以及其他所有行政组织,相互配合形成体系,发挥各个组织单位的优势,从而产生教育合力。另外,《正处》中也强调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文中指出,应从对全国人民统筹兼顾的观点出发,处理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问题。[28]表明了要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妥善解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适当安排”则是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正处》中涉及的反革命分子、农民、工商业者、知识分子、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等不同主体,毛泽东都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并认为不同主体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能完全雷同。毛泽东尤其指出知识分子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应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关心时事政治。综上所述,齐抓共管和统筹兼顾的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重大创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
三、《正处》中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在《正处》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既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总结与升华,又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处理思想政治问题的典范,在中共思想政治教育史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认清现阶段的矛盾与问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和社会建设中一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将其比喻为“灵魂”。在《正处》中他就两类不同矛盾学说对当时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提出处理矛盾问题方法的同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对于把握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具有重要启示。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我国的发展已然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不再存在矛盾和问题,相反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继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传家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究其实质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显然不是对立性的,而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标志着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因此,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生产力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应该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引导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协调行动,最终把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指引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建设轨道中。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29],同时多次提出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种活动中,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功能,这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正处》中毛泽东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并运用民主说服的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群众。另外,“科学发展观”也明确指出“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实际上,这都是《正处》中人民立场的理论延续。
习近平始终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务必坚持人民性,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处理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早在2013年,习近平便要求:“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30]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接地气”,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资源取于民用于民,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改造人民群众的主观世界。其次,始终联系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人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评判者。目前仍然存在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这容易引发恶性社会问题。因此,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批判,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通过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以最终实现习近平所倡导的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
近年来,生态旅游业发展火爆,各地都在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碍,没有有效发挥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认识,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旅游,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才能促进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对象
矛盾分析法贯穿毛泽东《正处》始终,即要求在思想工作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处》中有层次的、有重点的对不同群体的问题进行阐述,尤其对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十分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方针。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并发扬了《正处》中思想政治方法论思想。
习近平强调群众路线观点,针对不同群体的现实情况,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强调的是,在现阶段条件下,领导干部与青年学生的思想动向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惩领导干部贪腐现象,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针对青年学生,习近平多次强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要求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做法是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4.形成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在党的光辉历史中,全党动手、密切配合、共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史论中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在《正处》中明确提出的“各部门都要负责思想政治工作”被认为是最早的齐抓共管方法论思想。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求党政工团各个职能部门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网络。
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曾多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方式的重要性,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现,而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1]可以得出,全程、全方位的系统育人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证,任何部门都不能偏安一隅,而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32]。当然,以上齐抓共管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义,在社会其他部门同样具有普遍意义。具体来讲,就是要形成主渠道与微循环的统一,主渠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部门,微循环则是专职部门以外的组织部门或个体。通过发挥综合主渠道和微循环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
[2] 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2.
[3][4][5][6][7][9]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29,306,309,322,312,92.
[8][10][11][25]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3,833,845,837.
[12][13][14][15][17][20][21][22][23][24][26][27][28]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16-317,351,324,340,323,339,321,353,322,351,325,340,342.
[16][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09.
[18] 杨尚昆.毛泽东“人的改造与完善”思想对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价值镜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129.
[2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0]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31][3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10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049-06
收稿日期:2018-11-02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15JZD001)
作者简介:张 磊(1993—),男,四川广元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庞 达]
标签:正处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论文; 当代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