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92年—2007年间为例
李文晓 李文丽 彭志军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9)
摘要: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是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使用Eviews软件对1992-2007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经费投入对宏观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关键词:教育经费投入; 经济增长; GDP ;实证分析
教育经费投入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到教育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靳希斌著,《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页。]。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人力和物力通常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即集中表现为财力。教育经费投入的目的主要是为该国或该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在我国,教育经费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经常性开支,一般称为教育事业费;二是用于购置和更新固定资产,改善教育物质技术条件的开支,称为教育基本建设费。一般来说,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教育经费就比较充足,充足的教育经费保证了该地区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快速发展的教育又能够为该国或地区积累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经济增长、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发展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就会出现恶性的循环。但是,在这三者的关系中,人们似乎只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教育经费增长效应深信不疑,而对教育经费投入是否真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有所怀疑,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经费的增长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脚步的原因。由此带来了我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难题。本文尝试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考察
1.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
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深受国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费构成格局。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经费绝大部分由政府包办。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经费来源稳定,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水平低下,投入到教育领域的资源严重不足,教育的发展相当迟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开始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教育事业。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并且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更是指出:“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将多元办学的理念提到了制度的层面。由此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并逐渐形成了我国当前的教育经费来源格局。
表1.1992-2007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来源表(单位:亿元)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教育经费总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经费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我国目前的教育经费的来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各级政府拨付的财政经费,称作财政性教育经费,又叫公共教育经费,主要由预算内的财政性经费和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构成。另一部分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投入的教育经费称作非财政性教育经费。这部分经费包括社会团体和公民私人的办学经费、社会捐赠的办学经费、事业性收入和其他方面的收入等。在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和教育经费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我们选取了1992-2007年的教育经费数据进行分析。(见表1)
为了更加形象的了解我国教育经费的构成,我们将非财政性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制成折线图(见图1)。由图1可以看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是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但其比例逐年下降。从1992年的84.5%下降到2007年的68.16%。与此相反,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最近15年来,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由1992年的12.95%上升到最高2005年的38.70%。
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我们一般用公共性财政经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国际上通常用它来考察教育投入的水平[黄育云编,《教育经济新视野》,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在20世纪末达到4%。”199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再次确认了上述原则。2006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改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0年5月审核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重申要在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一目标。
图2是根据表1制作的1992-200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折线图。由图2我们却发现,自90年代以来,和中央政策的规定格格不入的是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从1992年的2.71%一直下降到1995年的2.32%;1996年以后又开始回升,但回升乏力,到2007年才到达3.22%。一直未能实现既定的目标。由此可见要在2012年实现4%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二、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择
我们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对我国1992-2007年经济增长和教育经费总投入这两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首先要对相关变量的指标和数据做出说明。(数据见表1)
(1)经济增长,在宏观经济学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总规模。本文即选用了1992-2007共15年的GDP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
(2)教育经费投入,本文选用了1992-2007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数据作为解释变量。计算公式为:教育总经费总投入EDF=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教育经费+社会捐赠收入+事业收入+其它教育经费。
2.数据的处理和单位根检验
为了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我们对原始样本数据取自然对数,并将变换后的变量分别用与表示。处理结果见表2。同时根据表2 作出LnGDP和LnEDF的趋势图(见图3)
由于宏观经济数据易受随机趋势和确定性趋势的影响,从LnGDP与LnEDF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以看出,上述两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较强的时间趋势性,不满足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要求,为了防止由于数据不平稳所导致的伪回归现象,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得到结果检验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非平稳时间序列、经一阶差分后均平稳,且同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同时通过对图3的观察我们发现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表明它们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对残差序列的ADF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了残差序列本身是平稳的。这就验证了我们在本节开始的设想,我国近15年在教育总经费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二者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
模型中的DW>DU且非常接近2,表明模型已不存在序列相关。上述回归结果可以表明,R2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为理想;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均可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表明模型的解释性较好;F检验极其显著地拒绝原假设,变量间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由此可以认为,教育经费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对我国GDP增长的整体影响是极其显著的;且教育经费投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宏观经济增长0.77个百分点。
三、结论与启示
综合本文以上对1992-2007年GDP及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通过对近15年来我国教育经费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首先是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反映了政府对教育的实际重视程度。在OECD国家,这一比例的平均值是5%;就算在发展中国家中,平均比例也达到了4%[顾昕、周适,《中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的现实审视》,《河北学刊》,2010年第30卷第3期。]。而在我国,尽管政府文件一再重申要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但在现实中不仅不能实现,反而一度有下降的趋势。其次,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增加。我国当前存在着很多民间资本集中在一些过热的产业,如房地产等,如果能够进一步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到教育产业中,就可以一方面抑制某些个别产业过热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二,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1992-2007这15年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说这两对变量是长期均衡的。由此证明,从长期来看,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通过我们建立的简单的回归模型我们发现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77。也就是说,在目前我国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下,教育经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为我国经济带来0.77个百分点的增长。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当前我们必须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视力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性经费的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额。争取能够做到在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4%,预算内财政经费占公共预算总额的比重不低于15%。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流入到教育当中。
参考文献
[1]T·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2]余建成.浅议中国政府教育支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消费导刊.2008.3
[3]智立红,陈现玲.教育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财经界(下旬
刊).2007.11.
[4]吴学品.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07.21
论文作者:李文晓, 李文丽,彭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经费论文; 教育经费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财政论文; 性教育论文; 经费投入论文; 我国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