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江莹 黄雪霞通信作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探究对肝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12月所收治的160例肝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服务,对比两组肝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服务应用在肝病患者护理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肝病患者;护理效果

肝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这一类疾病主要是因患者的肝脏发生病变而导致的[1]。据统计,我国肝病人数在不断攀升,其中乙肝人群就占有1.3%[2]。因有些肝病类型的疾病如乙肝会传染,因此对于这一类型的患者而言,在人情交往、社会就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甚至是歧视,因此导致肝病患者可能会有厌世、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会被降低但若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病毒的不断发展,最终会演变成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等更为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都有极大的伤害,影响着患者的家庭幸福。本次研究对肝病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服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所选用的1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所收治的肝病患者,将其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80例,其中研究组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60.33±3.2)岁;对照组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6.29±4.2)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符合肝功能疾病诊断标准;(2)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类型疾病;(3)临床资料完整;(4)无精神障碍,能正常交流;(5)同意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肝病护理中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使用热情亲切的语言接待患者,使患者放松对陌生环境的抵触心理。另外因肝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会长期受到疾病的影响出现腹痛、腹胀,导致患者可能会有长期失眠的情况,因此肝病患者大多都会有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及时解答患者有关疾病方面的问题,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2健康宣教

因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度不高,容易对疾病出现认识偏差。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状况,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讲解,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护理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还可以通过发放疾病知识手册、开展疾病知识讲座、设置健康教育专栏走廊以及邀请恢复较好的病友进行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1.2.3运动指导

为了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指导患者要积极进行运动锻炼,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实际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可以采取如进行散步、打太极等比较舒缓的运动。

1.2.4饮食及药物指导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及排毒器官[3],肝病患者的肝细胞在进行代谢和修复时需要高热量的营养支持,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膳食计划。指导患者要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瘦肉、鱼、鸡肉、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注意荤素搭配,禁食油炸、霉制食品以及油腻的食物,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戒辣,饮食要清淡。另外要注意晚餐要禁止食用高蛋白质的食物,平时要多饮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药物方面要严格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若服药后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1.3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结论

肝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这种疾病的病程较长且难以治愈,因受到疾病的长期折磨导致患者会有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4]。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要注重治疗方法还要注重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在本次研究中,对肝病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综上所述,在肝病患者护理服务上从环境、心理、健康教育、饮食及药物指导、运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及温暖,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健康恢复以及缓和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芳,王碧芬. 肝病护理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7,36(36):154-156.

[2]扈玉红,李能云,耿进. 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259-260.

[3]吴雪琳,向昕,陈晓容.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64-66.

[4]唐艳,刘洋,王紫娟,郭泓伶,吴娟,刘梅华. 个体化干预模式在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6,15(01):41-45.

[5]徐英,李源,游桂英. 国内首例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留置导引钢丝患者的救治与围手术期护理[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03):347-350+376.

[6]李莲惠,时淑云,李胜利,田柳,吴东霞. 重症肝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07):174-175.

[7]何英煜,唐玮,高建学,李素兰,蒙燕,卓雪飘,石柳. 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170-4172.

论文作者:赵江莹 黄雪霞通信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江莹 黄雪霞通信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