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在“摆弄”实验材料中探究科学论文_曹燕婕

略论在“摆弄”实验材料中探究科学论文_曹燕婕

曹燕婕(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 650000)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在“摆弄”实验材料中探究科学的教学建议:一是让学生在反复“摆弄”中验证假说,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选用有典型性的实验材料,三是教师要选用现象明显的实验材料,四是教师要让学生在随意“摆弄”中聚焦问题。在小学科学实验的课堂上,精心选择和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实验材料,对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大有益处。

关键词:“摆弄”实验材料;探究科学;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37-01

一、前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启蒙教育。小学阶段是科学精神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启蒙教育需要我们从科学的视角走向儿童的视角,站在儿童的视角,理解和关爱儿童,在教学中精心安排教材,安排学生触摸、计数、组装实验材料,因此,他们可以在材料的“操纵”中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突出和放大与问题相关的细节,着眼于重点节点,通过这个中介平台的操作,可以显示学生的问题,深化和发展思维,引导学生在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探究过程40分钟,从中可以获得理解。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可以理解科学的真谛,提高科学素养。

二、在“摆弄”实验材料中探究科学的教学建议

(一)让学生在反复“摆弄”中验证假说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他们往往依靠动手操作来理解和理解世界,他们所能了解和理解的往往局限于自己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这是因为小学生对感知对象的局部和整体把握不够统一,很难把局部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感知、综合和分析的能力,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的。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和设计每一种实验材料,有效控制无关变量,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聚焦实验现象,收集基于事实的证据。并通过对直观现象的思维加工,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选用有典型性的实验材料

如探究“声音是否由振动产生的?”在这个问题上,作者和学生准备了典型的和典型的材料,如钢尺、橡皮筋、鼓、音叉、水池和小泡沫块。每组设计不同的验证活动:钢尺在桌子边缘移动,钢尺不断上下振动,捏钢尺,停止钢尺的颤抖,以及音马。它消失了,拉直了乐队,移动了它,看到乐队来回摇摆,捏着它,乐队停止了摇摆,声音立刻消失了。打鼓面,虽然学生看不见鼓面在运动,但通过小鼓泡感受鼓面的运动;把新打好的音叉放入盆中,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音叉的涟漪来观察音叉的运动表面。在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直接看到物体发声时的上下振动或摆动,还可以间接感受到物体发声时的运动。在重复的验证中,学生对“振动”的科学概念有了丰富的理解,这不仅有效地验证了他们的假设,而且感到他们正在探索并获取知识的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选用现象明显的实验材料

笔者在2011年浙闽两省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的《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时,为学生准备的研究“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让人耳目一新:金属片的其中一个面被涂上了蓝色的“颜料”,当学生在金属片的中心点加热时,蓝色马上会从中心向周围先后褪去,过了一会儿,金属片的一面恢复为蓝色的样子。当学生在金属片的边缘一个点加热时,蓝色马上会从加热处向周围先后褪去,过了一会儿,金属片的一面仍旧恢复了蓝色。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又开始了重复实验:加热后变色;放桌上冷却后恢复;再加热后再变色;放桌上冷却后再恢复……通过这些特殊的实验材料,学生们清楚地“看”到了热是从金属片上较热的部分向周围较冷的部分传递的。这节课上,不仅学生很有兴趣,连听课的老师也很好奇:涂在上面的是什么东西?课堂上,大家忍不住互相轻声询问起来。下课后,很多老师跑到材料区去看个究竟。

原来,这块金属片上涂的不是普通颜料,而是一种叫“温变油墨”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遇热能快速变色、遇冷后又能很快恢复的特点。

(四)教师要让学生在随意“摆弄”中聚焦问题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在某些事物上的方向和集中。小学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尽管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无意识的注意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识注意力,积极培养儿童的有意识注意力,是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之一。“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但问题不是凭空想想就能够提出来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把有助于揭示自然现象间某种关系的、有利于使学生原有认知与眼前现象发生冲突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把问题隐藏在这些特意组合的材料之中,使学生在随意“摆弄”这些材料的过程中,突出、放大与问题有关的细节,从而主动生成科学问题并产生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究的兴趣。

如五下《摆的研究》一个课时中,让学生体验推测,并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实验结果。为此,笔者精心设计使学生在随机“摆动”中可以提出“摆动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进入教室时,他们在桌子上看到一个铁平台,一条线和一个重物。这是老师在课前放在实验台上,每组线的长度不同,每组重量是相同体积和不同重量的圆筒,一些是铁,一些是塑料块,是测试盒中的匹配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了桌上的材料后说:“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做一个摆吗?如果让我们的摆自由摆动15秒时间,会有几次呢?”当各组把测得的摆动次数都板书出来后,教师提问:“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每个摆的摆动次数是不一样的。”“摆的快慢可能与摆幅大小有关”的猜想,并积极地设计了实验方案。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摆弄”中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不仅提出了合理的、高质量的科学问题,还很自然地提出了假设,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使实验目标更加明确,探究效率更高。

三、结语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不是一个隐喻,儿童不断进行着自己的研究,或因困惑,或因好奇,他们不断的进行着自我挑战和科学实践,从而发展自己的理解。精心选择和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实验材料,对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沈晓峰.优化材料选择与呈现 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3):50-51.

[2]周伟军.刍议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优化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2):61-62,63.

[3]周伟军.刍议科学实验材料的优化[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1):43-45.

论文作者:曹燕婕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略论在“摆弄”实验材料中探究科学论文_曹燕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