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蒙古论文,若干问题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从支持决策的角度探讨了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对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认识、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确定、产业政策取向、区域开发模式和地缘战略选择及对策措施制定等。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亚太经济迅速崛起的形势下,内蒙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开放力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资源转换,通过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产业组建和重点地域建设促进全地区经济的腾飞。
关键词 内蒙古 经济发展 资源 产业政策 地缘战略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内陆边境地区,内蒙近年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兄弟省区之间的差距有所加大。所以,内蒙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发展条件和环境,调整发展方向和措施,选准突破口,力争在下世纪初达到全国中等发展水平。
1 对内蒙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的基本认识
1.1 内蒙经济发展的特点
1.1.1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有相当规模
内蒙虽然近年经济发展速度不如全国快,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1979—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91%,1993年为10.6%。如按此速度发展下去,内蒙提前实现翻番目标不成问题。
经过建国后40多年的建设,目前内蒙已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基础,其中农业方面的种植业、畜牧业、工业方面的森林采伐与加工、黑色金属开采与冶炼、压延、煤炭采掘与电力工业等,都初具规模,并有一定程度的现代技术、设备做保障。较好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全国经济高速增长、亚洲经济稳步增长、世界局势相对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势头和初具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内蒙今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有利保证。
1.1.2 农轻重三业并举,整个社会已步入初兴阶段,并向中兴阶段发展
1992年内蒙农轻重三业产值比重为33.1:24.2:42.7(全国为19.7:37.9:42.4),可以说是以重工业为主导、农轻重三业并举。内蒙的这种产业结构与其优势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相符的。按人口平均计算,内蒙的农业资源,其中包括人均耕地占有量、人均草场拥有量和人均木材蓄积量等,均居全国前列,所以,内蒙的农业所占比重很大。有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工业,如食品加工业、毛皮制品(纺织)业等,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内蒙的重工业原材料资源丰富,异常丰富的稀土资源、丰富的煤炭资源、较丰富的黑色金属资源(铁矿石)等,也具优势,内蒙重工业的发展亦属必然。内蒙目前农轻重三业的发展,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保障的,因而是有发展前途的。
内蒙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初兴阶段向工业化中兴阶段发展时期,工业已开始逐步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因工业的迅速崛起而有所加快,区域开始大规模地加入全国劳动地域分工,区域的开放性开始显露出来。在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主导产业,如木材采运、加工业,煤炭采选、加工及电力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业,畜牧业及皮革毛皮制品业,稀土、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业等。在这些主导产业的带动下,内蒙经济正向非农化、综合化和重型化方向发展。
1.1.3 经济效益不高,生产在较低水平上运行
表1列出了内蒙经济效益指标与全国的对比情况,可见内蒙的经济效益是居于后列的。
表1 内蒙经济效益与全国的对比|项目 内蒙 全国备注|农村社会总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4972 5796居第17位|工业总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2000734338 居第29位|工业资金利税率(元/百元)7.93 9.89居第25位|工业固定资产利税率(元/百元)6.29 14.03 居第26位
经济效益低一般有两种情况(高投入、低产出很少见),一种是低投入、低产出,不仅效益水平低,产出总量也低;另一种是高投入、高产出,虽然产出投入比很低,但总产出水平并不低。内蒙从总体上说,属于前者,不但地域上投入强度远远不够,1992年投资总额为138.55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1.1712万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8.1814万元)的1/7,人均投入水平也不高(为628元,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说明内蒙的确属待开发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但目前经济基础尚很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工业深精加工和综合利用的能力差,产品多是原材料生产和初加工产品,由于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内蒙的经济效益当然不高。
1.1.4 地域开发程度低,布局比较分散。
内蒙虽然大体形成了西部以呼和浩特、包头为中心的重化工地域和东部以赤峰、通辽、海拉尔等为据点的重轻结合的、松散的地域格局,但没有形成能带动地区经济腾飞的增长极核。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低,地域发展的潜力很大。
1.2 内蒙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1.2.1 有利条件
1.2.1.1 自然资源丰富,总量较大,人均量更大。内蒙地大物博,人口相对较少,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地上资源如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草场面积、耕地面积等,总量均居于前列。地下资源也很丰富,在已探明储量的70余种矿产资源中居全国前十位的有39种,居一、二的有13种,其中稀土资源总储量占全国总储量90%,占世界总储量的80%以上;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位。这些资源不仅总量丰富,分布集中,人均拥有量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距离经济比较发达的消费区东北和华北较近,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1.2.1.2 内蒙对外有中俄、中蒙开放口岸,可以大力开展国际贸易;对内毗邻东北、华北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利用经济互补性发展与东北、华北的经济技术协作。东部地区距海港不远,最近处只有120千米(直线距离;铁路距离约160千米),是一个典型的近海边疆地区。
1.2.1.3 从“八五”开始,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更为关注,开始或计划在内蒙建设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如丰镇、海渤湾、达拉特、托克托、岱海电厂、包钢改扩建工程等。这些项目完成后,将使内蒙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1.2.1.4 内蒙地处高原,是诸河流的发源地,无上游河的水污染源,也无上风向的空气污染源,可以说,内蒙是一片少受或未受现代工业污染的净土,这为内蒙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绿色食品在发达国家很受青睐,绿色产业效益很高,前景很好。
1.2.2 不利因素
1.2.2.1 地处边陲,国土狭长,对内对外交通通讯不很便利,虽有边境口岸,但口岸距经济发展重心较远,所对的境外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密度不大;虽近海港,但经济重心(呼市、包市地区)无与海港直通的铁路,因而对外资缺乏吸引力,对内资缺乏凝聚力。
1.2.2.2 现代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很有竞争能力的产业群体。
1.2.2.3 地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严重缺乏水资源。
1.2.2.4 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因而对人才缺乏吸引力,自身人口素质不高,主要是科技人员数量不多,开拓性管理人才奇缺。
1.3 内蒙经济发展的外部决定
我国到2000年的发展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翻1980年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内蒙要不拖国家后腿,国民生产总值应在1998年以前翻其1980年的两番(因内蒙的原来基础较低);国民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体系,国家经济是其最高组织形式。从全国看内蒙,应为木材基地、畜牧业基地、能源基地和冶金、建材基地而在全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内蒙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不能固步自封,搞大而全、小而全。内蒙的经济,必须融入全国经济,特别是华北、东北地区的经济体系之中,在比较利益中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我国近中期的主导产业是:(1)第三产业;(2)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工业;(3)以钢铁、有色金属为主的金属压延及冶炼、加工业;(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5)大型或成套设备制造业;(6)建筑业;(7)高技术产业(《1993,中国投资白皮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其中(1)、(4)、(5)、(7)主要靠东部沿海地带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如西安、武汉、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则可在(2)、(3)、(6)方面作些贡献。为了充分发挥内蒙自然资源丰富、靠近东北、华北经济重心的优势,内蒙应把(2)、(3)、(6)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加以发展,且必须把煤炭采选业、木材采运业、电力工业和毛纺织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发展(同上)。
以东亚、东南亚及美国东海岸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太平洋沿岸是世界经济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这为内蒙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方面,内蒙距太平洋经济圈很近,太平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波及效应示范效应将推动和带动内蒙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太平洋经济圈较高的技术、丰富的资本有可能提供必要的条件;再一方面,太平洋经济圈传统工业的转移将为内蒙提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机遇;太平洋经济规模的扩展,也为内蒙的原材料工业产品,特别是精煤、稀土制品、绿色食品等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2 内蒙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内蒙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开放力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资源转换,通过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产业组建和重点地域建设促进全地区经济的腾飞。
2.1 关于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综合测算结果,我们认为,内蒙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是:确保适度的发展速度,力争较高的效益,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把内蒙建设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原材料工业基地和畜牧业基地,百业兴旺,民富区强。
2.2 关于产业政策
内蒙目前处在工业化初兴阶段,并正向工业化中兴阶段发展(1992年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比重为31.85%)。处在这一阶段的区域,光靠农业是发展不起来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又不具备条件,只能而且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对内蒙而言,主要是发展与初级原材料工业接续的深度加工产业。内蒙地处内地,距国际市场远,技术设备又不甚先进,凭市场,竞争不过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凭技术,竞争不过北京、上海、辽宁等老工业基地,只能依托优势资源(自然资源)搞加工业。
这样,我们可以将内蒙的产业战略称之为“三优互补战略”,亦即:
三优: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产业。
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展优势产品,通过优势产品发展优势产业,把优势产业培植成为主导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互补:工农互补,农牧互补,轻重互补
工农互补——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努力使工农互补:稳定农业规模,调整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提高产出率;保证效益,扩大规模,大力发展与优势资源和农副产品有关的原材料工业和加工业。
农牧互补——东部地区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绿色产业;西部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节约水源,支援工业;农牧交错带大力发展牧业,使丰欠互补,生态良性循环。
轻重互补——依托丰富的地上资源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其中包括绿色食品、毛纺制品和蒙药制品业;依托丰富的地下资源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主要是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和稀土制品业,根据需要和可能发展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把内蒙建设成轻重并举的国家级原材料基地和工业基地。
2.3 关于区域开发空间模式
区域开发一般有三种空间模式(布局模式),即据点式开发、轴带式开发和网络式开发。其中据点式开发适合于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轴带式开发适合于区域发展的中级阶段,网络式开发适合于区域经济全面发展阶段。内蒙是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正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因此,内蒙经济开发,应以据点式开发为主,轴带式开发为辅,将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到那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如呼和浩特、包头;或资源异常富集的地域,如准格尔、东胜、伊金霍洛金三角地带等;或交通线发达、沿线经济基础较好、资源较富集的轴带,如呼包沿线。
内蒙东西狭长,地域辽阔,靠一两个点很难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分东西两大块,按等级次序和功能类型确定若干个据点和轴带,如中心城市据点,对外开放窗口据点,资源富集地开发据点和交通沿线轴带。我们认为,内蒙2000年以前的发展重点在中西部,即呼和浩特、包头和东胜大三角地区。因此,内蒙近期发展的中心城市,一级据点是呼和浩特和包头;二级据点,东部赤峰、通辽、乌兰浩特和海拉尔,中西部是集宁、乌海和临河;作为沿边开放窗口,一级据点是满洲里和二连浩特。资源开发据点,首先为东胜、准格尔、托克托三角地区,应把那里建成国家级煤电能源基地;基次是东部三大露天矿区,近期主要是煤炭资源开采和电厂建设,2000年以后可考虑高耗能工业和煤化工及其它煤综合利用问题。2010年以前重点开发的轴带是呼包沿线,2010~2020年重点开发的轴带是赤(峰)通(辽)沿线,2020年后再考虑集通沿线的开发建设。
应该注意的是,目前国家已把内蒙中西部煤炭富集区列为全国能源基地,正在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煤矿、电厂建设;华北、特别是北京地区也介入了西煤的开发。内蒙应利用这个机会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与煤电相关的产业,如建材工业、机械工业和冶金工业等。内蒙东部资源开发,应更多地围绕东北地区展开,一方面,面向东北地区市场,特别是煤电产品市场安排生产建设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欢迎、引导辽吉黑三省政府和企业参与开发。
国家实行沿边开放为内蒙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关于利用沿边口岸发展内蒙经济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内蒙口岸远离其经济发展重心;境外有关地区人口密度很小,经济水平更低,供货能力和市场容量均很有限。所以,内蒙经济发展的重点仍应面向国内,特别是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当然,充分发挥沿边口岸功能,积极引进俄、蒙有关货物,不断扩大出口创汇规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全地区、特别是口岸附近地区经济的发展。内蒙沿边开放所应采取的策略是:以口岸为窗口,以与口岸相连的中心城市及其腹地为依托,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在不断扩大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和旅游创汇,争取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2.4 关于地缘战略
从内部大的地域分工和与外界联系的角度看,内蒙的地缘战略应该是:东西互补,南下北上,内外结合。其中:
东西互补:东西特点不一样,发展方向应有所侧重。除煤炭、建材、电力均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外,东部地区应把绿色产业、轻纺工业、森林工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适当发展蒙药工业;中西部地区应把重化工业,其中包括冶金、机械、化工等作为重点发展。
南下北上:南下——进一步拓展东北市场、华北市场,争取有自己的出海口,更多地参与渤海湾经济圈的经济事务,开辟环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东亚、东南亚的市场,争取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多形式、更高水平的经济技术合作;北上——进一步扩大与蒙古、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往,开辟更多的合作领域。
内外融合:区内与区外融合,国内与国外结合——充分发挥区内与区外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调动各市地盟、各县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主动争取国家、东北、华北的更多的支持与支援。重视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争取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资金、技术和设备)的大规模投入。对于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域或企业,内蒙应在基础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积极配合,同时大力发展持续产业,使国家的重点投资项目能真正收到成效,并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剂。
3 内蒙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内蒙经济要腾飞,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宣传,扩大内蒙的知名度
内蒙自然资源异常丰富,靠近东北、华北经济重心,发展潜力巨大。应加强宣传,扩大内蒙的知名度,使区内外了解内蒙、热爱内蒙,引导更多的企业、政界和个人来开发内蒙。
3.2 通畅出区、出国路段、路口,使人、物出去得更便捷,资
金、技术进入得更通畅
勇于打出去,善于请进来,主动融入东北、华北经济发展之中,积极参与东北亚、环渤海经济圈的事务,借船出海,借港出海,力争有自己的出海口。充分利用自己的边境口岸,完善区内、区外交通通讯网络。
3.3 集中财力搞好据点式开发
近期着重讯应建设好一级、二级中心城市据点和一级对外开放据点,积极引导,配合国家、华北和东北地区对一级资源开发据点的建设,围绕据点发展相关产业,组建地域生产综合体。
3.4 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与优势资源有关的加工业
要在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优势产品,通过优势产品带动优势产业,把优势产业逐步培植成主导产业,促进地区经济的全面振兴。把内蒙建设成国家级的能源基地、原材料工业基地(原材料生产和深精加工基地),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扩大工业的规模。
3.5 稳步发展农牧业,农牧结合,牧农互补
东部地区要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绿色产业;西部地区应广泛学习以色列模式,采用工厂法进行农业生产,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农牧交错带大力发展牧业。
3.6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区内市场体系,理顺与区外的市场关系
围绕重点开发的地区(点)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3.7 协调发展
在保证重点建设的同时,努力做到东西互补,工农互补,农牧互补,轻重互补,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的区内、区外互补,国内国外互补。绿色食品、轻纺产品主要面向国外或国内大城市、特大城市消费市场,重化工业主要面向东北、华北和区内市场,但精煤、稀土制品要开辟国际市场。除煤炭、建材、电力均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的产业外,东部地区应把绿色产业、轻纺工业、森林工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适当发展蒙药工业;中西部地区应把重化工业,其中包括冶金、机械、化工等作为重点发展。
*本项研究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计委的支持与资助,梁进社、王静爱、田辉、胡雪峰、孔健及彭芳等同志参加了调研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