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论文_霍双

(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 邯郸056001)

【摘要】目的:分析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效果,为眼科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眼科在2014年7月到2015年4月期间收治治疗的80例(160只眼)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40例患者行针刺球后穴治疗,参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药水处理。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采取常规药水治疗的参照组患者68.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患者采取针刺球后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眼科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性;针刺球后穴;青光眼;药水

【中图分类号】R775.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眼科疾病临床发生率居高不下,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属眼科中病情较为隐秘性疾病,所以治疗上难度更高[1]。传统治疗中多采用药水进行控制治疗,疗效一般,所以探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眼科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就针刺球后穴在此眼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分析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眼科在2014年到2015年期间进行治疗的80例原发性开角性青光患者,其中包含女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46例;患者病程在1年到3年之间,年龄在32岁到68岁之间。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就此病的诊断标准[2],进行随机对照分组,两组研究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后期临床疗效对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

本组40例眼病患者均采取噻吗心安眼药水。对患者实施一日两次制,分早晚两次,每次1到2滴即可。滴药时间为10天,治疗1个月。

实验组:

本组40例眼病患者行针刺球后穴治疗。取球后穴,并平补平泻,选择超过30号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分钟,将患者眼球向上方推,针尖沿着患者的眼眶下缘位置至外下而内上行针处理,记住针身要呈现弧形,入针后不能捻转。

1.3疗效判定

80例患者(120只眼)治疗后进行效果判定。

治愈:对患者进行3次眼压检测,均在2.74kPa以内。

有效:对患者进行3次眼压检测,均在2.74kPa以上,4.05kPa以内。

无效:对患者进行3次眼压检测,无明显变化。

1.4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眼病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压和视力的变化情况以及防水流畅系数(C值)、视野缺损改变情况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两组青光眼眼病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数据对比,疗效对比结果见下表1.经比较,实验组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

表1 两组眼病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n=40,(%)]

2.2其他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实验研究眼病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C值、视野缺损改变情况变化,详细结果见表2.从表上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差异,但实验组明显P<0.01。

表2 两组眼病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t(X±s)]

注:*较治疗前差异明显P<0.01;#较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病理检查:小梁网变厚、网眼变窄、内皮细胞脱落等[3]。此病一直呈现递增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此病的特殊性以及隐蔽性的特点,加之此类患者发病机制不明确,所以临床治疗一直较为困难且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针对此病,传统治疗方法种类众多,但是效果有限,所以临床治疗中一直在探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4-5]。从本文实验研究内容来看,对患者用药水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以及C值均有一定差异(P<0.05)。而实验组采取针刺球后穴治疗,总有效率90%,患者治疗后的眼压、视力以及C值较治疗前有更为明显的改善均有一定差异(P<0.01)。两组对比,实验组更优于参照组(P<0.05)。针刺球后穴治疗机制:通过对交感神经兴奋的控制,进行对血管的调节,最后使得小梁管修复,球后穴作为经外奇穴来控制眼压。同时,实验组方法并未对患者的视野以及视杯盘比造成任何明显的影响,所以证明了其应用的安全性,最终达到预期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结语:

对患者采用针刺球后穴治疗,疗效显著,且患者治疗前后无视野损坏以及视杯盘比变化情况,可以在眼科治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武玉和,李铁,段晓英等.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6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0,30(5):424-425.

[2] 杨雪艳.针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26(09):125-126.

[3] 刘晓霞.贝他根噻吗心胺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北方药学,2014,26(5):26-26,27.

[4] 罗曼,赵炳坤,缪茶英等.早期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视网膜光阈值研究[J].医学文选,2011,20(5):608.

[5] 周致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9):1284-1285.

论文作者:霍双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观察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论文_霍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