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效益和教育成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效益论文,成本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办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学研究”目标的应有之意。高校成人教育的效益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一般认为,高校成人教育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经济效益又可分为投资效益和办学效益,前者体现了高校成人教育投资给国家、社会带来的贡献,可称之为宏观经济效益,后者反映了办学单位在办学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可称之为微观经济效益。
本文着重讨论高校成人教育经济效益中的办学效益问题。根据公式“成人教育办学效益二(学费总收入—办学成本)/报告期学费总收入(万元)”可知,提高成人教育的办学效益实质上就是降低教育成本。“教育成本”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教育经济学产生时出现的。约翰·维泽(1958)在其专著《教育成本》中,对20世纪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他把教育经费等同于教育成本。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3年在其《教育经济价值》一书中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概念。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成本是指高等学校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可用货币计量的价值牺牲。高校必须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办学效益。
表1 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效益构成
附图
一、高校成人教育成本核算
(一)高校成人教育成本核算是补偿高校成人教育资金消耗的尺度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资金来源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校的科研、教学和管理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政府已经不可能为学校提供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7章“高等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证国家高等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承担双重职能:一是提高“自哺”能力,因为没有一个机构、部门能为高校成人教育的资金消耗买单;二是提高“反哺”能力,要主动适应市场,拓展招生空间,增加资金积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数量的财政援助。为了实现以上两个方面的职能,高校成人教育部门必须加强成本核算,使资金消耗能够得到补偿,成本能够收回,办学效益能够提高。
(二)高校成人教育成本核算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成人教育的成本核算中反映出来。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消耗的物化成本和直接消耗的人力成本,间接成本包括直接或逐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与教学、科研管理有关的基本支出。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成人教育进行成本核算,不但可以反映出成人教育机构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可以折射出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
(三)高校成人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
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的竞争力和投资效益,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美国学者Johnstone在1986年提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当由在教育中获得收益的各个方面分担,即谁从教育中获得的好处多,谁就应当支付更多的教育经费。高校成人教育的合格产品是“适销对路的合格毕业生”,如果毕业生缺少竞争力,形成“滞销”产品,就会浪费学校的物力、人力资本,加大办学成本,降低办学效益。
二、高校成人教育成本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构成
有研究认为,高校成本核算应该设置“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科目。另外,应增设“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折旧费,改变现行的固定资产构建支出一次性进入费用的做法,按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分年计提折旧费进入成本[2]。高校成本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员费用、公用费用和折旧费用[3]。杨克忠等人指出,高校成本由五个部分组成:(1)教职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支出;(2)学生助学金等;(3)传授知识所应具备的物质技术条件消耗费用,如实验器具、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消耗等;(4)教学和行政管理费,包括办公费、实习费、水电费和差旅费等;(5)其他费用,如外籍专家费、外事活动费等。还有的研究认为,高校教育成本项目可设置为:人员工资、行政事业费、教学业务费、修缮费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五项[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成本是指培养每名大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人员经费,包括各院系教职工工资、奖金、津贴、课酬、福利和费和社会保障等;二是教学业务费,即各教学部门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各项支出,包括教学材料费、教改费、学科建设费、学生实习建设费、实验费、图书期刊资料购置费和办公、邮电、水电、差旅费等日常公用支出,以及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等各类学生事务支出;三是折旧费,正常教学资产折旧计入教学成本,科研用资产按一定比例计算分摊计入教学成本;四是教学间接费用,是指行政管理支出、教辅支出、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支出等应由全校所有院系负担的各种间接费用,包括各类间接的人工费、业务经费及其他经费。
(二)高校成人教育成本的认识误区
第一,狭隘的人员经费观。主要表现为将自己部门直接从事成人教育的人员经费列入成本,而忽视其他各类人员的经费开支,如学校其他部门(财务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分管领导等)的人员经费开支。作为学校一个隶属机构的成人教育部门,其正常运作凝聚着学校多个部门的劳动参与,这些部门的劳动报酬通常包括在其他项人员开支中,其中,对本单位成人教育的贡献部分在成人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常常被忽略。
第二,片面的公用经费观。在公用经费(办公费、差旅费、水电费、教学资料费和科研费等)核算过程中,成人教育部门经常是就部门论部门,这种核算方法看似合理,实质上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学校成人教育部门与学校整体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学校公用费用中的很大一部分与成人教育密切相关而被忽略;另一方面,作为学校二级部门的成教部门享受了学校的巨大无形资产,如学校的办学声誉、知名度等。正是这些无形资产影响着学校成人教育招生的规模和效益,凝聚在这些无形资产背后的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投入。
第三,陈旧的折旧经费观。学校为发展成教事业投入到学校建设中的校舍、设备等构成教育成本的重要内容,在核算过程中这些资源常常不被包括。许多研究者认为,这部分投入应当记入成本,因为在当前的背景下,这些投入大部分不是国家、政府的财政拨款,而是学校的自筹经费,其投入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培养质量和办学吸引力。在核算成人教育办学成本时,理应根据折旧程度将该部分折旧费计算在内,无视该部分的投入将造成成本核算的失真。
(三)高校成人教育成本的构成
高校成人教育成本应由五个方面构成,见表2。
表2 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成本构成
附图
三、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效益
(一)建立高校成人教育成本核算责任中心
按照校院二级管理要求,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对象应该是一个二级学院、一个部门或者是一个单位。也就是说,教育成本要按照二级学院、部门或者单位进行归集。因此,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成本核算要根据内部机构设置状况,建立相应的责任成本中心(如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并按照这一责任成本中心进行教育成本的归集。要建立以责任成本中心为主体,责、权、利协调统一为目标,利用部门预算控制为责任成本标准,并根据责任成本中心业绩考核评价的内部会计制度。同时,将决策权随同相应的经济责任下放给各级管理人员,使其能对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在职权范围内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二)建立高校成人教育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成本预算管理系统包括预测成本发展趋势、确定目标成本和编制成本预算等。目标成本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也是实行成本管理的目标。目标成本的确定过程是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的重要方面,对目标成本执行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及时计算目标成本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并进行分析和反馈,促使责任单位进行有效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共同完成学校成本管理的总目标。
(三)建立高校成人教育成本绩效评价制度
建立成本绩效评价制度,就是要把节约和控制成本的责任和权利交给成人教育责任部门,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正如1987年6月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指出的那样,“要把发展成人教育的责任和权力交给地方和基层单位,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因此,要对责任人责权范围内的可控成本进行考核,划清责任,恰当地评价并奖励其业绩,这有利于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激励员工主动、自觉地控制和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