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改革开放中的两大隘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隘口论文,两大论文,改革开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党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加
强领导地位的关键,也是党在经济建设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集
市场经济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其中,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是主
要的,它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促进技术进步
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优势,已为实践所证实。但是,市场经济也常常会
引发通货膨胀、失业、两极分化等问题,使人们产生经济上的忧虑和不
安全感,严重时会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造成灾难性后果。党要在
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唯一的办
法就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党如果能灵活自如地驾驭市场经济的
发展,那就能积极运用市场经济的优势为自己服务,使市场经济成为推
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否则,市场经济就会作为一种异己力量而存在
,对党的领导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现在,市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迅速扩大,但我们驾驭市
场经济的能力还很不成熟。许多干部对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
、新办法知之不多,更不用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和
理解了。由于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前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些
地区、部门和单位很大程度上是自发进行的,结果使经济生活中出现了
许多混乱和矛盾。有些同志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只要经济快速发展,别
的就无关紧要。这是个危险的想法。是的,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
发展,人民生活也有较大的提高,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但作
为一个清醒的共产党人,还应该看到成绩背后的问题。十多年来,我国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较严重的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
贫富差距,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新旧体制转换外,与我们
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问题是社会稳定和经济
健康发展的障碍,不及时解决,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我们不及时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赢得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主动权,那么经济生
活中的消极因素就会累积起来,破坏作用也将大大增强,到一定的时候
,经济就可能无法继续发展。
毫无疑问,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已成为一项刻不容
缓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及早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一,努力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是驾驭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现在,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性东西还
知之甚少。从客观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才刚刚开始,其内在
矛盾尚未充分显露出来。但主观上存在的错误倾向,也很值得注意。如
不尊重群众实践,一些人企图靠翻阅西方教科书或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
,去寻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有的人走得更远,干脆把西方经济
教科书当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全。又如轻视理论的作用,有些
人表面上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得很认真,但
在实际工作中却只凭热情、凭经验,没有系统性,更没有预见性,甚至
是盲目蛮干。所有这些,都严重妨碍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
识,必须坚决予以克服。
第二,必须确保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这
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没有强大的公有制经济和对市场
经济的调控,无论是落实经济政策、实施经济监督,还是对其他经济成
分的引导管理,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应该看到,目前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面临着许多困难,不少国有企业长期严重亏损,难以为继。与此同时,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却异常迅速,其速度大大超过公有制经济。1993年
1月《经济日报》公布的国家信息中心预测说,按目前的发展速度, 到
2000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现在,非公有制经济明显处于补充地位,但它的发展趋势却值得注意。
如果在短短的22年间,非公有制经济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挣得三分
之一的天下,那么再过50年,到2050年局面又会怎样呢?
要使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必须作出极大
首先,要区别对待,把发展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经济
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而发展公有制经济,应当成为中心的中心
。一方面,要把公有制经济作为改革的重点。要下大决心,加大公有制
经济的改革力度,尽快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使其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另一
方面,要把公有制经济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市场竞争中,我们对各类所
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如果不这样,不仅有违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而且也不利于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健康发展。但在发展问
题上,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又要有所区别,无论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整体
发展,还是确保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不动摇,都应当把公有制经济作为发
展的重点,改变对它的不平等待遇,从各方面扶植它的发展。
其次,要加强管理,不能让非公有制经济突破“补充”的限度。在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非常容易发展又不能让它过度发展,是一个特殊的
矛盾体。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
点,这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非公有制
经济只有处在补充地位时,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旦突破补充
地位,就会改变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从而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
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不能让非公有制经济过度发展。从许多国家的发
展历史看,选择所有制形式,生产力状况不是唯一的依据,还有许多特
定的历史因素需要考虑,最后的选择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我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生产
力应走什么样的路?有人提出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最合适的。果真那样的
话,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就会走入死胡同。正确的选择是,对中国当时的
生产力状况、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中国共产党的茁
壮成长等重要的历史因素通盘加以考虑,结论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
国,能够发展中国。新中国46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改革开
放的今天,我们仍然应该严格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这个特殊选择,在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让它突破“补充”的地位
。否则,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就会遭到破坏。
最后,要提高警惕,在经济发展中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演变社会主义中国,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既定目标。但演变有不同的方
式,一种是突进式演变,它首先演变政治,即在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情
况下,夺取国家政权,然后再用政权的力量推动经济的演变,整个过程
迅速而剧烈。另一种是渐进式演变,它首先演变经济,在否定了公有制
经济的优势地位后,再夺取国家政权,整个过程相对缓慢、平稳。突进
式演变不是随便就能成功的,它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反对党势
力非常强大,有力量与执政党抗衡;二是执政党软弱无力,失去了人民
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社会上各种矛盾相当尖锐,甚至出现了严重的
危机局面。显然,这几个条件在中国都不存在。照目前情况,敌对势力
演变中国的企望,只能放在渐变上。而渐变的重点是瓦解公有制经济的
主体地位。因此,我们要使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力
量,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二
认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时期加
强党的领导地位的又一关键。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宪法精神的生动体现,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权
力体制民主化。在民主政治的权力体制中,人民处于核心地位,权力是
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中介。这一精神的实质充分体现在两个服从上。一
是权力对人民的服从,人民是权力的主人,不是权力支配人民,而是人
民支配权力。二是人民对权力的服从,在权力服从人民的前提下,人民
必须服从权力的约束和管理,否则会出现极端民主化,使社会陷入混乱
如果这个理解不错的话,那么现行权力体制中显然存在着弊端。最
突出的是对权力缺少实质性的监督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问题上。一是
人民群众在干部任用机制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权力缺乏
强有力的监督。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人民群众只
是利用检举等手段,在权力的自我监督中起辅助作用。目前,连这种辅
助作用都发挥得很不充分。不少人对群众的检举很不重视,可听可不听
,可办可不办,全凭主观态度,有些检举信甚至落到了被检举人手中,
使检举人遭到打击报复。这些情况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本来有限的检举
积极性。另一方面,权力的自我监督又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
政府建立了以纪检、监察为主体的权力自我监督网络,还制订了大量的
法律规章。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权力的自我监督表现得相当软弱,无
论是干部廉洁自律,还是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不正之风和清除腐败
分子,都存在着严重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权力缺少实质性制约的后果极其严重,它使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
象得以滋生。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官僚主义、消极
腐败现象是根本对立的。然而现行的权力体制中却存在着不少漏洞,很
难保证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不发生。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
的事例,有些人本来踌躇满志,可一旦拥有权力,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
人民的权力当作个人手中的特权,中饱私囊,欺压百姓,蜕变成腐败分
子。这里有个人的原因,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失控的权力。消极腐败现象
危害极大,发展下去会亡党亡国。近年来,党和政府为反对腐败作出了
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腐败现象的根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有些地方腐败现象还在蔓延。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资料看,近几
年的贪污受贿案总数、万元以上大案,被查办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
构成犯罪的司法人员,都比以前有大幅度的增加。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根本出路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
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有人认为,反腐败的根本出路
是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认识不够全面。毫无疑问,建
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减少经济生活中的混乱,排除
经济生活中非正常的权力作用,从而减少权力发生腐败的机会。但是,
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离不开权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会也不可能
在经济运行中绝对地排除权力的存在。如果权力失控问题不解决,即使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极腐败现象也会照样发生。
把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使权力受到实质性控制,应当是我
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首先,要使人民的意志成为权力
运作的唯一依据。法律规章、机构组织、官员选择,都必须同人民群众
商量决定。特别是由人民选择官员,对确保权力服从人民的意志有决定
性的意义。可以设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实质性进展,官员真正由
人民群众选择,那么想担任公职的人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民的利益上
,通过积极的工作去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现在,我们要求官员
做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但仅此还不够,还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只
有真正是人民公仆和勤务员的人才能当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权力自觉
服从人民的意志,为人民服务。其次,要建立以人民群众监督为基础的
权力监控机制。强大的权力监控机制,必须是人民群众监督和权力自我
监督的有机统一。人民群众监督,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保持一种自觉的
健康的监督意识,严格监督公职人员,对那些违背人民意志的权力运作
及时予以纠正,对那些危害人民利益的官僚和腐败分子及时予以惩处。
人民群众监督是权力自我监督积极发挥作用的保证。列宁说,强大的人
民监督制,能彻底埋葬党和国家中的官僚腐败。毛泽东说,只有让人民
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如果党和政府不受监督,
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这些告诫,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我国十多年来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也证明,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真正
防止权力腐败的铜墙铁壁。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群
众真正掌握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不仅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客观需要,
而且也是党实现自己目标和理想的内在要求。但应该看到,这对党是一
个重大考验。它一方面要求党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要求党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自己的领导,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的宪
法权力得到真正的落实。这两个方面的任务相当复杂和艰巨,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尽管如此,党仍然应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道路上坚定地迈开步伐。因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
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只有不失时机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才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