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 音乐 合唱
合唱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其一,合唱可以锻炼心肺功能、训练专注度和记忆力,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二,合唱是对万事万物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丰富个人情感,提高想象力,发展审美素养;最后,合唱是一种团队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面对教育良药——合作,教师却非常困惑,合唱教学问题问题非常多,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对合唱的抵触情绪较强,不喜欢参与合唱活动;第二,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无法完成二声部的合唱;第三,合唱课堂活力不足,大家一起唱是唯一的教学形式。面对问题,教师需要从兴趣、情感和技巧入手优化合唱教学,让乱麻般的合唱顺成一股绳子,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具体来说:
一、融入声势律动,培养合唱兴趣
合唱是情感、心灵和技巧的统一,学生要饱含情感的演绎音乐技巧,展现合唱的魅力。然而,合唱的过程中,学生很难抓住音乐的情感,整齐划一、齐心协力地演绎歌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首歌曲都用独特的节奏和律动来表现情感,学生没有掌握音乐节奏和律动,故而很难统一音乐情感,完成合唱。鉴于此,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声势律动,用身体的摇摆和体态的律动来演绎音乐情感,增加合唱的趣味性,由此培养学生合唱兴趣,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以“踩雨”的合唱教学为例,我融入了声势律动,让学生用身体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感知、理解音乐情感,一方面培养音乐兴趣,另一方面有效完成合唱。首先,播放歌曲,促使学生建立歌曲的第一印象,激发歌唱兴趣;其次,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当节奏较快的时候,学生需要跑起来;当节奏缓慢的时候,学生用走来代替。通过肢体动作,学生掌握了歌曲的节奏,感染了音乐热情,提高了彼此配合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合唱歌曲。由于声势律动的辅助,相比之前,合唱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增加了合唱兴趣。故而,声势律动可以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欣赏合唱作品,增强合唱情感
合唱是什么?在小学生眼里,合唱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带有强迫性质的音乐任务。由于缺乏情感,小学生没有参与合唱的内动力,合唱没有情感和灵魂。久而久之,合唱教学走向了机械化,教学没有效果可言。鉴于此,教师要增加学生的合唱情感,让学生由内而外地散发合唱热情,提高合唱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增加合唱情感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让学生产生羡慕、崇拜之情,继而自主融入情感,参与合唱,优化合唱教学。
以“小小鼓号手”的合唱教学为例,我将一些合唱作品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体验,培养合唱情感,继而积极、主动参与合唱,提高合唱教学质量。首先,播放一些儿童版的合唱视频,比如,《蒲公英》、《红领巾,飘起来》、《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激发合唱热情;其次,和学生一起分析合唱视频,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合唱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建立合唱情感;最后,引导学生模仿合唱作品,组织《小小鼓号手》的合唱,建立合唱自信心,加深对合唱的情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欣赏合唱作品,学生拓展了合唱知识,增强了合唱情感,产生了合唱的内在动机,提高了合唱教学有效性。故而,欣赏合唱作品可以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三、发掘个性特色,提升合唱技巧
合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由于每个人的嗓音条件、音色、声部不同,学生在合唱中担当不同的角色。然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教师以“放羊”的态度对待合唱,仿佛齐声唱出来就是合唱。实际上,合唱是有技巧的,教师应该根本学生个人特色合理分配合唱部分,提高合唱的整体效果,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以“铁路修到苗家寨”的合唱教学为例,我挖掘了学生的个性特色,实施了因材施教。首先,一起欣赏歌曲,分析作品的情感色彩和节奏特点,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和音色要求;其次,根据歌曲需求,合理分配学生的歌唱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分析了每位学生的音色特点,根据他们的音区、音色和音乐综合水平合理为其选择声部和歌唱内容。由于个性分析,学生对自己和歌曲有了全方面的了解,提升了合唱的技巧性,唱好了歌曲。由此可见,挖掘学生的个性特色,因材组织合唱,可以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总之,合唱是学生接触音乐,培养音乐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合唱教学,积极创新合唱教学活动,解决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14):310.
【2】李雅俊.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祖国,2017,(004):250.
论文作者:肖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合唱论文; 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音乐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律动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