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武[1]2003年在《烟草行业资本运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经营方式是以产品经营为主,而现代企业要想获得超常规发展,必须走资本运营之路。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经营。它对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经济规模、降低风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重要作用。资本运营使企业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实现最优的战略性飞跃。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为资本运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时至今日,资本运营已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浪潮。从资本市场最早的“大鳄”华晨,到用资本运营打造“第叁只眼”的万象;从新晋首富刘永好,到核准制下在证券市场“一夜暴富”的用友软件;从汽车大王“一汽”收购沈阳金杯,到鲁北化工大范围的资产重组……无不显示出资本运营的巨大威力。 本文从资本运营的理论入手,重点分析了资本运营的具体形式,通过案例加以详细说明;随后阐述了入世对我国资本运营的影响以及烟草行业在资本运营中的各种环境分析;最后结合烟草行业实际,对行业资本运营提出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并借鉴国际烟草经验,对我国烟草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王政扬[2]2016年在《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范围内禁烟运动的发展,烟草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国际烟草跨国公司也在努力寻找烟草行业发展的新出路。大部分跨国公司选择多元化投资战略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已经摸索了许多年,投资了许多行业,但是投资的经济效益却不理想,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因此,研究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战略,可以为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提高投资效益。另一方面,中国烟草行业作为国有企业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中国烟草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富余资金,不仅可以为这些资金找到投资出路,实现增值,还可以为烟草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烟草行业的转型升级。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元化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然后,对比分析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现状和国外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现状,发现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外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最后详细介绍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的战略的主要内容,将宏观战略发展方向和微观战略实施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出构造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战略体系。第一部分介绍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的背景,包括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是实现中国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是应对国内外挑战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理论文献的评述,了解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在理论上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这和中国烟草行业实际投资效益相吻合。研究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国家来说,可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于烟草行业来说,可以使企业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社会来说,可以为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优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福利。第二部分对比分析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现状。首先介绍了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的发展历史和投资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烟草行业开展多元化投资在不同的时期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并且投资的领域不一样,投资的效益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提高增量资产的质量,提高整个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收益。介绍国外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现状,分析国际最大的四家烟草公司的多元化投资路径、投资经验、教训,为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第叁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阐述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战略体系。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战略包括战略思路、产业选择战略、管控战略和保障战略。中国烟草行业进行多元化投资,要坚持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相结合;坚持服务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壮大企业实力相结合;坚持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在服务国民经济的同时,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通过分析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发展历史,结合多元化投资产业选择理论,提出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产业选择原则,并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重点分析几个发展前景良好,并且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烟草行业长远发展的行业。在此基础上,烟草行业如何才能取得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的效率,就需要依托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措施。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控制措施,为多元化投资提供技术和组织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解决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保障问题。通过构建完善的多元化投资战略体系,不仅为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可以为其他行业多元化投资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对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战略系统性研究本文是首例,分析了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多元化投资战略体系,构建了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框架。二是本文利用实际数据,并且结合产业分布与地域分布分析了多元化投资的基本思路。叁是本文不仅从宏观层面详细的论证了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的发展路径,还从微观层面具体提出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四是本文分产业从多个角度对烟草行业的多元化投资方向进行了详细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无法获取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每年的统计数据,不能更加细致的区分不同行业投资收益,使得烟草多元化投资战略缺乏历史数据支撑。二是由于和发达国家的烟草管理制度存在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从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有限,这也可能造成本文的内容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冯德文, 高杰[3]2004年在《参与我国金融改革是烟草行业资本运营的一种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内容: ●背景—中国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烟草行业参与中国金融企业改革的优势所在●建议—烟草行业参与金融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
王凤云[4]2012年在《面向烟草行业的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随着各种集成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不断深入和成熟,供应链协同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全球化市场环境下一种新的竞争和战略管理模式,供应链协同管理对于增加企业价值、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中国对于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尚不成熟,对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则是刚刚起步,所以当前中国业界对于供应链协同的意识仍十分淡薄,并且多停留在对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与沟通的倡导。而上升到整个外部供应链系统,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涉及到资源分摊及利益分享等矛盾,以及激励和目标的不一致性、信任机制的不完善性、管理信息的不透明性等问题的存在,在短时间内很难以协调、充分合作的方式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本文在以上大背景下,以云南省烟草行业作为切入点,运用管理学、协同学、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引入供应链系统的协同性测度模型,将烟草行业供应链系统的两大核心部分——烟草工业企业和烟草商业企业作为子系统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找出研究的空白点,旨在确定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并理清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本文的基础理论。本部分主要有以下四点内容:1.阐述协同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2.解释了企业间协同对供应链实现利益最大化及各企业间共赢的机理;3.介绍了系统协同性度测模型,包括子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及子系统间的协同性测度模型;4.介绍了模型中指标体系的设计,包括设计原则和权系数的确定方法。第叁部分分析了云南省烟草行业供应链系统。首先简单交待了烟草行业的专卖专营管理体制;并根据项目实习经验及相关烟草年鉴,阐述了云南省的烟草行业状况;然后在此两大背景下,分析了烟草行业供应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烟草供应链系统协同性测度实证研究。作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对云南省烟草行业供应链与全国烟草行业供应链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根据模型构建原则,选取烟草工业企业和烟草商业企业作为供应链系统的两大子系统,然后分别选取了2004年~2010年中国烟草行业和云南省烟草行业工、商子系统的相关业务和财务指标,测算了二者的子系统有序度及供应链系统协同度,并根据测算结果结合烟草行业现状及云南省烟草行业及政策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以上结果给出被组织策略及建议。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本部分首先对文章进行了总结,之后陈述了文章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张严柱[5]2012年在《中国烟草行业发展战略选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烟草工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1949年以前,我国烟草工业基本为外国资本所垄断,国外进口的新产品和外国资本在华生产的产品占据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接收外商烟厂和公私合营等政策措施,我国烟草工业很快恢复了生产经营活动。特别在1982年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以来,我国烟草工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烟草行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部门,全国有近5000万人的就业与生活同烟草行业密切相关。例如我国烟叶生产广泛分布于全国22个省的约500多个县,每年有300多万家种植农户,涉及超过1500万农村人口;卷烟工商企业就业职工约50万人,卷烟零售商户约490万户,其中多数是个体商户。同时,烟草行业还带动了包括烟草机械、烟用丝束、香精香料、各类烟用纸张及烟标印刷等辅助材料加工在内的相关产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直采用计划方式管理我国烟草行业,烟叶和烟草制品价格的制定和调整权限都集中在政府手中。随着市场经济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各级政府逐渐放松了对烟叶和烟草制品的管制。20世纪中后期,企业逐渐拥有了独立的定价权,由于烟草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再加上卷烟产品的高盈利性,企业的价格行为日趋活跃,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强了对价格的管理。然而,我国烟草行业的企业结构状况基本仍然表现为小企业过多,生产布局分散,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因此,我国烟草品牌也面临着数量多、影响力小、竞争力弱等问题。作为世界上仍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国家之一,烟草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划和管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导致了我国烟草行业完全市场化进程的延缓。21世纪以来,针对卷烟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的状况,国家烟草行业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推进烟草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伴随着烟草工业企业的大力整合,烟草品牌的整合取得了较大成绩。从我国烟草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来看,今后烟草企业的并购及重组将会继续推进,而烟草市场将会维持基本稳定的状态,烟草企业也会更加重视卷烟品牌的整合与扩张。烟草行业不但为国民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还缓解了就业压力、带动了相关农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既有着生态资源、市场资源、原料资源和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有着质量、规模、集中度、竞争,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劣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烟草行业税收的依赖,市场化生产与计划额度分配制度的不协调,烟叶收购价格的刚性,以及烟草市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和品牌建设的滞后等等,是目前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尽管我国烟草的产销量占到全球的叁分之一,就数量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烟草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尚不是烟草强国。。依据本文对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烟草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烟草行业核心发展战略主要应当包括竞争战略、品牌战略、多元化战略,以及标准化战略等。促进烟草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则主要应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烟草行业的税制改革,包括彻底取消烟叶税、将烟草业涉及到的消费税和增值税单列、改变烟草消费税的征收环节、由“从价计征”改为“从量计征”、调整中央地方税收返还机制等;二是加强烟草行业销售网络建设,包括妥善处理销售网络建设中的关系、构建烟草行业物流配送网络、关注零售客户网络建设,以及做好网络销售组合等;叁是提高烟草行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具体包括烟叶生产和烟草企业两大领域;四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烟叶资源市场,主要应包括产区规划的合理化和生产技术的普及化;五是重组和兼并烟草企业,主要是优化资源配置、联合重组优势企业、实现品牌整合和联营,以及加大海外市场的投资等等;六是建立高素质的烟叶技术推广队伍和新型烟农队伍;七是加快进入国际烟草市场的步伐;八是实行基于信息化的全流程管理;九是构建和谐烟草,即注重烟草文化的建设,实行人本管理,实现和谐发展。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交代研究背景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等;第二部分为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综述,主要以国外的政府经济规制和企业战略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介;第叁部分为烟草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包括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前景,以及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第四部分为烟草行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审视和存在问题分析,我们进行了SWOT分析并基于此分析总结了我国烟草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第五部分为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分析,包括全球烟草工业现状、全球烟草行业政策与管制,以及全球烟草工业竞争者分析等,最后对我国烟草工业在世界上的位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第六部分为烟草行业核心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对竞争战略、品牌战略、多元化和标准化战略进行了研究;第七部分为促进我国烟草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了烟草行业税制改革、销售网络建设、社会化服务、烟叶资源市场统一、烟草企业重组和兼并、烟叶技术推广、全流程管理,以及构建和谐烟草等七个方面。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国烟草行业的战略环境所进行的审视与分析,在现有的研究中并不多见。国内有关烟草行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一直较少,而已有的一些研究一般都是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探讨,从烟草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不多。更进一步地,就我国烟草行业经营发展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的更少,而我们在本文中基于目前我国烟草行业的总体发展现状,就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全面分析与探讨;二是本文从现行经营战略和应当采取的核心战略分析入手,给出了比较充分合理的对策建议。关于垄断性行业的改革一直是国民经济管理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基于对我国烟草行业的经营发展现状与问题的梳理与把握,提出了从税收制度、销售网络,到企业兼并与重组,再到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与环节的具体建议,这是已有研究所没有能够充分涵盖的。因此,这部分内容虽然属于前文分析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逻辑上连贯和分析的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有关烟草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的不足。
张俊[6]2016年在《国家企业权力规制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迄今为止,市场经济是被各国发展经验教训所反复证明的一条可行之路。如果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实是一种市场经济,那它就应当具备市场主体地位平等、个体权利受保护、政府权力受制约、竞争秩序公平透明、制度规则可预期等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共通要素。公权力的越位、错位和缺位,是我国改革所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有效地加强对公权力的约束和控制,是事关我国改革走出“深水区”的关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从一定程度上说,国有企业是国家公权力的产物和工具,这种公权力或者来自企业所处的特殊领域和承担的特殊职能,或者来自对企业所经营的国有资产的处分。它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国有企业的某种“特权”,但是究其权力的来源和实质,则是政府代表全民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国家公权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国家企业权力,政府实际掌控着国家企业权力实现的范围和程度。在市场体制下,这种权力是政府通过设立国有企业输出权力、国有企业通过行使权利实现权力两者共同完成的,缺一不可。这种包含政府和企业双方行使主体的权力正是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所在,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好的国企改革,本质就是要识别和规范这种特殊的国家公权力,从而才能保障个体自由和财产权利,维护市场的公平秩序,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坏的国企改革就是模糊特殊企业和一般企业的界限、公权力和私权利的边界,维持和扩张权力对资源、利益不受约束的控制。既然对公权力的规范是我国改革的核心问题,那么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任务同样是对涉及国有企业运营和改革中的国家权力的规范。规范权力的手段可以有多种,包括道德手段、政治手段、法律手段等。其中,法律规制本应是最主要的手段,因为通过立法的方式,使得这种规制具有民主性、稳定性和反复适用性。它是明确和可预期的,人们可以合理地期望政府对国有企业在设立、运行和退出过程中会如何行为,公共利益包括自己的利益将如何受到影响,也能够依据法律对国家企业权力的失范进行纠正。从世界各国来看,实行严格的法律规制也是规范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但遗憾的是,我国虽然拥有世所罕有的巨量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它们在整个国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国家企业权力的法律规制却相当薄弱和有限。这其中既有整体法治水平较低、立法不完善的因素,也有对国有企业性质和功能的模糊和错位,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转轨性、公权性认识不足的影响。在理论上,我国目前无论是宪法和行政法学界,还是经济法学界,都未对国家企业权力这种围绕国有企业集中体现的特殊国家权力为重点进行研究,致使这一处于交叉、边缘领域的权力几乎成为理论研究的盲区。在实践中,目前涉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仅立法层次普遍较低,而且明显地表现出为政府的国有经济政策进行法律语言“翻译转换”的从属特质,缺乏从社会公共立场出发,对公权力进行规制的法治特性和独立价值。只有对国有企业在设立、运行到退出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公权力进行全面的清理,清晰地划定国有企业及其背后的政府权力边界,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运行更加健康有序。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想法,循着“权力是什么”→“国家设立和经营企业是不是权力”→“国家企业权力是什么样的权力”→“国家企业权力应服从什么规制原则”→“国家企业权力应有怎样的规制结构”→“具体如何规制各类不同国有企业的权力”这一思路展开论述。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六章。第一章“权力的基本问题分析”,旨在为国家企业权力的论证提供初始定位与宏观定性,可以看作是全文的一个引子,并不直接针对国家企业权力进行研究,但从权力的一般性出发,可以形成对国家企业权力的基本方向性关照,并有助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从权力的概念来看,核心要素是一方的支配与另一方的服从,权力按其性质可分为公权力与私权力,按其主体可分为政府权力、企业权力、社会权力等,按其内容可分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文化权力等。权力的“合法性”是决定权力能否被服从,进而能否稳定维系的关键。现代权力合法性的本质都在于公共性,但权力的特性、人性的弱点、制度的缺陷决定了公权力存在背离公共性的异化风险。在矫正公权力异化的德治、政治、法治叁种主要方法中,法治矫正在现实性与效率、效果方面更具优势。第二章“国家企业权力的证成与异化”,本章论证国家企业权力是国家权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特殊的公权力,它存在多方面的公共性作为其合法性的依据,但同样权力行使也可能偏离公共性而发生异化。首先,从国家观念和国家权力发展历程来看,主权存在相对化趋势,公共性约束的强化促使国家日益重视社会职能和经济权力,不同类型国家都存在国家权力与企业形式的结合。从历史与现实的普遍现象中,可归纳出国家企业权力概念,即在国有企业的设立、经营、退出中所包含的国家权力,它通过“政府支配企业—企业行使权利”的方式得以实现,具有政府权力和企业权力两个层次,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领域分别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其次,国家企业权力的公共性可从多角度得到理论支持,从交易费用理论看,国家企业权力使得某些具有公共需求,但私人企业和市场交易均无法发生的生产得以实现;从公共物品理论看,国家企业权力因向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而使公共经济领域纳入管理;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看,国家通过国有企业承担特殊的公共责任。最后,我国国家企业权力实际运行中,在竞争关系、财产关系、交易关系等方面存在公共性的异化,异化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定位不清、公权力法律约束性不足、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而在立法方面则表现为国有企业在性质上未定位于特殊企业、目的上未突出权力规制、方向上未进行科学分类。第叁章“国家企业权力的规制框架”,本章针对国家企业权力的异化构建整体性的规制框架,从规制的基本理念、规制的客体结构和主体结构叁个方面形成体系化思路。首先,应将国家企业权力的规制纳入宪政秩序。在我国关于国有经济的宪法制度中,应确立权利本位、权力法定、权力公开、公共利益原则,作为规范国家企业权力运行的经济宪政基本秩序。其次,在国家企业权力规制的客体结构方面,可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将我国国有企业按其功能和财产属性区分为公共型和商业型两大基本类型,根据两类企业涉及的不同国家权力特征,配置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制资源。最后,在国家企业权力规制的主体结构方面,规制主体主要有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两大类。外部主体主要是立法机关和利益相关者,议会(人大)应对涉及国家企业权力的重大事项拥有最终决定权,应强化人大在我国国家企业权力规制结构中的权威,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主体对国家企业权力规制的参与。内部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自身,应改革现行政府规制模式,区分公共型和商业型国有企业实施分类规制,在企业内部也应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等的权力制约作用。第四章“公共型国有企业中的权力规制”,本章基于公共型国有企业是政府实现特殊政策目的工具属性,以及公益性、垄断性的行业特征,对其中的权力规制更多地表现为政府行为规制而非企业行为规制,重点是规范政府设立企业的权力、划定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的权力、调控企业行为的权力。首先,要对企业设立权进行规制,在公、私法人划分的基础上改革现行法人制度,建立适于公共型国有企业性质的特殊的法人,采取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设立原则和设立程序。其次,要对企业业务权进行规制,以我国政策性银行为例,论证国有企业业务经营的权力性,业务权的失范及其纠正,包括明确对政策性业务的界定、加强对相关业务的监管及利益补偿规制。最后,要对国家调控权进行规制,以价格调控为例,由于政府身份错位、公共博弈的缺失引起调控“失灵”,为纠正调控权的异化,应通过委员会化努力构建具独立性的价格调控主体,引入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对调控权作适当性限制,在个体诉讼和公益诉讼两个层面探索价格听证程序的可诉化改造。第五章“商业型国有企业中的权力规制”,本章基于商业型国有企业是发挥国有资本为全民利益增长服务、协调国民经济发展的工具属性,以及竞争性、营利性的行业特征,对其中的权力规制主要体现为对企业国有资本运营的规制,通过人大、政府、企业叁级的合理衔接,使政府和企业“代理”全民运营资本的权力受到更全面和有效的监督。首先,企业“内部人控制”和政府监管的滥用使国有资本运营权力产生异化风险,应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合理定位为关键,调整现行国有资本运营体制,使政、企各归其位。其次,将国有资本运营纳入财政预算,是权力规制法治化的根本保证,应在公共财政理念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特别是对资本收益权的规制,在收益上缴和支出方向和用途上确保公开、公平的公共决策。最后,要对国有企业的合并权进行规制,国有企业的合并与政府行政权力密不可分,传统的反垄断法规制在这一领域存在失效问题,必须以规制政府权力为中心,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叁方面入手,探索破解国有企业合并中的行政垄断。第六章“国家企业权力退出规制”,本章着眼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建立国有企业在民营化过程中的权力退出规制体系。国有企业改革无法回避民营化,它是解决竞争领域企业效率问题和垄断领域市场开放问题的必经之路。首先,要认识到民营化的过程就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权力逐步退出的过程,这种退出本身具有公共性,在退出路径的选择上应选择主动、公开、法治的方式,要通过法律规制实现权力的分类退出、分步退出,并在退出中保护公共利益。其次,在竞争行业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权力退出中,应建立民营化的决策规制和交易规制,在决策主体和方案设计中体现公共意志,在交易过程和收益处置中做到公开透明。再次,在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权力退出中,应重点关注反垄断问题。以我国铁路改革为例,应建立自然垄断行业的独立规制机构,实现与反垄断监管的衔接,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规制和对退出中的国家企业权力规制体系,确保新生竞争领域的公平秩序。
朱童[7]2017年在《基于菲莫公司价值评估的我国烟草企业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烟草产业在经历了叁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行业自身开始面临一系列发展难题,同时外部环境也出现了深刻变化。受控烟形势日趋严厉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外部环境因素的迭加影响,中国烟草行业自身开始出现销量增速放缓、卷烟库存高企、单箱结构滑坡、市场容量饱和等一系列发展难题。在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行业自身发展出现瓶颈的背景之下,对于置身我国烟草行业之中的烟草企业而言,谋划转变当前发展模式,主动实施战略转型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这既是中国烟草企业实现自身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客观需要。本文基于企业战略转型的有关理论,综合使用PEST、波特五力以及SWOT等经典定性分析模型对中国烟草企业的战略转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主要按照问题的提出、相关文献综述、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转型的目标与方向设定、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政策建议这一研究思路展开论述,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重点考察了菲莫公司的转型实践,运用DCF模型对菲莫公司的企业价值进行了评估,为我国烟草企业的转型之路提供借鉴。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战略转型理论体系的内涵,并对我国烟草企业的转型提供有益指导和路径建议,还创新性地提出了集团化、证券化等具体的转型战略。本文研究认为,我国烟草企业无法照搬菲莫公司过往的转型经验,而应该在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与企业实际的转型道路,得出的重要结论有:战略转型的目标应设定为"发展成一家跨国经营的多元化控股集团"。战略转型的方向应朝着开拓境外市场的国际化方向与发展非烟业务的多元化方向。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可分为烟草主业与非烟业务两个方面,其中主业转型的路径依次是组建跨省工业集团、海外直接投资与并购相结合、加强与跨国烟草巨头的合作;非烟业务转型的路径依次是将资源向与主业关联程度较高的产业集中、构建数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跨省多元化投资集团、推进产融结合并考虑将优质非烟资产择机上市。
焦蕴沛[8]2009年在《中国烟草行业改革的法律制度需求与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烟草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实施专卖制度,由国家垄断经营。同时烟草行业又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从利税角度看,烟草行业每年给国家贡献1/10的财政收入。从健康的角度看,烟草制品是对人体有着严重损害的特殊吸食类商品。通过近几年的良好发展,中国的烟草行业己经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要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烟草行业除和其他垄断行业一样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不相协调的因素之外,还存在着自身特有的问题,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和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后,烟草行业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烟草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刻不容缓。烟草行业市场化改革与其他改革一样需要法律的规范和指引,完善的法治环境是改革达到目标的前提。从我国目前对烟草行业改革的研究来看还存在某些缺陷:一是对烟草行业打破垄断还存在一些分歧;二是对市场化改革缺乏系统性的论述;叁是对烟草及烟草行业制度构建缺乏认识,特别是对烟草行业市场化改革后的法律制度构建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而直接影响到我国烟草改革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影响了健康有序的烟草市场形成。因此本文的写作目标就在于弥补现行研究的不足,引发社会对烟草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法律制度需求与构建问题的重视。本文运用经济法、行政法的相关理论,采用分析、比较、实证的手段,以烟草行业本身的属性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烟草专卖制度及其本质,分析了当前烟草行业运营模式的弊端,论证了对烟草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其改革的趋向做出分析,为基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质构建一个“政府与市场互补的运营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从构建烟草市场监管机制、烟草行业产权改革、新型烟草税收制度和烟草行业市场定价机制这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建立上述制度的法律需求;与此相对应,分析了如何建立烟草监管委员会来对烟草市场进行监管,同时以日本为例论述了如何进行烟草行业的产权改革,最后提出建立新型烟草税收制度和市场定价制度的设计理念。烟草行业市场化改革,有许多的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根据市场化改革的法律需求,应完善相关立法,建立新的烟草行业性法律,深化体制改革,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维护国家的利益。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烟草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随着入世面临越来越多国外烟草公司的竞争压力,中国的烟草改革还应结合WTO的相关条款及国外的先进经验来进行。总之,烟草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是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制度为准绳和框架,促进行业内形成高效竞争,保障国家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
于海燕[9]2014年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平衡计分卡被开发以来,得到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普遍关注,平衡计分卡能够克服传统评价模式在评价范围的全面性、评价对象的均衡性、实时性的缺陷,通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战略计划与战略执行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绩效进行全面、科学、准确、实时的评价。丰富的文献研究尽管为本文奠定了基础,但遗憾的是,已有文献并没有将绩效管理视角定位到烟草企业这一类极具特殊性的经济体,尚未将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和设计理念运用到烟草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中。随着政策环境和市场格局的快速变动,具有显着经济支撑作用的烟草企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而绩效评价是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激励,促进企业成功转型的重要工具之一。本研究将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与烟草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相结合,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烟草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模型,以期为烟草企业顺利转型和可持续成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通过研究发现,第一,烟草企业知识型员工在个性特征、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流动性等方面与其他员工具有显着差异。知识型员工甄别体系的构建过程应重点参考上述差异。第二,烟草企业知识型员工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模型中,应包含内部运营、财务状况、学习成长和客户服务四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分别包含3个二级指标。第叁,为推进烟草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营,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管理思想,将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将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构建良好的知识型员工甄别体系,实现对知识型员工的有效甄别,并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以保障绩效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和企业的可持续健康成长。
覃薇薇[10]2016年在《广西中烟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实体经济面临转型。在中国,烟草企业作为国家控股的国有企业,要不断为国家上缴巨额税利,提供财政支持。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剧,烟草税负不断加重,控烟运动愈演愈烈,烟草主业发展显得尤为艰难。面临日益严峻的内外部形势,近几年来,国内卷烟销量增幅明显降低,烟草行业跨步式发展己经成为过去。基于上述背景,如何在不利的大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如何突破瓶颈为国有资本实现增值保值,正是当下所有国内烟草企业慎思笃行的问题。借鉴国外烟草巨头的多元化经营道路,通过对当前大环境下的烟草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结合笔者所在地区烟草行业自身的特点,为广西烟草企业探索一条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求新变革,寻求内涵式发展,破除“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担忧。本文以笔者所在企业——广西中烟为研究对象,以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PEST模型和五力模型分析企业宏观环境,并结合企业内部环境,进行SWOT模型分析,通过战略匹配得出应该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针对“如何走”问题,论文对多元化道路进行战略定位,并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同时提出相应的评价体系和保障措施。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广西中烟应当走一条具有广西中烟特色、包含印刷制造业、物流行业、金融投资行业、“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多元化发展道路,综合运用企业固有资源,用战略的眼光部署发展规划,注重有效管理,循序渐进开展多元化经营。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大胆提出互联网思维,在烟草行业中率先成为“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探路者,试图与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另外,文章最后制定的评价体系既能从常规维度考评企业运营情况,又融入了个性化指标,反映出决策层最为关心的管理问题;最后,论文提出保障性建议,具有行业特色和广西中烟公司的管理特色,更具实践性和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强调了实施多元化道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其现实意义在于,立足理论的分析,量体裁衣的设计,使广西中烟公司更好的了解自己,为多元化发展做足功课,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发展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烟草行业资本运营研究[D]. 王友武.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2]. 中国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战略研究[D]. 王政扬. 吉林大学. 2016
[3]. 参与我国金融改革是烟草行业资本运营的一种战略选择[C]. 冯德文, 高杰. 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4]. 面向烟草行业的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D]. 王凤云. 云南财经大学. 2012
[5]. 中国烟草行业发展战略选择问题研究[D]. 张严柱. 东北财经大学. 2012
[6]. 国家企业权力规制论[D]. 张俊. 华东政法大学. 2016
[7]. 基于菲莫公司价值评估的我国烟草企业转型研究[D]. 朱童. 山东大学. 2017
[8]. 中国烟草行业改革的法律制度需求与构建[D]. 焦蕴沛.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9].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研究[D]. 于海燕.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10]. 广西中烟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D]. 覃薇薇. 广西大学. 2016
标签:轻工业手工业论文; 工业经济论文; 中国烟草论文; 烟草行业论文; 多元化投资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运营战略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资本运营战略论文; 经济论文; 法律论文; 公权力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