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高阳中学
新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对高中教育提出来更高标准。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化与推进,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学案导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导学模式能够实现以学案为基本载体,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进行探究,从而提高能力的这一教学目的。
一、将导学模式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
高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想,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题海战术,它不仅需要学生对数学常用理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教学法,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学中对习题量格外重视,基本上有课堂习题,课后训练以及复习习题.在新课改中,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数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串问题比如:什么是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怎么求等等,让学生通过在课本上寻找或者小组学习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就能充分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在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中,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为主题,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实施问题导学法
1.创立问题情境
在新课教学之前,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课本预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学生学习需求产生的基本前提.比如在线性规划教学中,因为理论性的东西较多,而且对学生来讲理解难度较大,所以课堂氛围较为乏味和沉闷,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虽然投入很多的精力却得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建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发现线性规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做老板,根据现实情景去算企业的最大利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行为以及生理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参与其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讨论
在问题导学法中,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高一数学必修三中《关于生活中的概率》的学习过程之中,利用相应的生活情境来进行导学往往更具有学习效果,能够促进学生们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学生抛掷一百次硬币,那么一定就是五十次正面向上,五十次反面向上吗?”“在超市中会举办相应的抽奖活动,据说中奖的概率是0.4,那么这个概率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利用这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解抽象的概率知识,并且加强自我思考与讨论课程,实现学生们主体地位的突出,从而促进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
引导学生时,我们可以这么做:(1)提出问题,解决时,教师一定要旁敲侧击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并且对问题的实质进行深入了解.(2)关联知识.在之前的课堂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知识或者题型,然后在找到问题与某一知识点有联系之后,寻找相应的解题方法.(3)对所学知识进行升级的变通和运用,最终得出相应的结果.例如,在学习直线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到问题的实质.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函数知识与直线联系到一起,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思路,解决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交流学习中.对于学生而言,遇到问题,随时请教师帮忙解决,在完成小组汇报之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做好记录总结工作,教师启发学生开动大脑,深化知识体系.
3.总结,拓展,深化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有了基础之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得到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上的培养.课堂上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新颖、灵活的题型,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总结,提升,并且在习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巩固知识点,总结方法和技巧,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深化数学思想.
总之,在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下,高中数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又有了新要求,因此对高中数学教学也有更高要求.因此,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运用导学法时,一定要以实际课堂为基础,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引导启发作用,与学生多沟通和互动.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得到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魏雅雅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情境论文; 学生们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