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 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危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30例高危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04月-2019年04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胆道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其中手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33%,支架脱落移位发生率为3.33%,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6.67%,所有患者均未有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在高危胆道恶性梗阻的治疗工作中应用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方式能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存在推广价值。
【关键词】DSA介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胆道内支架;高危胆道恶性梗阻;临床效果
高危胆道恶性梗阻主要是指在胆管腔内病变、管壁外浸润压迫以及管壁自身疾病的作用之下造成任意一段胆汁排出道不能够顺畅的将胆汁排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发生完全堵塞的现象。高危胆道恶性梗阻临床上常见的表现有黄疸以及腹部疼痛等。近些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上治疗高危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也越加的丰富和高效,本文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和胆道内支架治疗为基本研究对象,主要就DSA介入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1]。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30例高危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04月-2019年04月。30例患者中有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42-67岁,平均年龄为(56.37±4.69)岁;30例患者均具有巩膜、黏膜、皮肤出现重度黄染,伴有皮肤瘙痒,体重明显下降,且尿液颜色变深变重,大便呈现出白陶土样等现象,先后通过病理诊断以及实验室检验,二者的结果均为患者患有高危胆道恶性梗阻;30例患者的预估生存时间均超过2个月;30例患者的KPS评分均超过40分;30例患者均被判断为不可采取化疗治疗的方式,也不可以进行外科手术。
1.2方法
①本次研究所选用的造影机、穿刺针、导丝、球囊扩张器、胆道支架等均来自本院专业配置。②在手术之前先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凝血常规、离子、肿瘤标志物、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外科综合等多项内容。③指导患者在DSA 手术台呈仰卧位,对患者右季肋区进行局部常规消毒处理,选取穿刺点(患者第8、9腋肋与其右侧腋中线的交界处),选取细穿刺针以扩张程度最明显的胆道为途径进行穿刺工作。④检查是否穿刺成功,确认无误以后将造影剂注入进去,获取影像结果并根据该结果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明确,尤其是高危胆道恶性梗阻发生的位置以及病情的程度。⑤先尝试采用导丝对胆道狭窄部位进行穿通工作,确认无法穿通之后在梗阻近端后置入外引流管,穿过狭窄段将远端内外引流管置于患者十二指肠降段处,观察1-2周。⑥1-2周后在患者无异常表现的情况下进行胆道支架治疗,选取球囊扩张器对胆道进行扩张工作以后,将支架植入患者胆道内部,以造影为途径观察胆管实际情况,并确认导管通畅后,对外引流管进行复位处理[2]。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间接胆红素指标(IBIL)、直接胆红素指标(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通过指标调查表对其进行评估,三者均与治疗效果成反比例关系;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例数,具体包括胆道感染、支架脱落移位、急性胰腺炎以及其他等,其中并发症发生率=(胆道感染例数+支架脱落移位例数+急性胰腺炎例数+其他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8.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应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当组间差异性呈现为(P<0.05)时,则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胆道指标
治疗后患者的间接胆红素(IBIL)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共有3例患者手术一个月内出现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其中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有1例,发生率为3.33%;发生支架脱落移位的患者有1例,发生率为3.33%;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2例,发生率为6.67%;所有患者均未有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高危胆道恶性梗阻通常情况下是由肿瘤所引起,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胆道蛔虫症以及胆管肿瘤等。该病在早期基本呈现出无明显症状,因此一旦被检测出来则绝大多数情况下证明着患者的恶性肿瘤病期已经处于较晚状态,很难通过手术治疗达到完全痊愈的效果,并且往往还有着大量的手术禁忌,这就给高危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治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影响,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3]。
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高危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治疗方式大多是以内镜为主,通过胰胆管造影术、引流术等进行治疗,但是经过长期的临床探索和分析发现,该种治疗方式受患者依从性、技术局限性、机体耐受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通过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能够更清楚的显示出患者发生胆道梗阻的实际位置,能够对患者胆道梗阻程度进行更精准的评价,从而对相关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治疗方式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能够确保患者胆道的通畅性,发挥更大的效用[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的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其中手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33%,支架脱落移位发生率为3.33%,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6.67%,所有患者均未有其他并发症发生。说明DSA引导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存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高危胆道恶性梗阻的治疗工作中应用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方式能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存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咸蕾, 薛苏阳, 庄树武,等. 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17):4250-4251.
[2] 潘科研, 张艳芳, 许文青,等.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护理体会[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12):2129-2132.
[3] 李夏珀, 莫新少, 陈似霞,等. 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6, 8(3):191-193.
[4] 王清泉. DSA介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B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J]. 中外医疗, 2018, 37(4):43-46.
论文作者:邹灿,张云奇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胆道论文; 患者论文; 支架论文; 发生论文; 并发症论文; 胆红素论文; 胆管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