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评价模型理论基础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基础论文,模型论文,合作伙伴论文,评价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评价模型的经济与管理学理论基础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概念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教授提出,经威廉姆森等人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是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研究经济组织的比较制度理论,属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范畴。
根据威廉姆森的定义,交易成本包括事前成本和事后成本。事前部分包括协议的起草、谈判和维护等成本;事后部分包括交易偏离一致性后所产生的不适合成本、双方矫正事后不一致性所产生的讨价还价成本、与规划结构有关的设计与运行成本以及实现可信承诺的保证费用。交易双方欲达成协议,必须相互了解,将可能提供的交易机会告诉对方,这种信息的获得和传递耗费时间和资源成本;如果交易的一方有多个经济代理人,在决定交易条件时,还会产生决策成本;相互同意的条件确定后,有执行所订协议成本以及控制和监督他方以确定是否按照所订契约条款履行其责任的成本。从签约过程来看,交易成本包括了解信息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决策成本以及执行和控制成本。
按照交易费用理论,当一项交易活动的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用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该项交易活动将在企业内部完成,否则交易就从企业中剥离,在市场中进行。随着IT技术和设施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为了维护企业交易的优越性,减少交易费用,就要精简企业规模,减少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保留企业最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功能。虚拟企业因为交易事前成本降低,内部进行的市场交易费用较自由市场交易费用低;交易过程中讨价还价的费用减少;控制和执行的费用也得到节约。可见,虚拟企业不仅降低了企业的交易费用,而且还降低了组织费用和生产费用,以有限的资源、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产品。
(二)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最早由美国的C.K.Prahalad和Gray Hamel提出。他们把核心能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成的蕴涵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的能力,是企业独具的、难以被其它企业所模仿和替代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技术、智力、产品、管理和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基础。
核心能力有以下几个特征:价值性,核心能力富有战略价值;独特性,核心能力难以被其它企业复制和替代;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不能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延展性,核心能力存在于多种业务领域,拓展于新产品开发中。
核心能力理论强调各合作伙伴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突出自己的核心业务流程,获得在这一业务流程上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把其他的非核心的业务流程交给在这方面具有核心能力的合作伙伴去完成。可见,虚拟企业的形成需要各合作伙伴具有对某一业务过程的核心能力,而形成了核心能力的单个企业也需要虚拟企业这个新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来实现市场机遇。
(三)组织间协调治理理论理查德森(Richardson GB,1972)在马歇尔的企业知识基础理论基础上,提出企业间协调的知识基础理论,补充了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市场与企业相互替代的交易费用理论。他认为企业的合作关系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组织方式,因为企业内部组织从根本上说就是协调“互补性活动”的结果。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市场中,价格机制是实现组织间交易的依据;在企业中,企业家的行政命令是实现组织内管理交易的依据。虚拟企业各成员企业依靠电子契约进行链接,相互间也通过电子协议进行协调,具有企业一体化性质。同时,虚拟企业中各成员企业又存在独立性,它们结成的联盟随着市场机遇的变化而迅速建立或分离,具有市场交易的特性。因此,虚拟企业是一种半企业、半市场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和市场的中间地带,是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
虚拟企业是处于战略联盟和竞争较充分的各类市场之间的一段组织间协调连续。它兼具中等程度的企业和市场特征,虽像战略联盟一样,在组织经济活动时具有企业式的强制性特征,但却没有战略联盟那样高度的强制性;虽像竞争较充分的各类市场那样,组织经济活动时,只有自主的行动和利益机制,但竞争程度却相对比它们更低。事实上,虚拟企业具有垄断竞争市场中垄断程度较高的那一类市场的特征。其中,垄断产生的原因在于虚拟企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差别化。
(四)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提出委托——代理(principal-agent)概念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股份制公司的管理体制问题。在股份制条件下,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经理阶层代表股东行使管理职能。代理问题研究如何进行制度设计,使经理层在按自身利益最大化行动时,最大程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委托——代理问题是由当事人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拥有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方,缺乏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方。委托——代理问题普遍存在,只要当事人各方在拥有的信息上具有不对等性,就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政府和纳税人、公司和雇员、供方和需方等都存在代理问题。
在虚拟企业的合作关系中,存在着许多由于合作伙伴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备选合作伙伴不具备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而做出错误的能力承诺,而虚拟企业又难以正确辨认备选者的能力,由此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合作伙伴可能在签约后采取欺骗行为,结果产生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问题通常可以采用信号理论的方法解决,即利用某种信号揭示参与者的私有信息,将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和低质量的合作伙伴区分开来。道德风险问题则可以通过采用激励机制来加以防范,如给予价格补偿,约束合作伙伴的欺骗行为。
二、评价模型数学基础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著名运筹学家Satty提出的一种多目标评价决策方法。韦伯等把层次分析法用于合作伙伴的选择。层次分析法将决策人对复杂系统的评价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并将决策者的经验给予量化,从而降低了决策中由主观因素造成的不精确性,对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问题可操作性较强。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准则、约束条件、部门等来评价方案,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各个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给出各方案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建立在专家咨询之上的优化方法,把复杂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形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弥补了人的大脑难以在两维以上空间进行全方位扫描的弱点,便于各层次、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
层次分析法建立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层次结构一般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层组成。目标层为最高层,或称理想结果层。目标层可进一步分为总目标层,战略目标层,战术目标层以及子战术目标层。准则层是递阶层次结构中的第二层,为评价准则或衡量准则,分为因素层、约束层。它可进一步分为子准则层、子因素层。方案层位于第三层,又称对策层或被择对象层,对于不同的问题描述亦不同。方案层分为子方案层或子对策层。结构的层次数由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分析深度来决定的。
其具体评价步骤为:一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最上层为目标层,一般只有一个因素;中间可以有一个或者几个层次,是准则层(用C表示),,用来评价目标企业的各种定性和定量指标;最下层为方案层(用R表示),。二是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二层开始,对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萨蒂1-9标度方法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低层,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为:。三是计算权向量和组合权向量。四是一致性检验。五是计算各层元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权重。
通过这种比较评判结果的综合计算处理,则可以得到关于决策对象、方案、行为的优劣排序,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遇到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规模较大的问题时容易出现问题,如判断矩阵难以满足一致性要求,难以进一步对其分组等。
(二)熵值法熵是信息论中测度系统不确定性的量,作为特征值表示系统的存在状态与运动状态的不肯定程度。熵值法是一种依据各指标值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大小确定决策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虚拟企业内、外部环境多变,比以往更多出现大量信息某种状态的几率问题,所有这些不确定性都可以用信息熵的概念来描述。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越小;反之,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就越大,熵也越大。
其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无量纲化值。(i为单位,j为指标。i=1,2,…,n;j=1,2,…,p)可以是结构化,即每个评价单位的指标值占全部单位该指标值的比重,也可以是用标准化或极差变换进行同度量化,但为避免出现负值与零值,需要进行线性变换。
(2)采用shannon熵计算熵
(3)计算差异系数
(4)对进行归一化,即为比重权数
熵值法的本质是各参评单位单项指标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则熵值越小,而权重却越大,这定义了一个新的测度指标变异情况的指标,以此指标的归一化值作为权数。显然,熵值法同样要求有一定量的样本单位才能使用,且权重与指标值本身大小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熵值法只适用于相对评价而不适用于绝对评价,只适用于指标层的构权而不适用于中间层的构权。
(三)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由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先提出的,该方法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是通过对灰色系统中有限数据列的分析,挖掘数据内部规律的有效方法。灰色关联是指事物之间不确定性关联,或者系统因子与主行为之间的不确定性关联。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基于灰色关联度,以行为因子序列(数据序列)的几何接近度,对数据序列几何关系和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曲线间相似程度大小作为关联程度的衡量尺度,分析并确定因子之间的影响程度。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越大,反之则越小。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的不足,寻求系统内部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总体上把握系统动态运动规律。
根据灰色关联决策理论,以评价虚拟企业伙伴指标向量与相对最优虚拟企业伙伴指标向量的关联度作为评价虚拟企业伙伴优劣的准则。作关联分析时,把这种多因素问题分成不同的层次,逐级计算它们之间的关联度,把得到的关联度按层次用树状结构表示出来即得到灰色关联树,再清晰直观、层次分明的逐级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等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来,该方法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中的其它原理方法相结合,不仅解决了广泛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具有灰色性的问题,而且进一步拓宽了灰色关联分析的应用范围。
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市场、技术变革的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为抓住经营机遇,赢得竞争,必须整合核心企业优势资源,快速组建虚拟企业。虚拟企业通常是一个动态的、暂时性的组织,其生成期和发展期都需要选择合作伙伴并进行评估,则合作伙伴的选择成为关键。虚拟企业伙伴之间强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对合作伙伴作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则是提高虚拟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由于涉及候选者的量大,评价指标多且有些是定性指标,以及专家判断不确定等诸多因素造成伙伴选择相当困难。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定量评价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处理复杂不确定情况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定量评估方法,较好地解决合作伙伴选择的问题。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运用上述评价程序和模型对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