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选择与工资差异——来自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证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毕业生论文,劳动力市场论文,证据论文,差异论文,工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行业工资差距是收入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其它方面差距的主要因素。如何验证我国行业工资差异的存在性并解释其形成原因,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与理论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采用大学生就业与工资微观调查数据,把影响他们在不同行业就业的因素与随之产生的行业工资差异共同纳入到研究当中进行探讨。
实证研究大学毕业生不同行业就业选择与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以及工资差异大小和构成,并试图寻找大学生就业难深层次原因。通过考察2008届全国大学生本科毕业生抽样数据,本文发现:(1)男性、211院校毕业或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进入高收入行业工作,工作能力在去除垄断性行业样本后显著增加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概率;(2)在纠正选择性偏差的情况下,高、低收入行业回归对比结果表明,收入最高的行业很大程度上就是行政垄断的国有部门,而低收入行业里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工资最高,民营企业工资最低,但工作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各自行业工资水平;(3)利用Neumark分解得出,人力资本几乎同质的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高达40.64%的行业工资差异,其中80.94%的差异归因于不同行业的分割部分,而余下的特征部分中工作地区类型、工作城市类型和毕业学校类型对工资差异具有很强解释力;(4)逐步去除垄断性行业发现,高、低收入行业的工资差距不断缩小,可解释的特征部分比重逐渐增大,能力解释比重大幅提升。
这些经验事实表明,目前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不均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行政垄断等非市场性因素直接导致行业分割问题非常严重,而在市场性因素中地区因素占主导地位,个人能力对大学生在非垄断性行业的就业与工资作用明显。根本上说,营造公平和谐、竞争有序的社会秩序是必需的。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打破行业分割和消除就业障碍势在必行。本文发现,体制因素导致的部分行业垄断地位是形成当前不同收入行业的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的存在势必会损害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故政府应深化改革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清除行政垄断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从而缩小行业工资差异。
其次,继续加大中西部政策倾斜力度,缩小地区差异。行业工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区差异,而地区之间差异归根到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出台更多的中西部就业优惠政策,增强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投资,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祖国内陆地区,对降低行业工资差距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增强就业和工资竞争实力。我们的研究表明,工作能力在去除垄断性行业时候能够明显增强进入高收入行业可能性,并自始至终显著提升工资收入,故努力增强自身就业与工作能力是大学生应对当前严峻就业环境的重要途径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