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知识的特点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哲学观,不论新的还是旧的,都有关于哲学知识特点的一定概念作为自己的前提;这些特点一方面使哲学知识有别于科学、艺术、宗教和人的其他精神活动,另一方面又使哲学知识与它们结合在一起。
首先,哲学知识的特点包含其概念的极端普遍性,这对于哲学本身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哲学研究方法是“立足于永恒性”的方法,立足于追求无限性的直觉的方法。这使哲学有可能超越今日的恶,全面地把握所研究的问题。哲学知识是并非毫无价值的知识,与匆忙的和肤浅的概括相对立的知识。不容否认,哲学知识象着眼于人的存在的任何其他知识一样,受社会的制约。但是,哲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恰恰就是在这一制约性范围之外的东西。因此,不久前表现在声名狼藉的党性原则上的哲学绝对化,在我国给哲学造成了很大损失。同时,哲学知识的普遍性影响到哲学语言,使之无法程式化,使哲学不能确切地界定其范畴。
哲学知识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哲学总是力图借助逻辑证据来论证它所提出的原理,甚至当涉及哲学非理性主义的极端表现时也是如此。即使在哲学家使用讽喻、隐喻和艺术形象的情况下,哲学也不能归结为信念。然而,虽然哲学论点得到证明,但这种证明并不严密,总是留有怀疑的余地,这就使人们认为具有相反意义的论点有一定的正确性。换句话说,哲学知识往往与二律背反结下不解之缘。
哲学不做实验,也不可能做实验。它依靠经验,但这是日常真实生活的经验,它包括人的全部感情和感受,并允许作完全不同的解释。哲学的这个特点使它远离科学而接近于艺术。正因为日常经验是个别的,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哲学创作具有与艺术创作相同的特点。这也就说明为什么任何最伟大的哲学著作都不会妨碍人们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哲理思考。
在生活和哲学中将理性与感受结合起来,哲学问题便具有永恒的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性质。每一代新人在遇到前人曾为之绞尽脑汁的问题时,都可以利用前人的经验,包括用哲学表达的经验。但是不应当简单地接受或拒绝它,而应当加以体验,不仅通过理性而且通过思考哲理的人的感觉来加以体验。这时老的解决方法必然会被重新认识,并获得新的意义。顺便说说,这便使得人们对哲学问题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这一点与哲学史在现实哲学知识上的特殊作用也有关系。以往哲学家的著作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不是现代科学的预备阶段。它们是我们的当代现实,因为在林林总总的前人哲学知识中总能够找到符合今天利益的东西。由此观之不难明白,哲学知识乃是著作者的知识,身上带有其创造者的烙印,而且这不仅包括这一知识的表现形式,还包括其内容。
哲学并不提供普遍的认识方法,因为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方法。哲学首先是前几代人的精神总结,不了解它就不可能有精神性本身。哲学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的核心,是窥探精神文化的特殊钥匙,不掌握它就不可能深入理解属于另一种文化的前几代人或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哲学反映出人的存在的无常和恒久、人类文化的多彩和统一。
(摘自俄国《新的哲学观:问题与展望》论文集 李国海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