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200335
摘要:滨海盐碱地因其恶劣的立地环境,使得绿化植物不能正常生长。除了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利用绿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盐碱地绿化植物耐盐性、耐碱性筛选也是重要环节,选择栽植耐盐碱性强的植物能缩短城市绿化建设进程,达到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文章综述滨海盐碱地耐盐碱植物评价形态和生理指标,国内耐盐植物筛选的研究进展,总结出能为耐盐植物筛选的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的耐盐水平。
关键词:瓯江口;滨海盐碱地;耐盐性;绿化植物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近年来,人们面临的自然环境、生存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土壤盐碱化、土壤沙漠化,可用耕地不断减少;沙尘暴、雾霾,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化;重金属超标,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
盐碱地是盐化和碱化土壤的总称,其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和酸碱度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盐碱地面积约为10亿公顷,中国约占十分之一。我国海岸线延长,滨海地带和岛屿众多,滨海地区可开发资源多,当然滨海盐碱地区的分布面积广。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我国将盐碱土区域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个大类型。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立地条件差,不利于绿化植物栽植生长和绿化景观建设。因此,利用引种、驯化、培育等技术手段,根据不同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方式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生育期对盐分的敏感性也不同的理论进行盐碱地绿化植物耐盐碱性筛选是重中之重。有利于加快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有利于增进滨海城市的绿化建设与城市建设[1]。
1 滨海盐碱地耐盐植物评价形态和生理指标
通常来说土壤中存在的可溶性盐分过多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称为盐害,而植物对盐害的耐受能力及抗盐能力称为耐盐性或抗盐性。植物耐盐性的强弱,反映植物在盐碱地中的适应性强弱及能否正常生长。
植物耐盐性强弱评价与生理机制[2]。
形态和结构特征特异性。经过前人研究总结出,植物针对盐害或盐胁迫环境做出适应性的改变。首先,耐盐植物通常较矮小,叶片较小或肉质化,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流失,保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体内盐分浓度;其次,植物外边形态结构特点,耐盐植物根系比较发达,根冠比大,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更强;还有,植物体内自身细胞结构的适应性改变,增强贮存和分泌盐分的能力等等。
渗透调节能力强。为保证植物在受到盐害或盐胁迫时,能够正常的维持生命体态特征,植物细胞会利用细胞内大量的无机离子和应激合成有机亲和物质,以渗透调节的方式,通过自身渗透调节降低细胞内水势,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相对平衡。研究发现,进行渗透调节的主要无机离子有钾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有机渗透调节物质主要有多种醣类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磺酰化合物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以上物质的渗透调节作用,保证植物的水分正常运输,能够由细胞膜外进入细胞内,维持细胞的正常以及植物正常生长。
离子选择吸收能力和细胞抗氧化能力是植物提高的耐盐能力的重要保障。植物无机离子的吸收是以水溶液的形式,需要离子溶解到水溶液中进行有选择的吸收。植物通过自身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根系对离子的吸收,尤其是Na+、K+的选择吸收,以及拒盐机制。同时,细胞自身的抗氧化能力对维持细胞膜系统的稳态,增强植物抗盐害或盐胁迫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受到盐胁迫时植物叶绿体会产生活性氧,活性氧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有极强的破坏作用,从而导致细胞膜的透性和酶活性的变化。因此,植物会形成抗氧化保护体系,清除内在活性氧,保证细胞膜系统的稳态,提高耐盐性或耐胁迫性[3]。
2 国内耐盐植物筛选的研究进展
我国在植物耐盐能力研究方面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但经历20多年的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重大成果。研究发现,在滨海地区常见耐盐绿化植物有金银花、地被菊、臭椿、金银木、芙蓉菊和连翘等,植树造林方面胡杨、柽柳、耐旱桑、果桑、厚叶石斑木和滨拎为常用树种。在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前人根据树木生长状况和年均生长量引种 50 余种耐盐园林树种,并进行了耐盐等级划分,分为强耐盐、中度耐盐、轻度耐盐和不耐盐四个等级[4]。针对大庆地区造林树种,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进行耐盐碱能力强弱的筛选,得出柽柳和枸杞的耐盐碱能力最强,是盐碱地栽植的重要树种[5]。黄胜利等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筛选出0.6%以上的较强耐高盐胁迫特性植物厚叶石斑木、滨拎、芙蓉菊[6]。刘昊华等结合加海盐扰动土试验,得出耐旱桑和果桑可以适应含盐量约为 5g?kg-1的土壤生长,并建议考虑将桑树作为中度盐碱土地区(含盐量在 0.4%以上)的造林树种验证后使用。关于滨海盐碱地耐盐植物的筛选体系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完善的指标评定体系。植物的耐盐性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综合作用形成的,所以应该采取多因素的综合评定方法和一些综合性的指标用来评价植物耐盐性的强弱。
3 总结
目前,国内针对滨海盐碱地耐盐性绿化植物的抗盐机制和耐盐植物的种类筛选研究逐渐加深,取得了较大成果。怎样解决绿化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各区域立地条件差异较大等问题,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树种等形成系统的耐盐性绿化植物筛选体系变得尤为重要。筛选出特定区域内适应性强的耐盐绿化植物,可以为滨海盐碱地开发与改良、滨海城市绿化建设以及整个滨海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奠定基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参考文献:
1.刘 寅,贾黎明等,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筛选及耐盐性评价研究进展[J],西南林 业大学学报,2011,31.
2.刘昊华等,几种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耐盐特性研究[J],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
3.张楠楠,徐香玲.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5, 21(1):65~68.
4.韩希忠,赵保江.黄河,毛齐来等. 黄河三角洲耐盐园林树种的选择[J].中国林业,2002,10(a):40.
5.苑增武,张孝民,毛齐来等.大庆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耐盐碱能力评价[J].防护林科技,2000,(1):15~16.
6.黄胜利等,杭州湾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筛选[J],北京林业大学,2005
论文作者:施城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植物论文; 滨海论文; 盐碱地论文; 树种论文; 能力论文; 土壤论文; 盐渍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