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反思论文_王玥,王丹,杨善军

C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反思论文_王玥,王丹,杨善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150001

摘要:中医内科学是构建中医教学从基础转向临床的骨干课程,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能搭建中医内科学“从课堂到临床”的桥梁,有利于中医内科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帮助学生培养中医辨证施治思维以及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同时CBL教学法亦能帮助老师准确掌握学生知识、能力的短板,从而尽快做出调整。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CBL;案例教学法;教育

CBL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它是以现代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法[1]。当下愈来愈多的医学院校采用“CBL教学法”来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2]。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专业开课在第五学期,其教学目标中除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外,更重视学生临床中医辨证施治能力的培养,是一门连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在之前的四个学期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中医基础课程,所以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目的不是只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温习,更是需要通过对临床具体病症理法方药的分析,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们将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网络化、立体化、系统化的构建。为探索更适合当代中医学生培养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从过去单纯知识学习向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情感教育转变,由注重单一中医内科学知识积累向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由传统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才能、善沟通、会合作的人,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我们尝试在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的学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引入“CBL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方法

1、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实际情况摸底。在问卷调查中约有77.6%的学生表示喜欢学习中医,但是71.10%的学生认为学习中医内科较难。在学生希望老师在中医内科学讲授中增加的内容中,56.5%的学生希望增加临床知识及病例分析,18.4%的学生希望能够在讲课的同时回顾中药、方剂等知识。学生中63.1%的人认为辨证是中医内科学中最难理解的内容。同时有82.80%的同学认为造成自己学习中医内科学难度大的原因在于前期某一门课程基础薄弱。

2、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引入CBL课程,提前将病例范围布置给学生,在学生充分预习复习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临床望闻问切的诊疗活动,然后小组讨论,得出诊断结论并制定治疗方案。最后由带组老师点评。在课后收集反馈内容包括:学生间的互评表,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表,以及在课下老师通过微信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综合评价及改进建议的互动反馈。其次,为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节约课堂时间,充分动员学生的课余学习热情,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辅助的微课视频。微课内容除了为学生提供典型病例教师诊疗过程的演示外,更有学生演示存在错误的问诊过程。这类微课试图通过找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捋顺辨证思维过程,加深印象,避免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犯同样的错误。另外,在微课中,也为学生提供了部分病症分析的思维导图,以求尽快帮助学生完善其中医辨证思维。第三,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我们尝试撰写了部分SP病人的脚本,由本专业教师进行扮演,训练学生们的问诊、沟通能力。

3、教学效果评价:(1)教师对学生CBL课的表现评分。(2)学生对本组同学的CBL课表现评分。(3)学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4)课下老师通过微信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综合评价及改进建议的互动反馈。(5)期末考试成绩。

二、结果

(1)期末考试成绩:因为14级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恰逢考试改革,变传统手工阅卷为网阅卷,所以本届学生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平均分为71.24分,成绩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虽然整体成绩较前一年略偏低,但因评判方式改变,故而期末考试成绩无法客观衡量教学效果优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比对教师和学生对CBL课堂表现评分发现,目前部分学生在对同组同学表现评分时还有不够客观,表现为同组各同学成绩相似,分值偏高,甚至有都给满分的情况,导致了区分度不高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课前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并且需对学生使用的评分表进一步完善,提高学生互评表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收集教师与学生课下微信沟通的内容后发现,约20%学生表示对CBL课程需要略长些的时间适应,其中以女生居多。近一半女生表现出在问诊中参与度、活跃性不如男生。但是在病例分析过程中,女生的分析能力较男生却显得更为严谨,知识掌握也更为扎实。学生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CBL课程表示欢迎,认为能够通过课程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的短板,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并培养中医辨证能力。同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有了提高,学生的沟通说服能力得到锻炼。

三、反思

在“C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应用过程中,我们有许多惊喜的发现--学生们表现出的学习意愿是非常强烈的,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们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将进一步被提高;在学生独立完成采集病史、分析病例、提出治疗意见的过程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短板可以更加明确及个体化地展现出来,这些信息的掌握调整对于今后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有了更准确的指导。总结整个教学过程结合结果评价,我们有以下反思:

1、好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基础。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蓝本,是教学过程中的先期基础。没有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做好前期学情分析、没有对可能出现问题进行预判并设计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是盲目、空洞、且不具有实施价值的。在实施采用“CBL教学法”的课程之初,必须做好教学设计,各种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应精心设置在为学生提供的案例中,既不过于太浅显直白,以免不能引起学生自主探求分析的欲望;另一方面,这些问题又必须符合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过于复杂的问题一旦超出了大三的学生的能力范围,会让部分学生有过于强烈的挫败感甚至放弃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2、师生角色转换成功与否决定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CBL”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倾听者,不再是单纯教授知识的“教师”,教师是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自主分析、表达思想的“导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教师要避免课堂上“权威”形象。在学生获取临床资料、分析讨论病情、提出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表情甚至语言进行明示或暗示。而应适当“隐形”,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构建的主导者。教师应掌握课堂进程节奏,避免学生在某个没有意思的问题上过久纠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诱导于无形,既不要对过于活跃学生进行打击,也不要强迫过于沉默的学生发言。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关注点更加广泛,涵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参与课程的意愿、与患者及团队成员沟通、说服的能力、人文关怀的精神、团队协作等方面。

3、及时、立体的课后反馈是师生共同持续提高进步的保障。在“CBL”

课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完成各种评价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共同构成了对学生的评价,师生两个角度的评价,可以避免教师个人的偏向性。课后教师应及时地、与学生点对点地进行反馈,这种反馈既具有个体化、针对性强的特点,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尤其对一些“习惯沉默”的学生意义更大。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应以正面的语言为主,一般采用“三明治”式内容的结构。首先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程中表现的闪光点,发掘学生的优点。然后可以对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进行点评,并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法。最后必要的鼓励、期望则是学生日后努力的动力和方向。而教研室将收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找到教师的不足,从而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中医内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综合、临床核心、临床桥梁”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以实践为目的的课程,因此培养学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能够体现中医内科学学科与专业特点的CBL课程是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方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广泛应用,将这一有意义的教学模式全面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Jane Jackson.Case-based learning and reticence in a bilingual context:perceptions of business students in Hong Kong[J].System,2003(31):457-469.

[2]符逢春,刘百祥,刘 彬.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4):100.

基金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王玥(1980-),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论文作者:王玥,王丹,杨善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C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反思论文_王玥,王丹,杨善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