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林业碳汇开发,推动区域绿色发展论文_李基怀1,2,李少鸿1,陈婧1,陈昱昊1,林丽芳3通

——以韶关市为例

李基怀1,2 李少鸿1 陈 婧1 陈昱昊1 林丽芳3通讯作者

1.韶关市粤北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广东韶关 512029;

2.韶关市华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韶关 512029;

3.韶关市粤北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总经理 韶关市名优产品企业协会秘书长

摘要: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碳汇等多种功能,不仅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而且承担着生产物质产品、保障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使命[1]。《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我国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2]。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态权益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大国责任担当[3]。2008年,国家环保部批准韶关市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同年,省委、省政府将我市列为生态发展区,为韶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4]。森林因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许多国家都将发展林业作为增汇减排的重要途径[5]。

关键词:林业碳汇;绿色发展

一、我市开发林业碳汇是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是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刚性前提。客观现实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依托我市生态环境优良、自然禀赋优越、特色资源丰厚、劳动力资源充足、传统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有序地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从而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6]。

(一)国家、广东省对我市区域的功能定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定,国家与广东省对我市的功能定位要求我市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以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在不损害生态功能和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前提下,因地制宜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健康产业,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7]。

(二)广东省生态发展区的限定

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发展区、珠江三角洲的重要生态屏障,迫切要求我市要维护好现有自然山水格局的完整性,要努力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要建设好北部山区南岭山地生态控制区,构建好北江一级生态廊道体系[8]。

(三)南岭生态功能区的任务

建设南岭生态功能区,是韶关迄今为止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9],我市的7个县(市)都划入了南岭生态功能区范围。南岭生态功能区属于明确规定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发展方向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主。

二、我市具备开发林业碳汇的良好条件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的碳的汇集和储存的结果[10]。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要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的氧气[11],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40吨,释放氧气15—20吨[12],森林无论在生态功能还是碳汇功能,都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丰富的森林资源

我市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林业大市,全国重点林区、岭南生态屏障。根据韶关市2016年度统计年鉴数据,我市有林业用地面积达2127万亩,有林地1911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5%,活立木总蓄积量8965.82万立方米。拥有林业类自然保护区22个,面积共有333.3万亩,共有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类型的保护区24个,占全省数量的8%和面积的17.6%,湿地保护率达43.63%,有森林公园54个,总面积116.7万亩,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二)林业碳汇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

2016年9月,省发改委同意广东省碳普惠制—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在我市先行先试。我市选取了始兴县国营刘张家山林场、始兴县联兴林场、始兴县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翁源县翁城镇沾坑村集体林地等4处林地开展碳普惠-林业碳汇试点。2017年6月,该试点项目开发的碳减排量(PHCER)成功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完成交易,共交易碳减排量(PHCER)242343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金额为331万元,在全省开创了林业碳汇上市交易的先河,开辟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路径。

(三)林业碳汇开发与交易体系初步建立

2016年至今,我市粤北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莞韶园建有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志愿者工作站(韶关专项基金),同时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在粤北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韶关运营中心等,对接广东省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开户、交易、融资等业务,大力推进广东省碳普惠制项目开发、人才培训,碳普惠商城的运营等方面工作,为韶关市碳汇开发及交易,初步搭建区域综合服务平台。

通过引进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等技术单位,对我市碳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韶关市紫背桃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韶关市华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与相关技术支撑单位达成协议,通过人才培养方式指导本地技术开发公司在相关林场开发林业碳汇项目。

三、我市林业碳汇及林业产业潜在价值巨大

(一)深挖碳汇造林面积潜能

2012——2016年,我市完成碳汇造林107.16万亩,占全省同期碳汇造林面积的6%,仅仅是我市林地面积的5%。这明显与我市林业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碳汇造林面积还有大幅增加的空间。

(二)深挖森林碳汇开发潜力

目前,我市的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为3.88立方米/亩,计划到2050年单位面积蓄积量提升至8.55立方米/亩。按照森林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计算,预计至2050年我市的森林碳汇开发潜力为18203.19万吨碳汇量,若按照目前广东碳汇价格14元/吨测算,理论上可直接创造25.48亿元价值。

(三)深挖林业产业结构性增长潜能

2016年我市实现林业产业总值208.37亿元,仅为全省的2.7%;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也仅为全省的6.2%、1.0%、5.77%。(详见附表)。我市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9.79立方米/公顷)的2/3,仅是世界平均水平(108立方米/公顷)的1/3,在单位面积蓄积量提升方面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因此必须不断优化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结构[13],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型,提升林产加工业技术和产值,形成资源优化配置、布局合理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2016年林业产业总值

四、我市开发林业碳汇的制约因素

(一)林业建设投入不足

受限于传统经济开发模式、生态补偿机制的不完善、经济林开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诸多因素[14],导致我市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困难。经济和林业产业落后,缺乏充足的资金持续投入,致使大部分县区长期处于林业资源丰富却难以迅速脱贫的尴尬境地。

(二)森林质量有待提升

尽管我市森林碳汇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但森林经营乏力,树种结构单一,林分质量低下,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抚育不及时,低产低效林还占较大比重,森林资源平均蓄积水平不高,森林固碳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开发林业碳汇指导政策滞后

发展林业碳汇项目,需要补贴制度加以支撑,广东省和我市在林业碳汇的开发、维护过程中均缺少出台补贴政策,林业碳汇开发项目的指导政策和激励措施相对滞后。当前政府财政发放的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以我市始兴县生态公益林为例,2015年林地经营者实际获取的损失性补偿基金为18元/亩/年,而农民经营杉木纯利润可达180——400元/亩/年[14],林农开发林业碳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

(四)省级碳汇市场扩容力度小

依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相关文件精神,2017年度分配可用于抵消的CCER(国家自愿减排量)和PHCER(广东省碳普惠PHCER自愿减排量)原则上控制在150万吨以内,可以看出2017年度可开发碳汇市场容量还十分小,制约了我市林业碳汇及其他碳汇项目的开发积极性,不利于我市碳汇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尽管我市已经在碳汇开发及交易方面搭建初步成型的平台,由于市场容量,资金投入、市场机制和群众认识等问题,目前我市的交易平台仍处于艰难的发展阶段,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导致无法发挥以点带面作用。

(五)缺乏专业技术和人才

我市的林业碳汇管理机构、监测机构以、第三方核查机构和林业站碳汇技术管理机构严重不足,仅能依靠珠三角及省外的权威监测、核查机构作为技术空白填补。碳汇林业方面的专家和人才也很匮乏[15],涉足碳汇产业的企业与人员很少,行政支持力度不够、碳汇交易平台缺失、碳汇管理体系和相关政策配套缺位等因素[16],导致碳汇产业发展困难。

五、建议

近年福建省出台了多项促进碳能力建设的文件,加强对国家林业碳汇方法学的推广和应用,直接对接国家标准。在项目设计、项目审定、项目监测、碳汇量核证,备案评审及签发流程等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我市应学习福建经验,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开发林业碳汇,利用好先行先试的经验,抢先机,并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开发林业碳汇重要性的认识

我市作为广东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必须承担起更多的生态保护责任,必须承担起更多的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在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要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开发林业碳汇可以促进林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碳汇交易可以实现兴林富民[17]。森林资源是储存碳汇的物质基础,建议继续组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开展碳汇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汇[18]。

(二)成立工作小组,搭建综合交易平台

1、建议以市政府主导,发改、林业、农业、财政等部门配合,成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小组”推动我市林业碳汇的开发。联动各部门摸清家底,统筹调查全市林业规划、林业普查,普查我市林业碳汇资源,以点带面,形成联动效应;由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有计划地开展项目设计、审定、注册、监测、审核与发证等活动。

2、搭建碳汇综合交易平台。建议市政府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交易平台,加大投入或出台奖补政策。充分利用我市已有平台,通过深化碳普惠创新、碳开发及碳交易能力建设,全面深入推动韶关低碳发展,建设自主、自愿的碳汇开发及交易平台;鼓励本市企业、单位或个人捐资造林增汇,获取减排信用指标。

3、发展碳普惠事业。出台实施林业碳普惠制鼓励措施,组建低碳商业联盟,鼓励企业、单位、个人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实施碳普惠制。

(三)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林业碳汇增加量

结合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和《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工作方案》,制定我市林业“精准提升工程规划”。

首先,在曲江林场、韶关林场、华溪林场、铁龙林场、九曲水林场、刘家山林场、河口林场、仁化林场等国有林场实施以重点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优质良材,打造优美森林景观;

其次,在集体林方面,着重发展提高林农收益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措施。因地制宜推广改良树种混交比例,发展以多树种的混交林,形成层次多、冠层厚、生态位错落有致的森林结构,保持森林恒续覆盖,不断提高林地产出,不断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和综合效能。

最后,发挥林业碳汇对森林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改善营林措施,因地制宜采用间伐等营林措施,提高单位面积森林固碳量;同时大力推广优质树种,如通过改良后的黑木相思逐步替换桉树等树种,调整林分结构,提升固碳能力,保证土壤肥力,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多样性,为我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大宣传与资金投入,开发林业碳汇

1、加强植树造林与林业碳汇理念宣传。大力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对气候变化、低碳、林业碳汇和碳补偿的了解,提高全民森林固碳意识,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19]。

2、大力争取上级鼓励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我市的碳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韶关市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韶关运营中心的运营发展,尽快形成属于我市自身的碳开发、交易、融资及碳普惠平台综合体系;另一方面针对目前林业碳汇开发难、规模小的问题,特别是政府对粤北贫困山区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及后期养护,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提升管理水平,聘请专业技术机构给予支撑。

3、探索林业碳汇项目“订单化”。引入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等地与省外的控排企业和知名企业来韶关参与林业碳能力建设,与各扶贫镇直接签订精准扶贫合同,部分特定企业可购买特定扶贫镇开发的碳汇量,实现碳中和精准扶贫工作。利用东莞市对韶关市的帮扶,吸引大量东莞企业在我市开展碳中和,消除碳足迹,增加碳信用等工作。结合我市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站点服务,为“订单企业”发放绿色碳汇标签、绿色证书。

(五)发展特色经济,促进林业产业多业态发展

1、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林产业。要大力发展包括以普通油茶、油橄榄为主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以及银杏、板栗等木本淀粉树种和油桐等传统的工业原料树种。建设竹木产业基地,并培育特色名贵树木的生产。加强优良乡土树种的选育和培育[20],建设粤北名贵苗木供应基地。鼓励发展建设南药种植基地。对我市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辐射能力强的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予以扶持,鼓励企业对林木、竹子进行深加工。扶持本地木业企业,形成产业链,促进木业产业化持续良性发展,如华洲木业等采用新型工艺,鼓励其将废弃木纤维资源化利用,开发多功能的刨花板,高效利用林业资源,为本地木材加工企业发展提供新途径。

利用丹霞山、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经律论小镇、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的旅游优势,与我市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产业资源相结合,通过森林疗养、温泉疗养、特色小镇、野外运动等的结合,推进以“碳汇-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的健康产业,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快形成林业与旅游相互促进的双赢格局。

2、结合林业碳汇开发,探索出一条“开发-交易-融资-产业”的道路,引入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解决林业产业发展融资困难问题。强化我市绿色金融的发展,与金融局合作,建设绿色金融基金,帮助碳汇项目的开发,辅助碳汇金融的发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碳汇债券、期货等,引入投资机构,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林业碳汇资产进行评估及公证,鼓励企业通过多种金融手段解决在生产中的资金缺乏问题。

3、积极推广绿色低碳产品、绿色碳标签,与相关低碳技术、绿色标签咨询单位对接,鼓励林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采用新型绿色减排技术,通过认证,获取国际接轨标签,推进我市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六)建设技术体系,加大人才培训

1、建立碳汇项目、林业产业发展智囊团,指导林业碳汇项目及林业产业的发展,逐步培养本地的技术机构及专家,结合本地实际,加大投入,建设一批具备设计、监测、核查、核证技术能力的单位。引进发达国家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成果,提升林业碳汇科技水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林业碳汇研究。

2、呼吁发改委、林业部门完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区分出禁止开发区、生态严控区、自然保护区和一般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的碳汇价值,以较高的价格体现出区域生态价值,以此带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保护及林业碳汇事业发展,提升生态资源优势。

3、加大碳汇知识培训力度,培育林业碳汇人才队伍,从人才培训方面入手,依托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中心(广东)组织举办碳交易师、碳金融师、碳汇项目开发技术培训等能力培训讲座,培养本地技术单位和人才。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J].林业与生态,2016(06):1.

[2]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

[3]莫高义参加广东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的讲话

[4]曹智辉.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粤北生态屏障[N].韶关日报,2017-10-25(A06).

[5]宋淑英.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碳汇机制的法律完善[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6]丁华军.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发展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2):47-52.

[7]九三学社韶关市委.建设绿色健康城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在韶关市十一届政协二次会上的大会发言

[8]韶关市人民政府.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

[9]谷立辉.韶关:打造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N].南方日报,2013-09-22(001).

[10]许文强.森林碳汇价值评价[D].西南林学院,2006

[11]马广志.森林是最经济的“吸碳器”[N].中国改革报,2010-12-06(005).

[12]田新程.森林碳汇:中国的努力[J].中国林业,2010(01):8-10.

[13]刘勤.关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4(9):223-223.

[14]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关于加快实施林业碳普惠制推进我省低碳扶贫的建议.2017

[15]姜茜,戴玉才.中国林业碳汇发展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95-197.

[16]陈英.开发西部林业碳汇,助推生态城市建设——以重庆市渝北区为背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02):110-113.

[17]郭宏骞.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林业转型升级思考[J].防护林科技,2017(06):94-95.

[18]潘兵.关于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一些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5(04):16-20.

[19]张坤.发展碳汇林业促进林区生态文明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6):241-242.

[20]吴旗韬,陈伟莲,张虹鸥,叶玉瑶.南岭生态功能区产业选择及发展路径探索[J].生态经济,2014,30(02):88-92.

[21]韶关市统计局.韶关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017.

论文作者:李基怀1,2,李少鸿1,陈婧1,陈昱昊1,林丽芳3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  ;  ;  ;  ;  ;  ;  ;  

重视林业碳汇开发,推动区域绿色发展论文_李基怀1,2,李少鸿1,陈婧1,陈昱昊1,林丽芳3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