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纯净的水环境给人以一种美丽的感受,然而越来越多的水体受污染,成为环境中一个”丑”的现象。如何把污水治理与景观营造相结合已成为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五缘湾湿地公园在污水治理的同时,也重视水景观的营造。通过水体整治和净化处理等相关措施保证水体干净,同时结合喷泉、水生植物和溪石等设计要素。最终达到一个清澈完美的湿地生态水环境。
关键词:湿地公园;水体整治;净化处理;水生植物;湿地生态;水环境
一、前言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的净化和处理功能。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废水和径流雨水中污染物质的自然处理环境,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我国正面临着日愈加剧的水质污染和水生环境恶化问题。如何治理污水并发挥湿地自身净化水体的功能,同时把它与环境景观营造相结合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论文通过介绍五缘湾湿地公园污水治理与其水景观营造融合在湿地水环境中,以缓解日愈加剧的水质污染和水生环境恶化的问题,促进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增进人们对湿地价值和景观的深入理解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二、五缘湾湿地公园水环境介绍
五缘湾湿地公园被喻为厦门独一无二的“城市绿肺”,其中规划用地面积约为92公顷,淡水系面积约16.1公顷,常水位在1.9-2.2米,蓄水量约25万立方米,是厦门岛内唯一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
(一)目前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底泥淤积严重
淡水域原为鱼业养殖及长期排污通道,形成较厚腐蚀质淤泥,底泥不断释放C、N、P等有害物质,加剧水体水质恶化。
2.水体相对静止
目前淡水系是一个静止的湖泊,又没有淡水补充,导致流动性差,局部区域形成“死角”,处于死水状态,造成污染物质富集,出现水华,甚至发黑发臭等现象。
3.局部海水倒灌、含盐度较高。
湖区之前存在海水倒灌现象,水体含盐度偏高,导致淡水植物无法栽培种植。
(二)目前水质状况
经现场取样调查发现由目前水体存在的问题因素综合演变致使水体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近期淡水系水体的抽样指标如下:
监测点位 总磷 氨氮 总氮 化学需氧量 WYB007 2.08 12.2 15.4 104 WYB008 2.67 12.5 15.3 98.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 0.2 2.0 2.0 4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0.22.02.040
备注:以上数据由厦门环境监测站提供。由表数据显示目前水质为劣Ⅴ类水
(三)湿地公园综合整治的必要
只有通过水体的整治才能恢复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改善水体环境,同时也是湿地公园景观的需要。
三、水处理措施和技术
(一)水治理思路和原理
控源:尽可能控制污水排放,特别是面源污水,针对性强化处理;
扩库:利用滤床或多孔介质,富积N、P污泥,底泥生物氧化矿化底泥对P的吸附;
增氧:强化水体循环,提高上下层水体交换及溶氧,促进 N、P生化转移;
促流:水系回流加快湖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速度;
杀藻:控制藻类基数,避免水华;
调相:通过微营养调节藻相,通过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化感作用控制低等蓝绿藻;
恒态:构建复杂的食物链,生态系统平衡。
(二)水治理的方案和工序
总体治理的措施和步骤
1.截污控源:尽可能控制污水排入,特别是面源污水,集中强化处理,消减水域污染负荷;
2.底泥处理:
底泥氧化、矿化是利用生物填料及多孔介质,富集N、P污泥,实施底泥氧化处理、矿化表层,形成氧化膜抑制营养盐释放;
3.搞活水系
水源补给的时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水体流动性,但在通常情况下水体仍处于静止状态,为了更好的保持水体的稳定,需增加曝气和推流,保证水体的流动和增氧量,搞活水系。搞活水系采用将淡水系水体经过接触氧化预处理后,通过水泵提升至人工湿地。经人工湿地再处理后排入生态净化池深度处理,经过生态净化池的再次处理后的水体,最后通过硝化反应槽的反应排入淡水湖泊中,利用设置在淡水系中的推流器及提升泵将水体循环回流至接触氧化预处理沟,这样形成一个淡水大循环周期,起到水体一定的自净效果。同时在大循环中设置一些复合滤床、人工浮岛和生物栅结合生物制剂等综合措施,将其分别设置在湖区沿水岸交界处、水体表面上和水体中,将局部死角的水体处理后推流到大循环中。通过这一整个内循环,搞活整个水体,对整个水质的保持和改善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三)水治理实施相关措施:
1、清淤措施
水环境要改善,首先要从除去污染源这个根本做起,淡水域原为渔业养殖及长期排污通道,形成较厚腐蚀质淤泥,底泥不断释放C、N、P等有害物质,加剧水体水质恶化。因此,清淤污泥是保证将来水体干净的一个根本。通过对淡水系的部分底泥进行清淤,缓解大面积的底泥污染,改善水体环境。
2、接触氧化沟预处理系统
位于污水管源头,污水通过氧化去除臭味,增加水体含氧量,具有以下优点:①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②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③出水稳定,运行费用低;④近期处理排污沟,远期处理雨污。
3、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则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其去除污染物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有机物、氮(N)、磷(P)、悬浮物(SS)、微量元素、病原体等,其净化机理十分复杂,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作用。人工湿地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茎、根的输氧作用,供给湿地床除污需要的氧气;同时由于发达的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的净化作用、填料床体的截留及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4、生态净化池
生态净化池是通过水生植物的大面积种植以及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吸附及分解的作用来达到水体净化的,它具有的优越性有:
①无需过滤,大大减少设备投资,减低设备的运行费用和设备的维修保养费。
②无需专人管理,也能达到水质要求。
③整个水体自身调节能力增加,对水质的波动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态来进行调整。
④营造出一个更自然更优美的天然水景。
5、人工浮岛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主要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而言的,通过减少COD(化学需氧量)、氮、磷的浓度来提高水体透视度。它的净化机理基本上与湖沼沿岸植物带的水质净化机理相似。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湖沼沿岸植物带的水质净化要素由以下7个:
① 植物茎等表面对生物特别是藻类的吸附,
② 植物的营养吸收,
③ 水生昆虫的摄饵、羽化等,
④ 鱼类的摄饵、捕食,
⑤ 防止已沉淀的悬浮性物质再次上浮,
⑥ 日光的遮蔽效果,
⑦ 在湖泥表面的除氮。
人工浮岛比起湖沼沿岸植物带来它具有附着生物多、水中直接吸收N、P等特点,在对植物性浮游生物的抑制、提高水的透明度等方面效果比较显著。
6、复合生态滤床
复合生态滤床由填料、植物、滤床下悬浮于水中的复合生物填料等共同组成,用杉木桩制成框架,内用管网集水系统,回流泵的动力把滤床的循环,在填料上种植睡莲等净水植物,其功能相当于动力的复合湿地系统。
滤床培养有益菌床,充分发挥富集生化作用,保持水中的营养源平衡,同时通过调水转移,起到“流水不腐”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区域角落水质腐败问题。
论文作者:陈志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水体论文; 湿地论文; 水质论文; 水系论文; 污水论文; 植物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