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学的开创性研究与探索——刘典平、于云才的《学习学》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创性论文,刘典平论文,于云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刘典平、于云才的《学习学》一书(新华出版社出版,39万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进行开创性的研究与探索,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学术领域的一个空白,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掌握学习理论与方法颇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该书对学习学的开创性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阐述了学习学建立的依据,论证了学习学建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该书开宗明义,提出“要把学习问题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并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学习学”。作者指出学习学的产生和建立有其历史、理论和实践依据:首先,学习问题是个历史问题。学习活动紧紧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学习的历史。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学习者、学习问题、学习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学习问题越来越重要,系统地研究学习问题,指导人们有效地进行学习,已成为历史必然。其次,学习问题又是一个理论思维问题。古今中外曾有大量的关于学习的思想和理论,很多科学研究学习问题的某些方面,是学习学建立的理论基础。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学习学的建立提供了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研究学习学提供了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原则和方法。再次,学习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历史上有很多学习活动的经验可以总结,当今亿万学习者的实践活动需要学习学、呼唤学习学。作者指出:“我们所研究和要建立的学习学,对于人们认识和掌握学习规律,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率地掌握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学习成果,节约人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有重要的作用;它对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作者言之切切、证之凿凿,我想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拒绝和否认学习学的问世以及该书作者为此作出的执著尝试和努力。
二、提出并确立了一种新的科学的学习观念,揭示了学习的本质 传统观念认为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把学习者视为客体。作者认为这样给“学习”定义不够准确,指出:“学习”在我国开始是作为“学”与“习”两个概念使用的,“学”就是读书获取知识,“习”就是重复、练习。孔子把“学”与“习”结合为“学习”。从孔夫子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学习”概念的内涵一直限于读书获取知识的范畴。到20世纪20~30年代,人们将实践融入“学习”的内涵之中。例如:“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作者由此得出学习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命题。这就为深刻揭示学习的本质、建立新的科学的学习观念奠定了基础。
学习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视学习为人类的一种意识活动。对此,作者十分敏锐地发现了历史为获取知识或技能这些现象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不从事生产劳动无以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而人们不从事学习劳动无以区别人的吃、喝、住与动物有何本质不同。学习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人,学习则塑造了人的主体性。作者得出结论:从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不是学习的本质,只不过是学习的一些方法和形式。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们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以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示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作者还进一步指出:人是世界的主体并不等于说每个人生来就成为世界的主体。主体是人并非任何个人都是主体。正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主体及具有主体性的人才会形成和出现。一个不会学习又不懂学习的人将难以获得主体性。我们说,这确实是一个新的重大的发现。它变革了传统的学习观念,以主体性和实践性两个基本点确定了一种新的科学的学习观念,大大改变和深化了我们对学习问题的认识。
三、构建了学习学的理论体系,探索了学习规律与学习范畴 该书把学习现象作为学习学唯一的和全部的研究对象,确立了学习学的理论体系。作者认为,学习学由五部分组成,即:绪论——建立学习学的论据、研究对象和内容;学习的本质、特征、功能和作用;学习主体,包括自我认知、学习目标设计、知识结构建立;学习基本理论,包括学习规律、学习范畴、学习中读书的基本要素;学习实践活动,包括学习中读书的常规方法、记忆方法运用、思维方法训练。作者还认为:学习科学是由各门学习学科组成的学科群,是一个大系统,而各门具体的学习学科是其子系统。学习科学系统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学习科学可划分为学习历史学、学习理论学、学习实践学。其中:学习历史学可划分为学习思想史、学习哲学史、学习科学史、学习实践史;学习理论学又可划分为学习哲学、学习心理学、学习科学学、学习应用学;学习实践学也可划分为少年学习学、青年学习学、中年学习学、老年学习学。作者还探讨了学习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对学习学予以定位,指出学习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是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并列的一门学科。应当说,学习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由该书开始的,尽管其构建还处于初始阶段,但毕竟使学习学这门新兴学科具备了科学形态,从而使学习学真正成为学,其功厥伟。
一门科学必须有自己的“规律”理论和“范畴”理论,学习学亦不能例外。对此,作者作了探索,指出:如果把全部学习关系看成一个网,那么学习规律就是网纲或经纬线,而学习范畴是网上的纽结。这就形象地点明了学习规律和学习范畴在学习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关于学习规律的表述多达几十种。作者对此持异议,认为如果学习有那么多“规律”就等于没有规律,不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就等于建立学习学的任务没有完成。所谓学习规律,就是人们学习实践活动中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作者把学习规律高度概括为学习意向规律、学习认知规律和学习师承规律。其中:学习意向规律是学习主体希望通过学习活动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或者计划的学习动机、未来结果、专注目标、挖掘兴趣、意志保证和提高注意等稳定性构成因素之间对立统一的本质联系、运动和作用的规律。学习认知规律是学习主体认识和知觉客观事物、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由量变到质变达到转识成智的规律。学习师承规律就是学习主体拜人求师、相师求学及其寓有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对立统一规律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这种概括克服了过去有些人把学习规律概括得过多过滥而令人无所适从的弊端。
在学习思想史上,尚无人提出和使用“学习范畴”这一概念。该书首先提出和使用了这一新的概念,力求科学地阐明学习范畴的本质、内容、地位和作用,建立了学习范畴体系。作者指出:学习范畴就是学习中学习主体与学习客体之间以及学习主体本身的行为过程的学习关系的一些重要阶段,是帮助学习者认识和掌握学习中人与人以及学习者本身行为过程中的学习关系之网的纽结。学习的基本范畴有三对,即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模仿与创造。其中:主体与客体是一种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首要的学习关系和学习要求,体现学习者对他人、他人对学习者、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关系。理论与实践是指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相统一,这对学习范畴要求在学习活动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防止本本主义和实用主义。这里作者又有重大的理论发现:其一,发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是学习原则而是学习范畴。过去人们通常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视作学习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是不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若作为一个命题,是告诉人们在学习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书本知识与经验知识的关系,所反映的是学习者行为过程中意识与物质、主观与客观、思想与行为等两种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既非社会生活准则,亦非推理依据,更不具有合理性。因此,不应把其视为学习原则,而应视为学习范畴。其二,发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介或中间环节,即两者结合的唯一桥梁,这就是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活动,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两者结合的最终目的。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以前并未真正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的重大问题。模仿与创造范畴,模仿是学习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创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提高和归宿,两者对立统一地存在于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之中。
总之,该书对学习学基本观点和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为学习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学习学建设任重而道远,尚待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共同努力,使这一新兴学科根深叶茂、繁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