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基传部长在科学会堂发表专题报告——加快发展信息产业迎接信息社会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堂论文,信息产业论文,加快发展论文,专题报告论文,部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报讯(记者 郭小红)为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40周年, 9月23日起,中国科协在京隆重举办为期两天的“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大型学术报告会。24日下午,吴基传部长应邀在科学会堂作了“加快发展信息产业,迎接信息社会挑战”的报告。报告中,吴基传部长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状况、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几项重点任务以及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
自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以程控交换、光纤和卫星为主体的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涌现,逐步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引起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各类业务相互渗透,使信息技术进一步向数字化、个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种趋势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各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明显加强,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也有了较大提高,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成为新兴生产力的突出代表,信息产业不仅越来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
我们正进入数字通信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突飞猛进。从我国发明造纸术算起,人类借助纸、笔通信的时代大约持续了1800年,通过电磁模拟信号传送信息也经过了160年, 而通信网络的数字化只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通信与信息业的硬件基础,目前每一年左右其集成度就提高一倍。 到2000 年, 每个芯片上可包含上亿个元件; 而到2010年,每芯片将包含多达100亿个元件;个人电脑每秒可执行1000 亿个指令,是现在的250倍。利用分子键存储数据的“生物芯片”, 以及使用光子而非电子处理信息的计算机,也将投入商用;智能媒介、计算机识别、神经网络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这将极大地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同时,也对信息高速交换、宽带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过去的十年间,光纤的传输速率几乎每年翻一番, 光放大器、SDH和波分复用技术的出现,更使信息传输的速率极大提高。 目前我国干线光缆网的升级改造已采用8×2.5Gb/s的光传输系统, 一对光纤可同时传送24万路电话或2400套电视节目。到本世纪末,商用光纤系统的传输速度将达到100Gb/s。因特网技术日新月异,网上业务量每100 天增加一倍。蜂窝移动电话和个人通信系统发展迅速,短短十几年间用户数已接近两亿。
据预测,在未来十年内,采用微蜂窝技术、能够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投入商用,各种低、中、高轨卫星移动通信技术逐渐成熟。能够实时地动态分配带宽和对话音、数据、图像综合处理的ATM交换有可能成为未来网络的核心,IP 技术的发展将给下世纪的信息通信网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终端的实用化,将真正实现端到端的宽带多媒体信息通信。据统计,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近年来所增加的6500万个就业机会中,95%与信息和知识产业有关。美国90年代出现的所谓“新经济”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适应了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近年来,美国对通信与信息技术的投资占全部商业投资的45%以上,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多,经济增幅中的四分之一以上来源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产值占到GDP的8%以上,已成为超过汽车业、建筑业的第一大产业。
这场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为我们利用高新技术、发挥“后发优势”、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历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把握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思路和方向,制订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改革,实施战略重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状况
我国信息产业主要由通信与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两大部分构成。经过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已初具规模,技术层次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一个覆盖全国的以光缆为主,以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干线传输网络,连接拉萨的长途光缆也于今年8月竣工投产,在主要传输干线上采用了8×2.5G的系统,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宽带信息的传输和各种业务的开发应用。在此基础上,我国建设了城乡公众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公用数据通信网,图像通信网和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也正在加紧建设。通信网的技术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先后实现了从人工网向自动网、从模拟网向数字网、从单一业务网向多样化业务网的过渡。
近五年来,我国通信业务市场规模扩大了7倍多, 业务总量年均增长48.4%,平均每年新增局用电话交换机近1900万线,新增长途光缆干线2.8万多公里,移动电话用户平均每年翻一番以上, 数据通信网络已基本成型,能够提供各种增值电信业务和宽带信息服务业务。 到今年8月底,全国公用网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超过1.2亿线, 覆盖东西南北的“网格型”长途光缆网络基本建成,长度达到十六万多公里,加上本地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近一百万公里。在沿海和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光缆已经到乡镇、到小区、到大楼。全国电话用户已经超过1 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突破2000万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0%,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家庭安装了住宅电话。公用数据通信网已覆盖90%左右的县市,各类数据通信、图像通信用户正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100万户。在国家公用通信网快速发展的同时, 专用通信网和其他竞争性业务也得到长足发展,共同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同样发展很快,近几年来以27%的增长率递增,1997年制造业与软件业的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目前,国内已达到年产3000万线的程控交换机生产能力、400万台的微机生产能力、3000 万台以上的彩电生产能力。我国通信网发展所需要的程控交换机、光通信等主要通信设备,90%左右都是国内工厂及合资企业生产。近3 年来个人计算机市场平均每年增长47%,1997年销售计算机350万台; 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很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7%。由于数字技术的采用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加速了传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的相互联合与相互进入,电子信息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迈进21世纪的信息社会,需要继续建设并完善一个现代化的国家通信网,并将其作为推进信息化的主要网络基础;需要建立一个真正能够支撑信息化发展的科研开发与生产体系。信息产业到2000年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建成并完善覆盖全国的宽带高速、安全可靠的网格型光缆网络;电话网容量达到1.7亿线,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000万户以上,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3%,城市平均每户一部电话,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各类数据通信用户达到300 万户以上,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会议电视、电子商务等宽带多媒体通信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的技术层次上一个新台阶,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左右。
三、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几项重点任务
当前,世界信息产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局面日趋复杂。而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尚处在初始阶段,发展我国信息产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以资本为纽带、多元参股、市场运作的机制,依靠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加快信息基础网络建设。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统一、先进的国家公用信息基础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信部门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大容量、数字化的通信传送主干道,其数字化水平和技术层次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利用这一网络为基础,通过联合投资、合作改造等形式,可以构建面向各种业务和应用的信息应用系统。国家公用通信网的基本特性是公用性和基础性,我们完全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建设一个完整、统一、先进的国家通信网,避免走某些国家先乱后治、重复建设的老路。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个网络,在国家政策规范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不同层次的业务竞争,促进通信与信息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要建立真正能够支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生产体系。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迅速提高我国信息技术科研开发及信息装备工业化生产的水平,使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建立在自主技术和国产装备基础之上。可以说,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做支撑,我国的信息化目标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薄弱,产业过于分散,结构趋同,规模过小,技术层次不高。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当务之急是消除分散,重新组合,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建立精锐强大的国家集团军。要集中精力对一些关键领域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其发展步伐。一是组织科研力量,加紧信息技术科研攻关,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加大对信息产品制造和软件开发的科研投入,提高我国信息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直接目的,是使全社会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使用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创造财富,实现经济的集约化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开发和推广信息应用,发挥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催化和倍增效应。建设经济运行与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是推进国家信息化的突破口,它使信息的应用与普及有了具体目标。各部门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开发信息应用系统,与本部门的生产运行紧密结合,提高现代化水平。电子商务是信息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对下个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现在实现电子商务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关键是解决法律、贸易规则、金融税收、技术标准和安全等问题,这些都涉及到各国政府之间的相互协调。为此我们要抓紧制定有关政策法规,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电子商务,以提高企业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使企业借助信息网络走向世界,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贸易。此外,要尽快建立大规模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和各类公用信息库,把静态的信息源变为动态的信息源,把分散的信息源变为网络化的信息源,同时制定有利于普及信息服务的资费政策,促进各类终端接入信息网络。要加强对信息的深加工,注重应用软件和实用信息的开发,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
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须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信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避免重复建设的关系
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也是今后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这是对全国而言。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与指导下,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应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各部门、各地区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哄而起。如果各省甚至各县都将信息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就难免出现重复投资,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甚至会干扰国家发展信息产业的总体战略部署,造成新的严重浪费。
(二)正确处理国家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与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关系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统筹规划、统一技术体制和标准,网络资源必须实行统一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国家信息基础网络的安全与畅通,保证各类公用与专用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也要因地制宜,依靠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在统一管理下实现投资多元化,分工协作,联合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正确处理企业技术改造与扩大生产规模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并不小,关键问题是块块分割,分散无力。市场有一个好产品大家就一哄而上,市场冲垮以后再各找出路。要振兴信息产品制造业,必须认真落实“抓大放小”的战略,在全国范围内,以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抓出几个有先导性的、能够体现国家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此来调控和引导市场。这就必须克服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原有企业进行改组、改革、改造、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新的企业集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有规模和有效益的产品。要尽快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科研与生产脱离的体制,加速科研单位并入企业的进程,组建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实现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战略目标。
(四)正确处理保持国家主体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引入市场竞争的关系
保持一个有实力的、统一的国家主体电信企业,对于维护国家通信主权和安全,应付未来电信业务市场的开放和竞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世界各大电信公司都在实行“强强联合”,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国内公司经营一些通信信息业务,推动国内信息业务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和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高度出发,保持国家主体电信企业的整体实力,这一方面是抗衡国外电信公司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壮大国有资产、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报告后,吴基传部长还与专家们就“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问题和中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