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教授《师说》,再读之,颇有新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自古皆然,不但用尽知识方法授学生以学业,更是穷尽心力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我们老师也因此备受学生尊敬,和天地君王父母同级成为家神,古人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老师地位的神圣尊贵。而到现在,这句话看似简单,老师们实则未能全部践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学,迫于高考指挥棒之压,能让老师做到“授业”就算很好了。且也只能做到授业,传授书本知识,应付高考,除此之外,其他的皆为“不务正业”的“杂学”,更无从谈及“传道”“解惑”了。且有部分老师借此大发不义之财,因而现在的老师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真心尊敬的恐怕也不多了。
上古时候,“凡民七岁,莫不入小学”,通习“六艺”,即熟练掌握“礼、乐、书、术、射、御”六种知识技艺。说实话,一个人要能基本地做到这些,就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社会建设人才了。到了十五岁,即入太学,要“穷心”“正己”,学习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管理人才。当然,汉之后,六艺的概念有所变化,但教育的内容本质没有多少改变,都是真心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举孝廉举秀才就是明证。
魏晋之后,朝廷以九品中正制用人,这个制度有些奇葩,把门第身份就当做是才能,在这个前提下,自然读书没多大用。不重视人才和教育的时代,肯定不是个好时代,这岂能长治久安?统治者也自食恶果,往往自绝其后,那时的朝代除了晋之外,基本上都短命。直到隋朝,统治者意识到读书人才的重要性,就通过分科考试遴选搜罗社会各类人才来为朝廷所用。
自隋唐开科以来,国家分类专门培养提拔使用人材,发挥学子们的六艺专长,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用很大。但到了明清,以“八股”取士,仅以“明经”为正道,则走向了科举初衷的反面。读书人大都见识浅陋、思想僵化、迂腐无能,以致龚自珍不得不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时,科举腐朽没落到极致,走到了尽头。
虽然民国以来的高考遴选人才制度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如今教育产业化后的高考应试教育,又何尝不是八股科举的翻版呢?表面看来,一片辉煌。好多中学高考上线率一年比一年高,上名牌大学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由此学校、教师的名誉物质收益也越来越好。初中小学也随之跟风,教学模式与高考接轨。更有甚者,幼儿学前教育也有小学化倾向了。教育教学评价也是一肥遮百丑,分数考得高就什么都好,品行思想法纪人生观无关紧要。一些无知家长也人云亦云,助纣为虐,有意无意地“好心”地伤害着自己的孩子。而学生呢?随着年龄增加,厌学情绪也越重。沉迷网络,冷漠自私无担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圈养鸡会患上“啄肛癖”,我想圈养人也会患上各种心理疾病。小孩子弑亲弑师事件时有发生,养育教育还有恩情吗?还有学生近视现象越来越严重了,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已达到80%以上!大学生近视率更是高达90%!我真担忧到了某一天,我们连一个合格的兵源也没有了。
国家基础教育唯高考而动、唯分数而论不是在对国家教育作贡献,而是在毁掉我们的未来。也曾有些有志之士认识到这弊病,作了些改革呼吁,但总改不了这个现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引领指导教育教学的专家们总是一方面高唱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又在兜售所谓的考高分上名校的“良方”。究其根源这恐怕与“教育产业化”这一杀鸡取卵式的短期牟利思想脱不了干系。教育事业本该作为一项无条件的强制性国民福利,为子孙和国家的健康未来服务,但它一旦与产业化挂上钩,进行物质化的利益量化评价,就会变成一个谋财害命断子绝孙的怪胎事业。
四十年前中美建交时,中美双方都派出一个教育考察团互访。在美国考察团眼中,中国孩子刻苦勤奋,很规矩听话,课内外都有大量的作业,便认为若干年后,中国教育一定会不得了,中国将会人才济济;在中国考察团眼中,美国孩子上课不规范,思想奇葩,好玩,便断定美国的教育一踏糊涂,美国将会后继无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不得了的教育事业除了因扩招增加了大学生的数量,并无特别建树。教育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天性,考高分却低能,学而无用,真正的大师大家出现很少。而美国的教育虽“糟透了”,可张扬了学生个性,让他们学到有用知识,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在这些年却出现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技仍走在世界前沿。由此看来,唯高考唯分数模式的教育,是很难给我们培养出真正高质量的人材的。衡水中学一年能考两百多个清华北大学生又能证明什么?
我记起陶行知先生予张伯苓先生的一首诗,叫作《贺客与吊客》:
什么学校最出色?
当推南开为巨擘。
会考几乎不及格,
三千里路来贺客。
请问贺客贺什么,
贺你几乎不及格。
倘使会考得第一,
贺客就要变吊客。
我倒不是借此说学生什么题都不会答就是好事情,我要说的是高考不应该作为我们基础教育的唯一目的,考高分不是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的唯一目标。
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不该仅仅只教孩子应试考高分;还该传其道解其惑,让他们明理知法学有专长,从而明白如何作人如何真正地求有用之知识;我们更应教会他们各色“杂艺”,注重实践学以致用,让他们能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独挡一面。日本人说,他们的教育是让每个日本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生存发展下去。现在我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教育也该如此。因此,我希望我们该把中国现在教育教学思维放开,打开现在模式笼子,净化健康教育教学环境,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让孩子们能在更广阔、更安全、更健康的教育空间里自由健康地成长发展。那样,我们的子孙和国家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论文作者:胡晓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人才论文; 老师论文; 美国论文; 国家论文; 高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