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周佰玲,2李东海,2陈雨,2张佳航,2裴玉英,2蔡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周佰玲,2李东海,2陈雨,2张佳航,2裴玉英,2蔡

1鸡西市妇幼保健院 158100;2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进行合理的分析。方法:本次共选择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在某医院消化内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采取数字表抽取法进行的随机分组,分为以下两组:一组是对照组,60例病人;另一组是观察组,60例病人之间进行详细的对比。结果:观察组经过统计得知总有效率是99%,Hp转阴率是95%,经过治疗以后总有效率是93%;对照组经过统计得知总有效率是77%,Hp转阴率是63%,经过治疗以后总有效率是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之替普瑞酮的形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复发情况,从而提升治疗水平,没有发现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

临床消化内科中有着很多的慢性疾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有很高的病发率,通常将其分成以下两种:一种是多灶萎缩性胃炎;另一种是自身免疫性胃炎。一般而言,病人通常是表现出食欲不振、恶心等反应情况。病情迁延,容易发作,也对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扰,使病人很痛苦,倘若不采取适当的治疗,很容易转变成胃癌,严重的威胁到人身安全,选择合理的药物是确保预后的关键。本篇文章主要依据有关病例,利用数字表抽取法进行分组,通过采取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具体结果请看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医院一共对120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进行研究,都是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男69例,女51例,年龄在22~74岁之间,平均(45.2±16.1)岁,都和有关诊断要求符合。其中,腺体萎缩轻度49例,中度61例,重度10例;患有肠上皮增生轻度的有32例,中度有63例,重度有25例,并且所有的病人都自愿签署相关的文件,将较为严重的患者排除掉,利用数字表进行随机的抽选,使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各有60例病人,通常情况下有着可比的意义,差异无统计意学意义P>0.05)。

1.2临床表现及检查情况

120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以及腹部灼痛、胀痛等症状,大部分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贫血等症状。胃镜检查胃黏膜为灰白色,可见毛细血管或红色网状的小动脉。实验室检查显示尿、血中胃蛋白酶原减少,胃液无酸或低酸状态。病理学检查可能存在肠腺化生,腺体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1.3方法

对照组:本组选择了使用常规的形式对病人进行治疗,也就是对患有腹胀、嗳气等症状的病人在用餐之前口服多潘立酮,并且比例为20mg/次,通常3次/d。对于表现出泛酸症状的病人,口服奥美拉唑,比例要求为20mg/次,一般1次/d,每天晚上都要服用。相关人员根据Hp感染程度,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恰当的治疗,一共为7d,三个月属于一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本次是通过上述在使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使病人在用餐以后大概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口服替普瑞酮,剂量比例为50mg/次,通常3次/d,所使用的剂量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年龄适当的增减。

1.4效果评定

①Hp根除的相关要求:通过相关病理学的检查以及尿素酶的检验所呈现出的都是阴性;②症状疗效标准:治愈:当相关人员对其病人进行治疗以后所产生的症状都是呈消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显效:主要是其中的若干项呈消失表现;有效:所患有的症状都或多或少的减轻了;无效:症状经过治疗以后没有明显的改变或者是出现加重的情况。③胃镜疗效要求:治愈:通过借助胃镜检查几乎是呈现出正常的状态;显效:相关人员通过使用胃镜所看到的胃粘膜充血减轻等病情好转的情况;有效:在胃镜中呈现出来的是炎症减轻亦或是炎症面积范围缩小;无效:通过胃镜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效果亦或是出现加重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所选择的病例经过相关统计可以得知总有效率为99%,Hp转阴率是95%,经过治疗以后总有效率是93%;对照组经过统计得知总有效率是77%,Hp转阴率是63%,经过治疗以后总有效率是67%。可以得知: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此进行了10个月的随机访问,观察组复发人数为1例,对照组复发人数为6例。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发病期间还伴有肠上皮化产生的情况。一般经常出现的症状是上腹饱满、恶心等相关症状,还有一小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贫血、发力等。发病概率和年龄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相关研究表明,倘若年龄大于60岁的情况下,老年人发病概率大概在53%~80%的范围,很显然比青年人要高很多。然而,当前因为生活受到了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饮食方面变得不规律,从而加剧青年人患有该病的现象,因此相关单位要引起重视,从而避免危险因素的侵入。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程度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来说,存在密切的关系。依据胃部分布的规律和胃内炎症所产生的规律几乎是相同的,这样相关人员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手段将Hp处理掉,这样才能够将胃里面所产生的炎症去除。除此之外,环境因素、作息时间不规律等情况也是能够引发此症状的的主要因素。相关临床中应当及时检查出该症状,这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积极治疗,尽可能将萎缩腺体得以恢复,促进病情得到逐渐的转变,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其中,替普瑞酮就能够起到修复组织的作用,是胃粘膜的保护剂,经过相关研究表明,其可以充分的使相关成分合成加速,进而将粘膜血流量以及相应浓度加以提升,使胃粘膜能够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并且不会对正常的功能带来不利影响。通过本次有关研究表明,观察组中所产生的症状以及临床的有效率比对照组更明显些,并且Hp清除率也要比对照组高些,不良反应率也比对照组要低些。

本文中笔者选用了呋喃唑酮、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替普瑞酮等药物,上述药物均对清除Hp有对症效果,如奥美拉唑灭杀Hp,抑制胃酸分泌疗效确切,但若不合理搭配容易损伤胃黏膜、加重病情。本文选用“替普瑞酮+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方案,替普瑞酮具有抑制胃溃疡和修复组织的作用,研究证实其可提高黏膜血流量和磷脂质浓度,增强胃黏膜恢复及防御功能。而呋喃唑酮和左氧氟沙星具有协同作用,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机制杀灭Hp,起到清除的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将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常规的治疗法的同时,再加之替普瑞酮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复发概率,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有着很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翁万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2例疗效观察[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2]黄怀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几个临床问题[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姒健敏.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监测和干预治疗[A];胃癌诊治进展学习班专题讲义[C];2006年

[4]肖燕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法比较[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论文作者:周佰玲,2李东海,2陈雨,2张佳航,2裴玉英,2蔡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周佰玲,2李东海,2陈雨,2张佳航,2裴玉英,2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