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英语专业建设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研究*
马彦峰1,2
1. 甘肃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2.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
摘 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涉外法律活动日益频繁,市场亟需精通法律英语的涉外法律人才。本文认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重视法律英语学科的理论研究,推动法律英语专业建设,改革法学传统人才教育模式,提高教师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法律英语+ ”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
关键词: 涉外法律人才;法律英语专业;法律意识;法治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涉外法务活动日益频繁,涉外法律服务业迅速发展,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主要依托法学专业采用“法学+英语”的模式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法学知识和语言完全脱钩,应用法律英语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国际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因此,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法律英语学科,设置法律英语专业,成为高等院校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方向。涉外法律人才质量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培养“精通法律英语”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提高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和法律服务国际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①。
一、法律英语属于新兴交叉学科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法律英语是法学和英语语言学共同培育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准确来说,法律英语是以普通英语为基础,在立法、司法及其他与法律相关的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是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从事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使用的英语。法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最重要的分支之一。②法律英语学科的目标是要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精通外语、通晓涉外法律知识、具有涉外法律技能的“精英明法”复合型国际化人才③。
又到一年冬供时,甘肃、青海、西藏近千万人口今冬明春能否温暖过好日子?天然气资源能否充沛保障?“保供峰值期每天1800万立方米天然气外输量不打折扣。”青海油田给出了铿锵有力的答案。
二、涉外法律人才短缺是专业设置的现实基础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2018年9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推动全球治理规则变革的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培养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制的高素质专门法治人才。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从2012年到2019年,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涉外法律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改革开放等国家重要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司法部等部委密集发布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并部署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工作,可以说,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在保障企业经济收益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供水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并且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应该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通过改变老旧的管理理念,不断顺应变化的市场环境的需求。并且还应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也确保资金的使用合理有效,以此来实现增值企业资产的目的。
法律英语必然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主要工作语言,涉外法律人才必须掌握法律英语,首先应成为法律英语人才。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必须从学习法律英语做起,培养人才的法律英语能力,即在涉外法律事务中应用法律英语从事涉外法律工作,解决法律争端。
三、法律英语专业建设的路径
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不能一簇而就。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高校法学、外语教育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⑨,在高校增设法律英语专业,全面、系统、有序地开展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因为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所以说,增设法律英语专业必然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第五,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法治意识。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发的主体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要素的有机综合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属于社会意识范畴⑦。法治意识“是人们从法治的角度对社会现象形成的意念、感觉、识见和心理态度”,主要包括“信仰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等意识⑧。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法治的水平,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核心内容。教师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高则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同步提高,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学校教育,我国全民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水平将大幅度提高,这为形成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教师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涉外法律人才不能通过先学外语,再学习法律来培养;也不能通过先学习法律,再学习英语来培养,而是要通过学习法律英语来培养。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涉外法律人才应该是“法律英语+专业+法学”的复合型人才⑤,这里的“专业”是指除了法学以外的其他专业知识,如建筑、石油、财会等,专业知识是做好法律服务必不可少的。脱离专业知识,仅仅具备法律英语语言能力以及法学知识,将不能为某一专业领域做好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因此,设置法律英语专业,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法律英语教育和专业通识教育,培养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
文献[1]规定链路总衰减量为30dB,文献[2]规定链路总衰减量为20dB,相当于本文方法中可调衰减器衰减量分别为20dB和10dB时的情况.
在我看来,“静谧”一词似乎被不少汽车品牌滥用了,尤其是这几年发展迅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但在库里南的车厢里,“静谧”的真正含义才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库里南所营造的绝非是那种死气沉沉的安静,一丝足以让你感知速度的背景噪音再加上一点点深踩油门时车头那台V12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轰鸣,随之而来有力且有节的加速度,让库里南的车厢变得分外优雅,但又不失活力。
新增法律英语专业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学界理论研究的深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是法律英语专业建设的“三驾马车”。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作为国内法律英语理论研究的代表,对法律英语学科内涵、学科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法律翻译等重要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开启了法律英语研究的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学院等高校已经设置法律英语本科专业(方向)和翻译专业(法律翻译方向)培养复合型法律英语人才,为进一步培养成为涉外法律人才奠定了现实基础。
第四,创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以输出为导向,以人才质量为根本,创新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评、教、学互相推动,融为一体。法律英语人才是注重涉外法律服务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涉外法律人才是高端应用型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法律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评价体系以检验人才质量为遵旨。目前,法律英语证书(LEC)考试借鉴美国BAR考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法律英语人才和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加了法律英语翻译测试题型。实践证明,凡在国内通过LEC考试人员,然后到英美国家法学院学习一年以上,可以基本达到涉外法治人才的素质要求。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国内法治人才质量检验的权威考试,重在考查法律知识,忽视法律英语水平,通过该考试的法律人才因外语能力低下而难以从事涉外法律工作。而法律英语证书(LEC)考试很好地弥补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弊端,为从事涉外业务的企业、律师事务所提供招募国际性人才的客观标准。
发挥法律英语新兴交叉学科的战略性引领作用。为促进高校外语、法学教育改革创新,助力外语和法学专业摆危脱困,教育部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中应尽快增设法律英语专业,加大法律英语人才培养力度,缓解涉外法律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通过法律英语来培养中初级涉外法治人才,即法律英语人才,为国家涉外法律工作提供人才保障。2019年4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提出了建设“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发展新兴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这无疑是新增法律英语专业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四、以高校为主阵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法律英语人才培养阶段(初级阶段),二是涉外法律人才培养阶段(高级阶段)。高校外语学院、法学院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排头兵,要打破院系之间的藩篱,以交叉学科的视野联合开展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工作。
第一,坚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全面落实“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把培养有信仰、有爱国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根本遵旨。
第三,完善协同创新和实践教学机制。涉外法律人才是应用型极强的法律英语人才,法律英语学习贯穿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始终,提高涉外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就是提高他们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英语应用能力。单一学科背景的外语人才和法律人才不能满足涉外法律工作的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要推进国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合作培养、精准培养,寻求并搭建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二是要推进国内外校政、校企、高校之间合作培养机制,将人才实践教学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培养法律英语实践能力。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课程承载着知识。涉外法律人才培养需要依靠科学的、系统的、有组织、有体系的课程学习来提高法律英语水平,因此,课程建设是关键。原有按照外语、法学两个学科割裂的局面建设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英语、法律交叉形成法律英语新兴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无法培养新时代涉外法律人才。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废除“法律课程”+“英语课程”的分离模式,建立以法律英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目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英语精读教程》《法律英语泛读教程》等系列教程全方位形成法律英语专业课程的教材体系,成为构建法律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
设置法律英语专业是在“依法治国”、“加快涉外法律工作”的背景下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上的集中表现。我国外语专业、法学专业曾经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单一的外语和法学专业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学科交叉、人才复合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
老闻的胆子又大了起来,开始只是偷偷地抽,看见老婆不管了,索性放开手脚,公开场合也慢慢抽了起来。他似乎已经看破红尘,心理解脱,怨恨自己没有学历文化,没有像样的工作单位,内心空虚,思想模糊,麻醉自我,没有目标和追求,甚至厌烦生活,挣扎在社会底层,破罐子破摔,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就连宝贵的生命也看得淡然,可怜可悲。说到底,就是缺乏文化知识,缺乏素质修养。
观画,恋爱,动念头,修辞地说,都是一些“部分的”行为寻求能被人理解的“总体的”行为。环顾四周那些我们所习惯的、确定的和能被我们所信任的事物,都是因为它们能够保持其质地、颜色和属性不变。事物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也达不到和所预测的一模一样,因为我们的生活显而易见更模糊,更不确定。人是一种会承诺的动物,而承诺为了确保未来总是在各种内部回旋。
五、结语
涉外法律人才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单一学科背景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时代要加快复合型外语人才和法律人才的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运用外语,能在国家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谈判,即精通外语(尤其是英语);另一方面,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维护国家利益④。
[ 注 释 ]
①崔清新.我国计划四年培养300名涉外律师人才[EB/OL].新华社.http: // www. chinacourt. org/ index. php/ aeticle/ detail/ 2013/08/ id/1044838. shtml,2013-8-6.
②张法连.法律英语学科定位研究[J].中国外语,2019(2):4.
1)关系曲线符号检验、适线检验和偏离值检验。依据《水文资料整编规范》(GB50179-2015)3.4.1规定。
③张法连.“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问题探究[N].法制日报,2017-12-6.
④张法连.我国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N].法制日报,2019-3-13.
⑤马彦峰,张法连.“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6).
⑥张法连.我国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N].法制日报,2019-3-13.
⑦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法律出版社,2001.49.
⑧李德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22.
⑨同上⑥.
[ 参 考 文 献 ]
[1]崔清新.我国计划四年培养300名涉外律师人才[EB/OL].新华社.http: // www. chinacourt. org/ index. php/ aeticle/ detail/ 2013/08/ id/1044838. shtml,2013-8-6.
[2]马彦峰,张法连.“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6).
[3]张法连.“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问题探究.法制日报,2017-12-6.
[4]张法连.“一带一路”背景下法律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中国翻译,2018(2).
[5]张法连.新时代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外语教学,2018(3).
[6]张法连.我国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N].法制日报,2019-3-13.
*201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法律意识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6A-054)的阶段成果;2018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中“英语+法律”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YB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8年度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法律英语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甘高教[2018]28号,委托项目第1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90-4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24-0047-03
作者简介: 马彦峰(1976- ),男,甘肃静宁人,甘肃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法治文化、法律语言、法律英语语言、美国法、教师教育等。
标签:涉外法律人才论文; 法律英语专业论文; 法律意识论文; 法治意识论文; 甘肃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论文;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