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王雅文 王丽莉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9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行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脑血管狭窄需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患者20例,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0例患者中并发脑高灌注综合征6例,治疗时通过有效及时的控制血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14例患者支架介入手术后病情稳定,无明显的并发症,并恢复良好。结论: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患者的治疗后进行细致的护理能明显提高脑血管狭窄疾病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及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ascular stenosis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ascular stenosis. Methods:Twenty patients undergoing stent implantation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for stent implantation. The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re were 6 cases of 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in 20 patients. During the treatment,the blood pressure was effectively and timely controlled. The patient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14 patients had stable disease after stent interventional surgery.The complications and recovery are good. Conclusion:Careful care after interventional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ascular stenos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ascular stenosis.
Key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Cerebrovascular stenosis;Stent intervention
对人类健康有着极大危害的一种疾病就是脑血管病,并且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便是脑血管狭窄,主要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大量的临床实践充分的表明,对脑血管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无法有效的对严重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控制,而脑血管内支架植人手术却能够将这一问题切实的解决,从而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然而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行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往往会有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脑血管狭窄支架介人治疗的术后护理进行了探究,现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支架介入手术的脑血管狭窄患者20例进行研究。20例病人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2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有脑梗死病史8例,合并糖尿病4例;大脑中动脉(MCA)M1段狭窄的8例,椎基底动脉狭窄(RA)4例。术前均行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术前均有明显的核磁弥散像(DW)与核磁灌注像(PW)的差异(DW<1/3PW)。经DSA证实狭窄程度为75%±15%。MRI灌注可见狭窄动脉同侧脑供血区1/3以上为低灌注区域,其中椎基底动脉狭窄病人MEI灌注病人可见狭窄动脉同侧小脑及脑干的低灌注区域,DW<1/2PW。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脑动脉支架术介入的手术治疗方法
术前的准备: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等三项、心电图、胸部X线、TCD、CT或MRI、DSA脑血管造影于头部。血压控制,生命体征,PG支持,术前皮肤测试,碘皮试验。日常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间为手术前3d。进行少量的运动,并提出了较软的饮食习惯,禁食禁饮;术前肌内注射苯巴比妥并于30min术前进少量软食,禁水4h。
手术方式:患者取仰卧位,股动脉穿刺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血管鞘置入,DSA监测的10例患者进行脑血管病支架植入术。
药物治疗: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必须采取抗血小板药物,包括(1)阿司匹林100-300mg,每天1次,餐后服用(为了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刺激),一般建议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100mg),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小,对心脑血管硬化患者好:(2)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术后6周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3个月(如果是放在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推荐为1年);(3)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每次20-40mg或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他汀类降脂效果和降低PLA阙稳定,降低再狭窄,因此,不能停止与血脂的他汀类药物。(4)控制血压,一
般高血压患者需降低到小于140/90mmHg,糖尿病患者需降低
至小于130/86mmHg。
支架材料:支架通常分为颅外血管支架、颅内血管支架。有2种类型的颅内血管支架,一个是国内的阿波罗,一个是翼展,前者是球扩支架,后者是自膨胀支架。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还比较硬,差异不大,如果严重脑血管迂曲,可能不是很合适,但如果能支持到位,效果则立竿见影;若是血管条件不好,选择自膨胀支架。患者病情复杂,多发病变,可能需更多的支持,因此成本高;血管闭塞患者行介入再通患者,需要更多的材料。高度结束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超过95%,在近端有明显的血管迂曲,难度较大,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率,选择翼展大脑中动脉支架与椎动脉端阿波罗支架。临床上应用的是血流量引导装置,会使动脉瘤复杂化。
2.结果
20例患者中并发脑高灌注综合征6例,治疗时通过有效及时的控制血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14例患者支架介入手术后病情稳定,无明显的并发症,并恢复良好。
护理干预后术后并发症分析
3.讨论
脑动脉狭窄、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可在脑卒中患者中显著升高,支架成形术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1)动脉狭窄>70%,有症状或无症状,需要消除在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的攻击,支架预防中风;(2)血管狭窄<70%,只要有血管疾病的症状,应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如果没有症状可观察;(3)血管狭窄<30%,溃疡性斑块,有或无症状,应及时进行血管内支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支架的机制有以下3个方面:(1)血管狭窄的消除,增加脑血流量;(2)支架植入后支架的压缩,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被抑制,从而防止损失;(3)溃疡性斑块,由于血流在溃疡内形成涡流,极易形成血栓,通过支架的压迫作用,使溃疡斑块消失。
上述20例患者的脑血管狭窄介入手术细致的治疗,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可在脑血管狭窄患者中支架介入手术后达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恢复快。出院后出院患者无1例不适。结果表明,支架植入术是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经屏,张临洪,徐武平,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06,1(1):258.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3-67.
[3]凌峰,缪中荣.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699.
论文作者:刘云,王雅文,王丽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支架论文; 狭窄论文; 脑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动脉论文; 血管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