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形式下,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教学观学生观,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育 观念 张扬 学生 个性
一、正确处理教和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孩子。”
教师要努力成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育过程的研究者。在新形式下,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教学观学生观,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并且做到人人投入、全员参与,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教师要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要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学习的“饥饿感”,该学生干的事老师绝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写”让学生自己评;要引领学生“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在“误”中“悟”,“错”中“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加,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严肃的俨然法庭的课堂教学荡漾着“天关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
二、转变教学观,奠基“适者生存”意识
我们都记得曾有这么一个实验:在一张纸上画了个这样的图案“ ○ ”。当去测试学龄前儿童时,20个孩子竟能说出100多种答案,当去测试高三的学生时,答案却只有两种;还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的一处小学曾出过一篇作文《郊游》,它给出了作文的开头:四个小朋友出去效游,在树林里发现了一个蛋………让学生续写这篇作文。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四个小朋友争论不休,有的说是乌龟蛋,有的说是鳄鱼蛋,还有的说是蛇蛋……到底是什么蛋?有个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说:我们把蛋拿回去孵化,不就知道是什么蛋了吗?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于是就把蛋拿回来,像孵化小鸡那样精心呵护。然后又细写了孵化过程。终于有一天,蛋裂开了一条小缝,里面有个东西也一动一动的,大家争先恐后地去看,结果你猜猜,孵出了什么?孵出了一个——里根总统。
在以人为本的课程观下,课程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不变,从一而终的模式。有的只是在“适应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课程理念上的不断发展,不断延伸,不断完善,可以这样说,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来配置,也惟其构建课程的“多元立交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教师惟有终身学习。
三、转变学生观念,让个性张扬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仅仅关注了学生的共性,过于强调了统一。老师常常采用“剪贴”、“复制”、“粘贴”等工具,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方法、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等“统一战线”,搞大统一、一刀切的批发生产,结果磨平了众多学生个性的棱角,致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口腔一调的“标准件”、“相似性”、“全等形”,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被封杀了,诸如四边、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的探究之路被阻断了,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主体被尘封或丢弃了。
新课程标准植根于儿童的天性,尊重每一个儿童个性的独特性与具体性,面向全体“大众”,而不是极少数“精英”。它秉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整体化一标准,它所倡导的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丢弃“以本为本”的错误观念,确立“一本为例”“人人成才”的教学思想,摆正“全体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提倡人才发展的非同步观,确立教育目标的各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设计他们的未来,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淋漓尽致展现个体、突出光彩的大舞台。突出个性化、人性化建设教学观学生观,使课程富涵生机活力。课程个性化、人性化的表现,就在于尊重学生的差异,承认个体差别,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步入适合他自己的发展之路。
总之,新世纪的语文课改是一个令亿万国人瞻目的伟大事业,它标志着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又要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象征着教育教学事业又掀开了暂新的一页,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眼中,我们把课程改革视为鲜花一样美丽,黄金一般珍贵,以为它蕴含着勃勃的生机,包含着广大教师崇高的追求,凝聚着千万园丁们的辛勤智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教育人热血和激情浇铸的丰碑,是我们用理想、信念、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无穷创造力所谱写的最美妙的交响乐章。
论文作者:侯俊飞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课程论文; 孩子论文; 个性论文; 课堂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