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山的文化整合_五岳论文

浅谈五岳的文化整体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整体性论文,浅谈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各地掀起了申报世界遗产的高潮,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两项世界遗产,而且其中一项必须是自然遗产,因此申报世界遗产变得非常困难。建设部今年公布了中国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华山、衡山、嵩山榜上有名。面对国内各地申遗的白热化竞争,也为了能让五岳尽快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已经提出了联合扩展申遗的办法,即四岳作为已经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东岳泰山的扩展项目申报世界遗产。但是,联合扩展申遗的意义不仅在于四岳能尽快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且在于五岳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的疆域坐标和国土象征,五岳的范围是九州、神州、华夏地域的又一表达,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因此,五岳理应作为一项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岳是一个文化的整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五岳的起源与发展

五岳的得名,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岳”在那时原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职称。《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可见“四岳”指的是尧的四个大臣。司马迁对“四岳”加了注释——集解郑玄曰:“四岳,四时官,主方岳之事。”后来便把主管大山的官吏与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统一起来了,便出现了代表四方大山的“四岳”。

记载“四岳”最早的古籍是《尚书》。《尚书·虞书·舜典第二》:“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此时只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中岳,而且具体说出名称的只有东岳岱宗(即泰山)。

春秋时产生了“五行”之说,战国时颇为流行。由于阴阳学家邹衍等人的大力宣扬,“五德终始论”越来越盛。“五岳”之说才应运而生,故《诗话》曾说:“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最早记录“五岳”的是《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以血祭社稷、五祀、五岳。”此时仍然只是指出五岳,而不言其为何山。

具体谈五岳是何山的古籍是秦朝人伏生所著的《尚书·大传》,曰:“五岳谓:岱 (泰)山、霍山、华山、恒山、嵩山也。”此时的霍山是现在的安徽天柱山。秦以前的五岳具体是哪些山?我们从当时的文献中不得而知,但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第六》中引用了“正义括地志”对《尚书·虞书·舜典第二》作了注释,指出了当时五岳具体山名,如:“正义括地志云:‘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兗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周礼云兗州镇曰岱宗。’‘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里。’‘恒山在定州恒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周礼云并州镇曰恒山。’‘华山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古文以为敦物。周礼云豫州镇曰华山。’‘嵩山,亦名曰太室,亦名曰外方也。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十三里。’”如果正义括地志所言属实的话,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地图判断《尚书》中的“四岳”是现在的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湖南衡山、山西恒山。司马迁又总结了五岳由五帝至秦代的演变过程:“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殽…於是自 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

五岳作为一种制度始于汉朝。《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又见《史记·封禅书》:“其明年冬(公元前106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汉代人应勋的《尔雅·释山》中也说:“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河北大茂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

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又改南岳为衡山,《读史方舆纪要》载,隋开皇九年 (589)“诏定衡山为南岳,而废霍山为名山”。而北岳恒山在汉神爵元年至元代时,指的均是河北曲阳的大茂山,并在此进行祭祀。金、元、明、清诸代均建都于北京,大茂山在京城之南,与北岳名称不符。而山西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山西浑源,恰在京城之北。所以,明代改称浑源恒山为北岳,但因路途遥远,祭祀仍在曲阳的大茂山。直到清顺治十七年(1661),才将祭祀改到山西浑源,山西恒山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北岳。

因此,我们可以将五岳的变迁列表进行一下总结:

二、五岳——中国古代疆域的代名词

由表1可以看到,五岳之中,除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亘古未变之外,南岳和北岳都有变动。为什么五岳会有变动呢?这主要与古代帝王祭祀名山的习俗和各朝疆域变迁有关。

《史记·封禅书》引《周官》的话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可见在那时,祭祀山水已开始区分政区和等级,帝王祭祀的是五岳、四渎,地方官祭祀的是地区性的名山大川。祭祀五岳等名山大川的习俗主要与古人的自然崇拜有关。

早在人类社会初期,自然崇拜现象就十分普遍。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缺乏科学认识,便将各种自然现象如日、月、天、地、山、水等等,当作自然神加以崇拜,借以寄托人们对自然的精神和心理的祈求。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所记载的400多座山中,都有不同规格的祭祀,可见当时对自然神崇拜的普遍性。在诸多山神崇拜对象中,名山和大川逐渐成为大自然的代表,五岳四渎则象征整个中华的神州大地。帝王祭祀五岳四渎等天下名山大川,封禅泰山,既是显示自己“受命于天”,也有祈祷风调雨顺的作用。《史记·封禅书》曰:“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封禅祭祀五岳,实际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产物。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其后汉武帝巡游四方,遍祭五岳,奠定了五岳封禅制度的基础。我国历代封建帝王,一般都巡幸五岳,封禅泰山,唯有武则天封禅过中岳嵩山。

唐晓峰在其所作的《人文地理随笔》中提到,五岳是中国名山大川中最具有疆域象征性的名山,它是庄严的“地德”的神圣象征,曾有各类封号,它们大跨度的东、西、南、北、中的布局,在人们的观念中升华为华夏世界整体性的擎天巨柱。五岳的范围是九州、神州、华夏地域的又一表达,讲华夏地域安宁,可以说“五岳之安”,讲华夏地域之乱,可以说“九州波骇,五岳尘飞”。这段话非常精练,说明了五岳的变动原因,那就是古中国疆域的变动。由于疆域的变动,帝王要使自己的统治范围符合“地德”,因此才修改五岳。

唐晓峰提出了“岳域”这一名词来指代五岳的地理范围,据他研究,都城与五岳的关系最为重要,所谓“岳镇方位,当准皇都”,就是说五岳的分布应当与都城有一个谐调关系,理想的情况是都城在中央,靠近中岳,其它东、西、南、北四岳各如其方。由于五岳均在咸阳以东,因此秦朝才重定天下名山,“於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明清都城都在北京,也不完全符合“岳镇方位,当准皇都”的标准,因此,明朝将北岳从曲阳改在浑源,但是祭祀之地仍在曲阳。而清朝则正式将“积二千馀年”的北岳恒山改在山西浑源祭祀。

从五岳的起源、发展及变动来看,五岳确实是中国古代疆域的代名词,在各个朝代的祭祀封禅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十分悠久。甚至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五岳的历史。五岳位于中国古代疆域东西南北中方向,“岳域”是正统地域的象征,五岳之中缺少任意一个都是不完整的,五岳是古中国的地域界限,也是一个传承中国古代山岳文化的整体。

三、五岳与中国传统文化

五岳的神话传说和五岳真形图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体现了五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五岳的神话传说。据《述异记》记载,盘古死后,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两只脚变成了江河和海洋,头发变成了树和草,左手变成了东岳泰山,左臂变成了南岳衡山,腹部变成了中岳嵩山,右手变成了西岳华山,右臂变成了北岳恒山。盘古在传说中是开天辟地之神,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的身体变为五岳,可见五岳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之高。

在中国古代家具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神话故事纹饰,其中就有“五岳真形图”。五岳真形图,即用五个符号分别代表五岳,本是道教之物,后来在民间也广泛使用。道教认为每岳均有岳神,东岳泰山岳神“齐天王”,南岳衡山岳神“司天王”,西岳华山岳神“金天王”,北岳恒山岳神“安天王”,中岳嵩山岳神“中天王”,各领仙宫玉女几万人治理其地。据《藏经》记载:“五岳之神,分掌世间人物,各有所属。如:泰山乃天地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衡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羊食嚼;华岳主掌金、银、铜、铁、飞走蠢动;恒岳主掌江河淮济、四足负荷等事。”

道教认为五岳真形图具有神力,可以驱魔避邪。《抱朴子》曰:“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山中魑魅虎虫,一切妖毒皆莫能近。汉武帝元丰三年七月七日受之西王母,流布人间。后太初年中,李充自称冯翊人,三百岁。荷草器,负图傲游。武帝见之,封负图先生。故世人能佩此图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山精,悉皆隐遁,不敢加害。家居供奉,横恶不起,祯祥永集云。”五岳真形图原来是道士专用之物,后来逐渐进入平常百姓家,见于书目抄绘,更见于诸器,如饰物(日常穿戴用具)、鼎器 (礼器)、砚台(文房用具)、石碑等中,历经近两千年,长久不衰。民间在家具上雕刻此图,目的除装饰美化外,还有驱魔避邪以求居家安乐、永葆

吉祥的含义。五岳真形图在民间的广泛流传,表明五岳在人们心中已经是神的象征,五岳的文化意义可见一斑。

四、天柱山、大茂山可以重新纳入五岳吗?

谈到将四岳在泰山基础上联合扩展申遗时,我们会面对一个问题:既然安徽天柱山、河北大茂山在历史上都成为过五岳之一,而且时间还比较长,那么在申请世界遗产时有没有必要将现在的五岳换成秦汉时的五岳,或者是将它们一起纳入五岳范围内申请呢?这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从文化的传承上看,五岳为何山已是定制。从明朝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已经是家喻户晓。五岳其实只是一个象征,究竟是哪些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五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即使将五岳改成秦时的五岳也没有意义,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封禅祭祀的习俗,改名也不会给现在的天柱山、大茂山增加多少文物古迹和历史。而且中国文化讲究传承,从女真人、满人继承汉族的五岳之制就可以看出,既然五岳之制已经确定,这种传统文化我们继承发扬就可以,没有必要再改。

其次,从地质上来看,河北曲阳大茂山和恒山实际上是同一山脉,只是主峰与次峰之别。大茂山与山西浑源县的恒山主峰虽相隔数百里,但仍为恒山山脉的东南端。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有“恒山周三千里,浑源南三十里与在曲阳西北百四十里实一山也”的说法。清代地理学家魏源在《释道山北条阳列附》中对恒山的山脉走势作过概述:“恒山之干,亦分三支,其南支自神武泉东出,尽于真定,而滹沱河与滋河 (今河北境内磁河)界之;其中支自五台山,东出倒马关,尽于曲阳之大茂山,而沙河与寇河(今唐河)界之;北支由蔚州东出,尽于大房山,而易水与桑干河界之。三支以中支为正,故浑源之元岳为祖,五台为祢,上曲阳大茂山为子孙。实则一干自相首尾。”“浑源与上曲阳,同祀恒山,不过一在其支麓,一就其主山,并未舍恒别祀。”既然同属恒山山脉,就没必要再分谁究竟是真正的北岳,只不过恒山主峰是北岳,大茂山是古北岳罢了。

再次,五岳是与传统的“五行说”和“五德终始论”相一致的,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青白赤黑黄五色。天柱山和大茂山并不对应这五个方位和五种颜色。

五、小结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五岳确实是一个文化的整体:它们是我国古代正统地域的代表,也是五行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代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五岳应该作为一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扩展申遗的项目已经达到57项,其中自然遗产有18项,文化遗产有31项,双重遗产有8项,且有的遗产经过了多次扩展。我国已经扩展的遗产项目有明清皇家陵寝、苏州古典园林、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等。世界上经过扩展申报的山脉类遗产项目有加拿大落基山脉公园群、塔拉曼卡山脉及拉阿米斯塔德保护区、比利牛斯山脉等。这些山脉类遗产扩展申遗成功的例子表明,四岳作为泰山的扩展项目申请世界遗产是完全可行的。如果五岳成功申请世界遗产,五岳这一完整的文化概念将走向世界并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标签:;  ;  ;  ;  ;  ;  ;  ;  ;  ;  ;  

论五山的文化整合_五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