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论述论文_程毅,靳海燕

农村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论述论文_程毅,靳海燕

卢氏县农村公路管理所 472200

摘要:钻孔灌注桩施工是桥梁基础施工中常用的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农村公路桥梁施工中,具有工期短、材料省、投资少、适应性强等特点,但是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如果施工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导致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会对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行造成巨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以期给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公路桥梁施工;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论述

1导言

农村公路桥梁基础施工方法较多,其中钻孔灌注桩基础是最常用的施工方法,一直在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但灌注桩施工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因此进一步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事故防治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现实意义和操作价值。

2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事故及防治处理措施

2.1 坍孔

在砂性土等松散地基中钻孔时,常易发生坍孔。其迹象是孔内水位骤然降落,并冒细密的水泡,长时间内钻进深度很小,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甚至锥头运转不起来。出现坍孔的主要原因有:孔内水位高度不够,无足够的水头压力;泥浆稠度不够;护筒埋深不够或周围回填的粘土夯实不够,致使孔口土坍落;向孔内补水时,水流对孔壁有冲刷;冲抓锥、冲击锥或掏渣筒的吊绳松放过长,撞击孔壁。施工时应尽量防止出现这些情况。如孔口发生坍塌,致使护筒倾斜,则应及时用粘土回填,扶正护筒,严重时应挖起护筒,重新按要求埋置后再钻孔。当孔内发生坍塌,但情况不严重时,可回填至坍孔位置以上1—2米,并加大泥浆比重继续钻进;情况严重时,应将钻孔全部用砂夹粘土或小砾石夹粘土回填,经3-5天稍密实后,再重新钻孔。

2.2 桩中夹泥层甚至断裂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如果导管提升过快,以致其下口拔离孔中的混凝土面时,易使桩中形成泥浆夹层。当一个桩孔未能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注,两次浇注间隔时间较长,先浇的混凝土表面凝固而出现断桩。这种事故只要施工人员能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不疏忽大意,完全可以避免。如不慎发生,可采取下法补救:拔起导管,在已灌注的混凝土中,钻一个较小直径的钻孔,并另插一个较小直径的钢筋笼,然后再用导管灌注混凝土。

2.3 弯孔、斜孔、缩孔和梅花孔

在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钻杆和钻孔的竖直度,用检孔器吊入孔内进行检查。检孔器可用较粗钢筋焊成圆笼状,外径等于设计孔径,长约直径的4-6倍。当检孔器不能沉到已钻的深度,或发现钻杆倾斜、吊绳偏移护筒中心,或锥头上提困难、转动不灵等情况,应考虑可能发生弯孔、斜孔、缩孔和梅花孔等现象。对探头石或缩孔,可用钻锥在孔壁凸出处上下升降,把探头石敲击掉或修削好缩孔。当发生严重弯孔、斜孔、缩孔和梅花孔时,则应回填,重新修孔,必要时反复修几次;冲击法修孔,应回填小片石至偏斜处以上0.5米。

2.4卡钻

当钻卡在孔内提不上来时,不得强行上提,以免发生掉钻和坍孔。当因冲抓或冲击锥的吊绳放的太松,致使锥头下落时倾斜顶住孔壁造成卡钻,可用打捞钩具勾住钻头,同时摆动吊绳、晃动钻头,待钻头松动后再将钻头吊起。当因孔内探头石未凿除或有杂物下坠而引起卡钻时,此时可用小钻头冲击障碍物,也可冲击原钻头使其松动,然后吊起。

3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3.1准备工作

正式开工前必须对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质和水文等情况做详细调查,按施工水位决定护筒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高度,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和方法,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3.1.1埋置护筒

埋置护筒是关系到钻孔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序,必须保证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填土埋设应分层(层厚不大于30厘米)夯填粘土,埋置深度:粘性土不小于1米,砂性土不小于1.5米,护筒顶面应高出地面30厘米,在埋置护筒过程中应随时复核护筒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相符,其偏移不得超出5厘米。

3.1.2泥浆制备

通常调制泥浆宜用塑性指数不小于15的粘性土,最好采用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在一般地层中泥浆比重可用1.0-1.25,在松散易坍地层中用1.2-1.6,其中正循环、冲击钻孔用上限,冲抓钻、反循环用下限,泥浆砂性大用上限,粘性大时用下限,含砂率均应小于8-4%。

3.2 钻孔

用冲抓锥或冲击锥钻孔,开始时进度不宜太快,应当用小冲程,提锥高度为0.4-0.6米,每分钟冲击20-25次,防止锥头撞击护筒。进钻到一定深度时,采用中冲程(提锥高2-3米),在整个钻孔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孔内泥浆有合适的稠度,必须保证孔内水位高于孔外1.0-1.5米。当钻到设计标高时,一般要再下钻0.1-0.3米。经现场检查确认孔底土质已符合设计要求,应立即进行清孔。

3.3清孔

清孔有抽浆、换浆和淘渣等方法,我们通常使用淘渣清孔法。用淘渣法清孔,要求孔口溢出泥浆或孔底提出的泥浆比重不大于1.25,用淘渣筒清掏孔底粗粒钻渣。

3.4制作和安装钢筋笼

钢筋笼的制造中,依据图纸的相关规定进行,钢筋笼的大小要结合钻孔的深度和地质的情况确定。并且钢筋笼的数量、结构、钢筋质量及所在的位置都要与规定相符。按照施工的要求,焊接钢筋笼,在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工作中,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钢筋笼的散架和变形,可以提升其刚度和牢固性,主要的方法就是在其笼中加箍筋。施工技术人员还要保证钢筋材料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并事前先钢筋笼制造完成。施工过程中必须将钢筋笼安放于固定的位置上,这就需要准确的计算其尺寸,还要对钢筋笼的规格和质量进行检测,然后才能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绑扎。现场的施工人员也可以依据要求增加十字加筋钢筋在钢筋笼中间的位置,这是为了保证钢筋笼不出现变形,提升其刚度。在护臂和钢筋之间可以防止混凝土垫块,并用箍筋将混凝土垫块进行固定,防止出现错位的情况,确保施工进度。在固定多排钢筋时,为了确保牢固程度,要正确的绑扎钢筋连接部位。

3.7灌注水下混凝土

现阶段通常会使用直升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将导管居中插入钻孔,使导管下口离孔底20-40厘米,浇筑首批混凝土时必须进行计算,以保证初次下灌入钻孔的混凝土面高于导管下口1-1.5米,这样就可以将导管中的泥浆顺利排出,并向外置换出孔底的沉渣。导管初次埋深一般不小于1.0米。因此漏斗的大小要依据首批混凝土的制造数量加以确定。漏斗下端口设有翻转式闸阀,混凝土装满漏斗需要灌注时,打开闸阀,混凝土立即沉入孔底,排开泥浆及沉渣,迅速埋住导管下口,完成首批混凝土灌注。为了避免混凝土压力导致的钢筋骨架上浮,当混凝土的顶面与钢筋笼底部接近时,要将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加以降低,待钢筋笼的埋深达到4m以上时则可按照正常灌注。伴随着混凝土的持续灌注,应及时提升和拆除导管,但应保持导管埋深,一般在2.0-4.0米,最大不超过6.0米,拆除导管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应连续浇灌,中途不得停工。要保证混凝土顶实际灌注高度高出设计标高的0.5米以上。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宜取18-22厘米,骨料尽可能用卵石,最大粒径不超过4厘米,含砂率40-50%,水灰比0.5-0.6。

4结语

我国公路桥梁奢求量的增加,促进了施工质量的提升,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只有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强化施工责任心,做好环节控制,才能在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上得到进一步强化,有力地促进我国公路桥梁整体施工水平提升,助力经济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艾跃宗.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293+297.

[2]杨发荣.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措施[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8:152-153+157.

[3]宗海涛.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探析[J].江西建材,2015,03:180.

[4]程志武,徐浩.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展望,2015,24:43.

论文作者:程毅,靳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农村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论述论文_程毅,靳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