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教师的有效说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师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中小学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由“说整节课”到“说片段教学”,再到现在兴起的“说题”,这一系列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说”的内容范围逐渐压缩变小,体现了以小见大、去虚务实的教研理念。“说题”可以说是一项有效而创新的教研活动,说题技能正逐步成为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说题活动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一、说题的含义 从说题的主体来看,说题分为教师说题和学生说题。本文所提的说题主要指的是教师说题。对于教师说题的含义,典型的有两种:第一种,马锐雄和周之夫将教师说题的含义表述为“说题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该提法把重点放在说题目求解的思维过程上。第二种,成克利认为教师说题是“利用教学语言口述探寻解题通路的思维过程以及所采纳的学科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此定义在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学科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丰富了说题的内涵。说题是类似于说课的一种教科研展示和讨论活动,是说课的延续和创新,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备课活动。它不仅要求教师会解题,而且要求教师能精准分析题目、挖掘解题方法、评价题目功能和价值。说题时要特别关注说题的对象,解题思路和过程的讲解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要站在教师的角度上分析研究试题,揭示题目与知识的内在联系,解说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探索解题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二、说题活动的意义 1.说题活动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说题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活动。在进行说题之前,教师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知识、深入研究知识结构与分类、掌握试题来源、考查目标要求、考查知识点等。说题促进教师深刻理解解题过程、促使教师对问题的全面思考、提高教师自身对化学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说题活动也会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去虚务实、“小题大做”、触类旁通,充分挖掘题目的精华价值部分。通过对说题的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科研型转型发展。 2.说题活动有利于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 进行有效说题,教师必须深层次思考教学知识点、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的理论依据,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增进理论深度。同时,说题活动对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平时注重语言的提炼,力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生动形象。说题活动通常是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教师通过“说”,将自己准备、理解、分析和指导的过程展示出来。通过具体课堂实践,又使教师教育理论得以提炼,因此,开展说题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 3.说题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教研氛围 说题活动为教师提供充满智慧的经验交流平台,激发教师积极主动研究和分析题目,更好地把握中高考命题的方向标,了解命题者命制试题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同时,通过对学生解答思维的深入剖析,研究、规划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达到有效课堂教学。说题者和评价者在说题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互提见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说题者在评价者的指导下,得到反馈,更好地审视和反思,改进和完善对说题内容的理解;评价者也从中取得案例示范和理论滋养两方面的收益。双方通过说题,增进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深刻理解,提高了解题效果,创新了教研形式,丰富了教研内涵,营造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三、说题活动的指导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活动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说题活动的首要原则。科学严谨、条理清晰是说题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主要体现在:概念原理的叙述应该清楚、确切,符合客观规律;问题的解答应当正确,分析应该透彻;教师所选择的相关材料应当与所说的问题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思路分析等都要准确规范。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说题时,应立足教学实际,做到“心中有学生”,通过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科学选择适宜教法,并适当渗透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具体表现在:说题的整体设计构思应当新颖,并有理论依据;设计过程应当符合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说题,不可流于形式,为说而说,应该让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引起听者共鸣。 3.可行性原则 说题者根据学生学情、教学理论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要符合学生现状和教学实际,可以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说题者解题思路的设计可以是巧妙的方法,也可以是这一类题型所通用的通性通法。说题中所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只有具有可行性,才会彰显说题活动的价值所在。 四、说题的一般流程 1.说命题立意 说出试题对学生的方法能力要求是哪一级别的(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有感知、理解、分析、应用、迁移等),试题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是属于低阶思维还是高阶思维,试题的难度、区分度,试题中所要求学生掌握的思想方法和需要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2.说考查知识点 说出试题中都考了哪些学科核心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考查知识点属于哪种类型的知识?哪些是学生熟悉的,哪些是学生不熟悉的?学生现有的知识发展区是什么?有待提高的发展区是什么? 3.说分析讲解 分析学生的现有学习情况,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学习困难、出现错误的原因。说出如何根据学生现有学力水平,进行解题策略分析、讲解过程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挖掘隐含条件、找到切入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有效教学;如何进行归纳与整理、引申与推广、特殊化与一般化等。 4.说指导学生作答 指导学生注意根据分值,分点分层作答;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材料寻找采分点;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完整性。 5.说变式与拓展 通过改换所说试题的相应条件,形成新的变式试题,进而归纳、整理出这类试题的特征和基本解题思路;也可对试题的结论进行变式推广或拓展,探究所说试题的拓展方向与价值。 6.说反思与感悟 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错误,反思课堂教学方法改进及学法指导,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试题讲评的有效性。对说题实践进行理性、全面、科学的分析,自我评价与感悟,并总结经验,在以后的说题中扬长避短。 五、例说“说题” 题目: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使用到镍(Ni)、铜、铁等金属。某兴趣小组决定探究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查阅资料】 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盐,并放出氢气。 (1)写出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较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探究实验】(所用金属片均已用砂纸打磨。) 【迁移应用】 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________溶液通过实验也能判断Fe、N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说命题立意 本题是2013年中考的一道化学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对信息加工整合和分析应用能力,在整份试卷中属中等偏难题,预测难度系数为0.75。试题编制坚持能力立意,在注重学以致用的同时,将化学问题置于模拟真实的探究情境之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查。试题中蕴涵了实验观、转化观、守恒观等基本化学观念。 2.说考查知识点 (1)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2)考查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考查学生读取、加工、应用信息能力,(4)考查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设计能力。学生现有的知识发展区: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实验现象的描述等。 学生有待提高的知识发展区:获取、应用信息,实验探究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说分析讲解 (1)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实验探究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基础知识虽然掌握,但不懂得综合应用,没有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缺少自信心和耐心,不懂得找出解题的突破口,解答不完整、不严密。 (2)解题策略分析:在讲解题目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通读全题,获取有效信息,了解实验探究目的,知道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帮助学生回顾相关已学知识点,再引导学生将题干中的信息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新的知识网络,找出解题的关键。 (3)讲解过程分析:讲解本题时,首先,进行知识铺垫。让学生通读全题,知道实验要探究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后,教师跟学生一起回顾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排在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但排在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等规律,总结出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三种方法:三金一酸、两盐一金、两金一盐。然后,回归本题进行解题分析。第(1)小题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盐,并放出氢气”,我们要能正确写出生成物镍盐的化学式和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里要记得提醒学生看清是要写哪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另外通过查阅资料及已往所学知识,我们只能知道Ni、Fe都是排在H前面的金属,它们的活动性顺序无法直接比较出来。第(2)小题将探究金属Ni、Fe、Cu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清楚地提供了用两金一盐的方法来探究,根据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现象,可得出活动性强弱:Fe>Ni,结合第(1)小题的结论,可以得出Fe>Ni>(H),至于金属铜,学生已经知道它不会与稀酸溶液反应,(H)>Cu,综合以上分析可知:Fe>Ni>(H)>Cu,铜片放入NiSO4溶液中表面无明显现象。迁移应用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另一种方法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题目利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另一种溶液来判断Fe、N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因要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而题目中只提到了两种金属:镍和铁,所以所要填写的溶液一定要是含有铜的盐溶液。 4.说指导作答 本题要注意读题,按要求作答,同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完整性,字迹工整、美观,尽量减少涂改,养成良好习惯。 5.说变式与拓展 变式1:在化学实验课上,老师布置: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R是银、镍、铁中的某一种,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的混合粉末,请确定R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 (1)从实验①的现象看,气体A是________(写化学式),则R不可能是________(选填“银”、“镍”或“铁”)。 (2)综合实验①、②现象可知R是________,步骤②的相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3)请将银、镍、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变式2:为探究金属镍(Ni)与铜的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往装有镍、铜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在装有镍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装有铜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镍、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H)>________。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说反思与感悟 (1)本题所选素材既有化学知识内涵,又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认识学习化学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本题有效考查学生对信息地获取和处理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和迁移能力。 (3)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工整,要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梳理知识网络,学会归纳、总结。 (4)不要“就题论题”,需要“借题发挥”,由“一题及一类”的学习,到以“不变应万变”。 (5)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解答综合探究实验题的能力。浅谈初中化学教师的有效问题_金属活动顺序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教师的有效问题_金属活动顺序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