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发展和大进步中促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_农民论文

在大发展和大进步中促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_农民论文

在大发展、大提高中推进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大发展论文,二次创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在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史上出现了鼓舞人心的三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8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颁布实施,国务院召开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中央对发展乡镇企业的高度重视,乡镇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坚决贯彻中央的部署,进一步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实现乡镇企业在大发展大提高中二次创业。

一、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

乡镇企业是广大农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对乡镇企业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认识,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来把握,只有这样,在今后发展乡镇企业工作中,才能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上深刻认识乡镇企业在中国农村这块土地上产生的必然性,深刻理解乡镇企业发展壮大的原由。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同时又指出:“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产品大幅度增加,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到新兴的城镇和新兴的中小企业,这恐怕是必由之路。”“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思想和观点,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是做好乡镇企业工作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和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增量最大、最有活力的一块。“八五”期间,全省乡镇企业平均每年以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发展。1996年,乡镇企业增长总量和质量又有新的提高,产值和实交税金分别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并且涌现了更多的乡镇企业产值过10亿元的县、过亿元的乡镇和企业、过千万元的村,创出了一大批名优产品。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安排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反哺了农业,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乡镇企业对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是不可替代的。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乡镇企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而满足现状,不能因为前进中还有困难而产生丝毫松懈。要切实按照中央8号文件和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发展乡镇企业进行再认识、再动员、再鼓劲。当前,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

第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农民增收减负,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乡镇企业的发展,通过支付职工工资、以工补农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加了集体的积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有力地支持着乡村公益事业的建设,解决了农村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乡镇企业又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治本措施。最近,笔者到江西新余、宜春、萍乡三个地市作了一些调查,凡是乡镇企业搞得好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快,农民负担比较轻,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比较强,干群关系比较好,因此也比较稳定。据统计资料,江西率先达到或接近小康标准的100个乡镇,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4.8%。这表明,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这些乡镇的经济腾飞,为农民实现小康提供了保证。

第二,发展乡镇企业是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第二次飞跃的重要举措。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理论指明了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既涉及到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到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其中最重要一点是要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现在我们存在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农业富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如果都沉积在耕地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难以实现的。可喜的是,乡镇企业已成为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1996年江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338.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19.8%。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农业分流安置的劳动力将越来越多,既可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第三,乡镇企业改变了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缩小了城乡、工农差别,繁荣了整个农村经济。乡镇企业为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乡镇企业起着城乡和工农“结合部”的作用,把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乡镇加工业,通过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保证了粮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强了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乡镇工业的发展也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建设,最直接地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镇、进厂不进城”的转移,沟通了城乡经济、信息和文化交流。在江西一些乡镇企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改变了过去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形成了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新格局,农村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第四,乡镇企业是协调发展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涵。农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是农民小康生活的全部。只有使农民具有良好的精神风尚和文明道德,使农村环境整洁、社会安定,才可算完整意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协调发展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关键是“有人办事”,基础是“有钱办事”。江西许多农村特别是率先进入小康行列的乡村,农民街、小康楼院建设得整齐美观,乡容村貌整洁,社会安定和谐,充满新时代的蓬勃生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有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同时又有坚实的集体经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积累,构筑了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乡镇企业为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符合国情,顺应民意,合乎规律。乡镇企业的重要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坚持不懈地推动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

二、把握乡镇企业的发展走向,找准大发展大提高的增长点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走过了初级积累阶段。在进入二次创业的历史新时期,我们能不能争取大发展大提高的主动权,关键在于能否在新形势下顺应乡镇企业发展的大趋势,牢牢抓住两个根本性转变中蕴涵的机遇和凸显的增长点。当前,宏观环境对我们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态势。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中,市场性竞争日益加剧;在各省市特别是沿海地区越来越快的战略性调整下,区域性竞争日益加剧;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全面驱动下,行业性、规模性竞争日益加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金、科技的争夺也加剧了要素性竞争。要清醒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定信心地把挑战当动力,把竞争当机遇,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的艰苦创业精神,找到自我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是,要在深化改革中增强企业活力,从经营机制上再造新的增长点。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本来就是农村第一步改革的产物。乡镇企业的再次创业,仍然要从深化改革中寻求出路。要把改革当作乡镇企业再发展的动力,把当前改革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完善和创新经营机制上。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下,要因“企”制宜、因势利导,根据不同企业的状况采取不同的转机建制形式,可以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也可以通过租赁、拍卖、联合、兼并等多种办法进行要素组合。从各地的实践检验看,股份合作制已显示出强大活力。由于股份合作制具备了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兼有股份制“资合性”和合作制“劳合性”的特点,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积累,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监督、激励机制,因而决定了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运行效率和生命力。各地要鼓励、引导并在运用中完善和规范股份合作制。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扩大开放中,不仅要引进国外、境外、省外的资金,提高乡镇企业的资产增量规模,还要引进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并注意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嫁接改造。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一批瞄准国际市场、出口成本低、创汇多的乡镇企业。

二是,要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结合起来,从龙头企业的建设上培植新的增长点。农业产业化是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条出路。要鼓励和引导各种经济类型、各种行业和规模的企业介入农业产业化中来担当龙头,这其中,乡镇企业义不容辞,也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实行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可以把农产品的产、加、销连接起来,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连接起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使农民享受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平均利润,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和农业比较效益。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加入农业产业化可以更密切与农业的“血脉”关系,由过去单纯的资金补农转变为促进农业向市场化、现代化发展的带动力量,增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再一方面,就是乡镇企业自身可以在农业产业化中挖掘发展潜力。在大多数工业消费品趋于饱和的买方市场之外,还有一块尚未完全开发的大市场,这就是深加工、精加工的农产品市场。乡镇企业以其跟农业、农民的天然联系,使之比其它企业更容易与农业结成产业链,开发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更容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组织、联结群众进行基地开发。乡镇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担当龙头,演好主角,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是,要大力推进名牌战略,从形成规模上壮大新的增长点。名牌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是经济扩张的动力。过去,卖方市场的产品短缺现象掩盖了很多乡镇企业产品经营上的粗放、品种上的单一、质量上的粗糙等问题。而且前买方市场的出现,迫使我们必须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在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上下苦功,不断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要高起点,把开发新产品的眼光瞄准名特优,创出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站得住、有后劲的名牌产品。要有规模,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优化资源配置,扶优扶强。在上规模上,要着力抓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要抓好工业小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尽快促成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进入“国家队”。对于工业小区要创造条件,逐步实施,不求形式,务求实效。

四是,要进一步搞活流通,从开拓市场上激活新的增长点。在市场需求对生产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的趋势下,开拓市场已是当务之急又是长久之计。不闯市场这道“关”,是绝无出路的。现在,在各地紧锣密鼓打一场开拓市场的攻坚战时,我省仍有一些地区及企业动作迟缓或者办法不多,产品销售率仍在下落,库存继续增多。这种状况必须扭转过来,把大力开拓市场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各级领导要带头研究市场,掌握市场需求和运行规律。当前,要在把开拓市场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的同时,下大力搞活适合城市与农村、本地与外地、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制定灵活的激励政策促销,舍得用优秀人才营销。江苏江阴的“双良”集团是个村办企业,去年一年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利税1.1亿元。在集团的人员构成中,从事科研、生产、推销各占三分之一。他们的经营之道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三、以科技兴企为重点,启动乡镇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乡镇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首先是初级的作坊式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吸纳了大量从农村中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力。虽然这个阶段的乡镇企业生产手段和综合实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低,但完成了乡镇企业最初的积累,奠定了崛起的重要基础。其后是半粗放、半集约的机械化生产阶段。这个阶段,是乡镇企业外延与内涵发展并重、粗放与集约经营并存的重要过渡期。乡镇企业引用机械装备改进生产手段、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创立和运用灵活的经营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乡镇企业的总量规模,确立了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应当、必须、也有条件迈入科技兴企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迫使乡镇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有效投入、强化企业管理,才能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扩张力、竞争力。我国乡镇企业发达地区以及我省领先企业的成功实践,都显示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竞争就是科技竞争。要警醒地认识到:科技兴企是启动乡镇企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从我省实际出发实施科技兴企,关键是要把握好几个重点。

一是,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从各地乡镇企业发展的不同水平、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那些乡镇企业发展基础较好、水平较高、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实现乡镇企业向技术和资金集约方向的转变;另一方面,还必须继续发展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行这种两翅发展战略,既是市场的需要,也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需要。

二是,要把选择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摆在首位。选择什么样的项目,确定怎样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是决定乡镇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大小的前提条件。必须把好选项这个关。江西绿色工业(集团)公司研制开发的“茶色素胶囊”,已作为卫生部推广的新一代绿色药品,其无形资产评估达2.7亿元,集团公司已具备年产2亿粒、产值6亿元的生产规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各地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把眼光瞄准在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高新技术的名牌产品上,把重点放在资源、技术、产业开发的扬优成势上,把重点放在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上。要根据本地的发展水平和农民增收的实际要求,注意把选项同发展农业产业化相关联的农产品加工业结合起来,同覆盖千家万户的资源利用和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同区域性的工业小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三是,要以先进装备和优秀人才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新上、开发高新技术项目,必须依靠先进的硬件和软件作保证。要把发展新项目的投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专利和关键设备的引进上。只有坚持高起点,才能获得高效益。要特别重视强化优秀企业家、优秀科技人才、优秀市场营销人员这三大队伍的建设。据工业普查,江西每百名乡镇企业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0.6人,只有全国平均1.2人的一半。要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型培养和造就乡镇企业人才,下功夫全面提高企业劳动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素质。

四是,要用科学、规范、制度化的管理把乡镇企业引入集约发展的“快车道”。不少地方的乡镇企业包括一些高科技、高起点项目的企业,很多产品在盈亏的临界点上摇摆,其要害问题就在管理。据了解,省外一些乡镇企业生产的水稻抛秧盘,销到我省农民手中的价格每张仅0.58元,而我省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超过了0.6元。如果不能把过高的产品成本降下来,不仅打进不了市场,即使进去了也将被挤退出来。因此,节能降耗、节本增效迫在眉睫,关键又在于企业苦练“内功”,向管理要效益。要把现代、科学的管理成果应用于实际中,重点规范企业的财务、定额、物质等基础管理和专项管理,将关键管理项目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增强企业自身的约束机制、积累机制,使之走上集约经营的发展轨道。

四、领导要善于抓住和解决发展乡镇企业的关键问题

乡镇企业的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农业上台阶、农民奔小康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乡镇企业真正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一项战略重点,切实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乡镇企业”,要善于研究新的情况,抓住关键问题,拿出有效办法。

(一)要把发现、培养、保护、用好人才当作振兴企业的根本大计。乡镇企业的发展大业,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大量事实说明,用错一个人,可以把好的企业搞垮;用好一个人、团结一班人,共同奋斗,可以把倒闭或濒临倒闭的企业救活。在新的挑战面前,市场竞争就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所以,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用人问题,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乡镇企业人才队伍。要特别注重对企业领导者的选拔、培养,让一批政治素质高、开拓精神强、懂经营、善管理、乐于奉献的优秀乡镇企业家脱颖而出,担当重任,通过以“才”引“才”,放手、放心地让企业一把手去组建企业的管理队伍、科技队伍、营销队伍以及职工队伍,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带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对人才的关心、支持、爱护真正体现在具体问题上:要协调各方力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依法保护领导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减轻负担。要注意保持企业法人的稳定,不要因为不当的人为因素而随意调整、变动企业领导。要大胆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营造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积极性的环境。总之,各级党政领导要在用人上大胆而严肃地负起责任,并为企业家搭好施展才能的大舞台。

(二)要高度重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正确的决策就是生产力。在加强对发展乡镇企业的领导中,至关重要的是作好民主、科学的决策。要善于把中央精神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作好决策、开展工作。在规划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按市场需求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在指导上切忌“一刀切”、“一哄而起”的瞎指挥;在工作上服从和服务于总体规划,减少随意性、盲目性,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新项目要认真考察、反复论证、科学评估,工作要扎实,步子要稳妥,做到选准一个上一个,上好一个保一个,讲求实效。在速度上要实事求是,不可要求过高过急,也不允许能快不快、能好不好。统计数字要讲“严肃”二字,虚报数据不对,瞒报同样也不对。各级都要极其负责地以真实情况和数字,为党政领导正确、科学地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要在统揽全局中真抓实干,把“领导”体现到服务中去。乡镇企业是改革开放中的新生事物,在它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生着不少议论。目前,尽管社会舆论出现一些反复,但主流始终是积极的,是尊重事实、健康向上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县乡党政领导要理直气壮地把发展乡镇企业抓在手上,任何放松对乡镇企业领导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加强领导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见诸行动。要把“求真务实”贯彻到做好协调服务上,落实到解决重大问题上,体现到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的实际成效上。

乡镇企业的发展有着辉煌的过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展示了希望的未来。只要我们团结拼搏,以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就一定能够在大发展大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

标签:;  ;  ;  ;  ;  ;  ;  

在大发展和大进步中促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