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景沟古城&东汉辽代将军的官邸_汉朝论文

黑庆壕古城即东汉度辽将军府驻地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汉论文,驻地论文,古城论文,将军论文,黑庆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87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2/j.cnki.xdxbsk.2016-02-003

       东汉永平八年(65),鉴于南匈奴个别贵族成员欲与北匈奴“交通”、叛逃塞外的情势,汉明帝接受郑众的建议,在五原郡曼柏县建立度辽将军府及军事基地——度辽营[1](P2949)。该军事机构在东汉北疆防务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对历史进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对东汉时期度辽将军府的具体驻地,学界专题研究较少。自唐代以来,大约有七种说法,即唐胜州银城县说[1](P110)、唐胜州城西说[2](P2916)、清乌拉特旗说[3](P352)[4](P1294)[5](P233)、清准格尔旗南部说[6](P644)、清准格尔旗西北说[7](P388)、清达拉特旗南部说[8](P234)和清达拉特旗马场壕附近的城圪梁古城说[9](P200),分歧很大。此问题是军事考古学及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探究东汉北疆的边防设施体系及民族分布等问题至关重要,然迄今并未得到真正解决。

       笔者从军事考古学视角观察,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田野考古调查、历史文献、文物资料和野外考察等资料,认为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黑庆壕村西的黑庆壕(又称哈勒正壕)古城,即东汉度辽将军府驻地“曼柏县城”。

       一、从文献记载与黑庆壕古城位置观察

       据《后汉书》载,永平八年“初置度辽将军,屯五原曼柏”[1](P110)。“曼柏”是指曼柏县城,还是曼柏县境,不得而知。有一条记载值得注意: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南匈奴单于安国欲诛师子,师子“乃悉将庐落入曼柏城。安国追到城下,门闭不得入。朱徽遣吏晓譬和之,安国不听。城既不下,乃引兵屯五原”[1](P2955)。师子带其部众逃入曼柏县城避祸,显然得到此区域最高军事长官——行度辽将军朱徽的允许。朱徽又出面劝和,可知其驻地在曼柏城内。据此可断定,度辽将军府在曼柏县城。

       根据《后汉书》关于度辽将军、使匈奴中郎将、南匈奴单于庭的记载,以及《水经注》对汉代五原郡属县空间分布的描述,可推知曼柏县城的空间位置。

       (一)曼柏县城在南匈奴单于庭驻地北方、黄河之南

       东汉在曼柏县城设立度辽将军府的初衷是隔绝南、北匈奴“交通”,阻断南匈奴贵族极少数人员北逃之路。此举措最初源于建武二十七年(51)大司马耿国的建议。《后汉书》载,耿国“上言宜置度辽将军、左右校尉,屯五原以防逃亡”[1](P716)。但直到永平八年(65),度辽将军府才正式建立。《后汉书》:“(永平)八年,遣越骑司马郑众北使报命,而南部须卜骨都侯等知汉与北虏交使,怀嫌怨欲叛,密因北使,令遣兵迎之。郑众出塞,疑有异,伺候果得须卜使人,乃上言宜更置大将,以防二虏交通。由是始置度辽营,以中郎将吴棠行度辽将军事,副校尉来苗、左校尉阎章、右校尉张国将黎阳虎牙营士屯五原曼柏。又遣骑都尉秦彭将兵屯美稷。其年秋,北虏果遣二千骑候望朔方,作马革船,欲度(河)迎南部叛者。”[1](P2949)据此推知,曼柏县城在南匈奴单于庭北、五原郡黄河南。而《水经注》没有记载黄河流经曼柏县附近,可见曼柏县城北距黄河较远。

       那么,南匈奴单于庭在今何处呢?据《后汉书》载,建武二十六年冬,“复诏单于徙居西河美稷,因使中郎将段郴及副校尉王郁留西河拥护之,为设官府、从事、掾史”[1](P2945)。鉴于朝廷下诏与实际迁徙的时间差,可以推知,至建武二十七年(51),南匈奴单于庭才迁入西河郡美稷县。据《水经注》载:“河水又左得湳水口,水出西河郡美稷县,东南流。”[10](P82)可知美稷县域包括湳水上游(今准格尔旗的纳林川)流域,即今准格尔旗西南部。美稷县城,即今准格尔旗暖水镇榆树壕村的榆树壕古城。

       美稷县城是东汉朝廷指定的南匈奴单于庭正式驻地,但南匈奴单于庭也存在流动性。如建武三十一年(55),南匈奴单于去世,“中郎将段郴将兵赴吊,祭以酒米,分兵卫护之”[1](P2948)。永元六年(94),“(朱)徽、(杜)崇遂发兵造其庭。安国夜闻汉军至,大惊,弃帐而去,因举兵及将新降者欲诛师子”[1](P2955)。安国死后,师子立为南单于。此后,“南单于及中郎将杜崇屯牧师城”[1](P2956)。由此可知,南匈奴单于庭并未固定地驻在美稷城,日常也移驻于美稷县城(今准格尔旗暖水镇榆树壕古城)西经牧师城(今东胜区罕台镇城梁古城)至虎泽(今东胜区泊江海子镇阿日善音淖尔)的区域。这一带为东胜梁高地,汉代植被茂密,水草丰美,适于匈奴部众游牧。而且,此区域已发现匈奴墓葬,表明南匈奴确实曾在此地长期活动[11](P86)。因此,曼柏县城当在美稷县城北方,更可能是正北偏西区域。

       (二)曼柏县城在五原郡河阴县城东南、云中郡沙南县城西南

       据《水经注》[10](P76-78)记载可知,汉代黄河自马阴山(今乌拉山)西麓南流而东转后,黄河南岸为朔方郡朔方县和渠搜县。渠搜县以东为五原郡河阴县(今达拉特旗昭君坟镇二狗湾村古城)。黄河过五原郡后,流入云中郡,在黄河弯道内侧为云中郡沙南县(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这表明曼柏县城必定在河阴县城东南、沙南县城西南。

       由上所述,度辽将军府驻地“曼柏县城”在五原郡河阴县城东南、云中郡沙南县城西南、西河郡美稷县城北方,且北距黄河较远的区域,黑庆壕古城恰在此区域内。

       二、从军事地理形势审视

       东汉建立度辽将军府的动机决定着该将军府坐落于控扼交通咽喉、占据地利的军事要地。

       (一)交通路线因素

       南匈奴单于庭设在美稷县城。南匈奴少数贵族成员若与北匈奴“交通”、叛逃出塞,主要有两条路线。其一是沿今东胜梁高地西行,经大城县(今杭锦旗霍洛柴登古城),西北行经朔方郡临戎县(今磴口县河拐子古城),在此渡黄河西北行,过朔方郡窳浑县(今磴口县土城子古城),由鸡鹿塞(今狼山哈隆格乃山口)穿过阴山山脉。东汉永元六年(94)至七年(95),伪单于逢侯叛逃漠北即走此途[12](P155-164)。其二是由美稷县向北,过东胜梁,循河川北渡黄河,再从五原郡稒阳县境北行,出五原塞。

       南匈奴叛众若想尽快出塞,走北线最为近便。因为西线路程约四百公里,且要途经扼守交通干线的大城、朔方郡治临戎县城,渡黄河后尚有三封、鸡鹿塞的阻截。而北线只有百余公里路程,且沿途河谷较宽广,水草茂盛,其中下游地势平坦开阔,适宜游牧部落行走。再者,从北匈奴多次进犯方向看,其主要活动在五原郡之北,叛逃者走北线便于北匈奴接应。那么南匈奴叛众具体走哪条路线呢?

       在上文所述曼柏县城所在区域,有五条源出东胜梁而北流注入黄河的河川。自西向东依次为西柳沟、罕台川、哈什拉川、东柳沟和呼斯太河。其中,哈什拉川河谷最宽阔,恰处在南匈奴单于庭—美稷县正北方,循哈什拉川过黄河即可沿着“稒阳道”出塞。由于东汉省并郡县,此途汉朝据点少,阻力较小,南匈奴叛众北逃当走此线。正因如此,东汉政府若想在军事布局上控扼地利,阻断南、北匈奴“交通”,应设置度辽将军府于今哈什拉川沿岸。

      

       图1 东汉曼柏县城及周边地理形势示意图

       黑庆壕古城恰好位于哈什拉川中游河道东侧300米处,并且,黑庆壕古城南距纳林沟与哈什拉川交汇处(今白泥井镇沟门村)约2.5公里,北距母哈日沟汇入哈什拉川处(今白泥井镇王正壕村西)约12公里,东距母哈日沟约10公里。无论南匈奴部众沿着哈什拉川干流或其支流北行,还是北匈奴渡过黄河而溯哈什拉川南行,皆须途径黑庆壕古城附近。正因如此,置度辽将军府于黑庆壕古城,就能更好地发挥扼制交通咽喉的职能。

       (二)自然地形因素

       笔者曾由北向南及由南向北,实地观察南单于庭至黄河南岸的地形。在这个区域,自然地势自南向北依次为东胜梁、敖包梁、风水梁,路段多为丘陵高地。由风水梁向北至黄河南岸,则地势和缓,无险可守。黑庆壕古城南去风水梁高地2.5公里。度辽将军府驻于此城,可扼守南匈奴单于庭与黄河间的最北一处高地。一旦有警,度辽将军即可陈兵于风水梁南坡,居高临下地阻截南匈奴叛众北逃。

       显然,设立度辽将军府于今黑庆壕古城合乎军事地理形势和政治军事需要。

       三、从黑庆壕古城的布局和规模判断

       黑庆壕古城的平面布局和占地规模符合汉代地方高级军事机构治城的需要。

       笔者对黑庆壕古城进行实地考古调查发现,古城内散见绳纹、菱格纹、麻点纹等砖瓦碎片①。在早年间,该古城内曾发现汉“半两”“五铢”“大泉五十”等铜钱。在古城西侧、哈什拉川东岸发现汉墓群[13](P576)。因此,从黑庆壕古城出土的遗物特点和周边分布的汉代墓群判断,其为汉代城址无疑。

       从城址的平面布局看,黑庆壕古城由内、外两重城圈组成。内、外城均坐北朝南,整体上北偏东50°。内城位于外城的西南部,借用外城的南墙和西墙。黑庆壕古城的这种布局与东汉使匈奴中郎将驻地——美稷县城(今榆树壕古城)完全一致。就黑庆壕古城的空间结构看,内城处于全城地势最高的西南部,呈高屋建瓴之势。西南城角的墙基很宽,应建有瞭望台类设施,以观察该古城周边情况。度辽将军府应驻在内城,曼柏县政府等机构应驻在外城。

       从城址的占地规模分析,据《汉官仪》载,“度辽将军,安帝元初元年,置真,银印青绶,秩二千石。长史、司马六百石”[14](P127)。可知,东汉时期度辽将军的秩级相当于郡太守。实际上,度辽将军在北疆防务的指挥权之大远非郡太守可比。而且,其配置着秩级相当或略高于县令的长史、司马等僚佐,以及部分度辽营士兵与护卫人员等。因此,度辽将军府治城必有一定占地面积,不会太小。经激光测距仪测量,黑庆壕古城外城呈正方形,东墙长518米,南墙长519米,西墙长516米,北墙长516米。内城呈长方形,东墙长241米,南墙长160米,西墙长240米,北墙长158米。可见,黑庆壕古城的规模相当可观,可同时容纳度辽将军府和曼柏县政府两套军政系统。

       此外,黑庆壕古城内、外城的城角宽厚,城墙基宽均在13米左右,夯土层厚9厘米至13厘米不等,散落的夯层土块至今坚固,可见当年此城十分坚固。而且城西300米就是哈什拉川,河床宽达500多米,其东岸耸立着高约40米的陡崖,无疑是一道天然屏障。毫无疑问,此城易守难攻,是汉代军事机构理想的驻地。故永元六年(94),南匈奴单于安国发兵欲诛师子时,后者“乃悉将庐落入曼柏城。安国追到城下,门闭不得入”[1](P2955)。安国始终未攻破曼柏县城,这与曼柏城城墙坚固和地势险要直接相关。

       依上所述,东汉建立度辽将军府的动机,曼柏县城与黄河、南匈奴单于庭驻地、河阴县城及沙南县城的地理方位,黑庆壕古城的战略地位及其周边自然地势,黑庆壕古城双重城圈的空间布局、宏大的占地规模及坚固的城防诸因素皆证明,今黑庆壕古城即东汉时期度辽将军府驻地曼柏县故城。

      

       图2 黑庆壕古城平面布局示意图

       四、余论

       笔者从军事考古学的视角论证黑庆壕古城为度辽将军府驻地“曼柏县城”。而当今学界对东汉度辽将军府驻地的具体定位,以《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观点较为流行。其将曼柏县城标绘在鄂尔多斯高原40°N略北、东胜梁北侧的哈什拉川上游河道东约20公里处[15](P59-60),大体在今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马场壕村附近[16](P63-92)。考察该村附近的汉代城址,可知其相当马场壕村西面的城圪梁古城[9](P200)。

       笔者认为,城圪梁古城并非东汉度辽将军府驻地,而是另有所属,依据主要基于如下三点:第一,城圪梁古城的占地面积太小,不足以作为度辽将军府的治城。笔者曾对城圪梁古城进行了两次考古调查,依据部分夯土地段及汉代砖瓦碎片的分布范围初步判断,城圪梁古城西墙长105米,北墙长159米,东墙长103米,南墙158米②。如此规模的城址作为度辽将军府和曼柏县政府两套军、政系统的治城,显然过于狭小,并不合适。第二,从军事地理形势观察,城圪梁古城位于母哈日沟上游支流昌汗沟西畔。母哈日沟原是哈什拉川一级支流,两河原在今白泥井镇王正壕村西交汇。1946年,因引洪淤地,被人为分开。现今此处两河相距不足1公里。换言之,城圪梁古城位于哈什拉川的二级支流沿岸,并未在交通干线上。假设度辽将军府治所是城圪梁古城,就容易形成南匈奴北逃、汉军尾追之势。反之,若北匈奴沿哈什拉川南行,奔袭至风水梁,再往南有多项选择。城圪梁古城未能扼守交通要冲,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这无疑与东汉在曼柏县城建立度辽将军府以阻断南、北匈奴“交通”的初衷相悖。第三,城圪梁古城相对于南匈奴单于庭而言,处在东北方向。假设度辽将军府治所在此,自南匈奴单于庭北至黄河南岸的区域就会防务空虚,无从发挥其控扼南北交通、阻截南匈奴极少数人北遁的职能。东汉政府深谙此区域的地理形势,绝不会置“度辽将军府”于城圪梁古城。因此,城圪梁古城不符合度辽将军府治所的要求。

       综上所述,黑庆壕古城为东汉度辽将军府的驻地无疑。

       注释:

       ①2015年9月3日,笔者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艾冲教授的带领下对黑庆壕古城进行了考古调查。

       ①2015年9月4日和10月22日,笔者先后两次对城圪梁古城进行了考古调查。

标签:;  ;  ;  ;  

论黑景沟古城&东汉辽代将军的官邸_汉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