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超越: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的调查探析论文

困境与超越: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的调查探析论文

困境与超越: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的调查探析

黄循棱 胡子航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摘 要: 为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的良性发展,通过文献分析、调查访谈与实地考察等方法,审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归纳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开展存在法律法规泛化、社会整体融合观念认识不足以及反向融合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缺失等现实困境。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开展的现实需要,提出优化顶层设计、开发融合体育课程以及建立融合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等突破建议。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残健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1]。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教育的发展是全面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事实证明,提倡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史上的一次飞跃[2]。合理、有效的实施融合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残疾学生的潜能,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融合体育教育是融合教育的重要分支,是残疾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融合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残疾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时间[3]、改善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4]和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5]等,还能增进残健学生间的彼此接纳[6]。作为融合教育本土化的发展产物,随班就读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大力发展。然而,2015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特殊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明确指出,我国随班就读质量堪忧,呈萎缩态势[7]。伴随着随班就读质量问题的凸显,融合体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因此,研究认为,在随班就读工作体系还未完善的同时,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的方式应作为当前随班就读工作发展的一个过渡期。

反向融合是指将普通学生融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8]。它是特殊教育学校实施融合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而且还可以作为随班就读体育工作的延伸来缓解当前随班就读体育工作所凸显出的问题。然而,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现实,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一般是在特定的活动日举办“昙花一现”的活动,如“特奥大学计划”、“特奥活动日”等,其特点是活动时间短且不具有连续性,很难起到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研究以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相关人员的访谈内容,对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发展的现实之困,并尝试提出解困之道,旨在为促进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索。

缺陷连通域标记用到的四邻域规则窗口如图4所示。首先对P×Q个区域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扫描。设相邻两块区域p1和p2存在跨块缺陷, 可表示为C(p1)=C(p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的发展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分析法

研究以“融合教育”、“全纳教育”、“融合体育”、“随班就读”等为关键词,利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等电子资源进行交叉检索资源,检索到至今为止的相关期刊文献、博、硕士论文70余篇,英文文献20余篇,重点阅读分析其中20余篇文献。全面把握国内外融合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此外,浏览国务院、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门户网站,重点阅读相关的政策文件,以了解特殊教育相关政策的时事动态。

2018年,欧米茄发布第12款和第13款全新至臻天文台机心。精准可靠、性能非凡的至臻天文台机心为欧米茄机械腕表的设计与生产提供强大动力。于去年揭幕的欧米茄全新工厂更令至臻天文台认证的测试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1.2.2 调查访谈

农村饮水安全经过了不同的实施阶段,饮水解困至饮水安全期间,工程建设按照人头计算投资补助,工程建设投资不均衡。和顺县地处山区,受益村人口少而且居住分散,工程建设难度大,受人头计算投资补助的限制,工程不能按照所需建设,当时片面追求自来水普及率,水源工程投资压缩较严重,致使水源工程布控不合理,先天性存在缺陷,群众饮水反困现象日益严重,影响饮水工程稳定持续发展。

2.2.3 融合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缺失,可持续发展受限

1.2.3 实证研究

在进行葡萄促成栽培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棚内情况进行适当的灌溉。在这个过程中应用节水滴灌技术,不单可以解决干旱问题,同时还可以随水施肥,更好的均匀灌水和施肥,从而为果农节约时间和成本。在葡萄坐果之后,果农还需要通过结合膨大肥进行充分的灌溉,更好的保证幼果的生长和发育,采收前的15d左右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水分补充,从而防止出现果实开裂的现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特奥融合活动发展的基本概况与启示

“特奥融合学校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一个致力于通过体育及宣教项目帮助智力障碍学生赢得尊重、重拾尊严的体育活动项目,也是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反向融合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2014年7月,由国际特奥东亚区总裁顾抒航女士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上,就关于中美两国高校和中学开展“特奥融合学校”交流的提议得到大会联席主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的一致认可,并由美国国务院主管公共外交和公共事物的副国务卿理查德·斯坦格尔宣布“计划”在中国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在国际特奥东亚区内,共有100多所学校(涵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加入“计划”项目中,包括福建师范大学结对福州开智学校、上海体育学院结对上海市杨浦区杨帆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结对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等。

“计划”在2016-2020年的阶段项目发展目标是,发展300所包涵特殊教育学校、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及同等学历的教育机构来作为“计划”的合作单位,并招募20000特奥运动员和融合伙伴,持续参与到日常特奥融合活动中来。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机遇,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实地考察结果表明,目前福建师范大学与其结对子福州开智学校举办的“计划”,在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适应体育专业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得到长期、稳固的发展,并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品牌项目。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地区的区域特色,并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及需求,打造出的“特奥幼儿运动员计划”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颇深。上海市作为2007年世界特奥会的主办城市,其融合态度相对较高,融合学校计划开展的数量遥遥领先其他地区。

然而,从实地调查与访谈中发现,全国大部分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开展并不理想。从活动时间来看,绝大多数普通学校接触特奥融合活动的时间在1-2年及1年以下。从活动数量来看,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每年开展特奥融合活动的次数在3次以下,甚至一些特殊教育学校领导或教师表示不了解特奥融合活动。从活动内容来看,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仅仅只是凭借多年的特教经验积累来设计特奥融合活动内容,所设计的特奥融合活动内容缺乏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由此看出,在“计划”得到大力发展的机遇下,当前我国特奥融合活动的发展并不乐观。

校企深度融合,对企业来说,可从学校毕业生中选择优秀毕业生充实员工队伍,学校成为企业人才的储备库;对学校来说,可以通过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状况,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由于企业的参与,突出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达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试产该需求全面对接,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在国外,融合体育教育也已被证实对健全学生和残疾学生的发展有共同的意义[9-11],健全学生在融合体育活动中对残疾学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变得更加宽容和更有责任心[12];残疾学生在融合体育活动中学会沟通、学会关心和学会生存[13]。融合体育活动给健全学生和残疾学生带来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是什么阻碍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的发展?

2.2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发展面临的现实之困

2.2.2 社会整体融合观念认识不足,融合体育活动实施乏力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融合教育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中强调:“要大力推行融合教育,不断扩大融合教育规模”[14]。2017年,国务院第16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融合教育”[15]。同年7月出台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融合教育”[16]。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与实施,为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与现实需求产生巨大矛盾的,是融合教育缺乏相关的细则及配套文案。上述的政策文件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融合教育的发展,但都无一例外只是简单地提及“不断扩大融合教育规模”、“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等倡导性、号召性的词语,鲜见更加明确具体、步骤清晰以及可操作性的相关细则及配套方案。现阶段融合教育的相关文件所涉及的内容都是针对普通学校,并未对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开展做出规定。因此,在缺乏制度保障下,特殊教育学校无法为融合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所需的物质、经费等资源,只能依靠协助单位提供一些非常有限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的开展。

2.2.1 法律法规泛化,融合体育活动缺乏保障制度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为了充分发挥这种欲望,同时也为了突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我们经常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学生对于笔者这种教学方式也很喜欢。每逢我们排练节目时,他们都能积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各项任务。如在笔者的一次公开课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外星人驾驶飞碟来到地球这一剧情,扮演外星人的学生那夸张怪异的造型以及含混不清的外星语言,加上其他人物的巧妙配合,这一剧情被他们表演得十分滑稽有趣,获得了听课同行的一致好评。

利用2016年特奥东亚区融合学校领导论坛专题讨论会议、2017特奥东亚区融合篮球系列活动、2017特奥东亚区融合学校领导交流会以及2017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奥融合组比赛的契机,对秦皇岛特殊教育学校、上海市杨浦区辅读学校、银川特殊教育中心、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福州市开智学校、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学校等7位领导、11名老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不同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实施的现状、困境,领导、教师对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的态度,以及不同年龄段融合伙伴参与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活动的动机等,为本研究的选题写作提供客观依据和原始素材。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和福建省福州市开智学校进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三所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制度保障、公民教育等方面提出解困之道。选取的依据为:上海市是世界特奥会的主办城市,四川省是第六届全国特奥会的主办城市,福建省是第二、五届特奥会的主办城市。因此,选取这三个城市来观察融合体育活动,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因为他们的融合态度相对较高。

融合体育活动长效机制是能够保证融合体育活动长期运转并发挥预期功能的一套体系。然而,在对举办过融合体育活动的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对于当前开展融合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运作模式以及如何帮助活动项目可持续发展表示困惑。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为融合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体系。缺失的长效机制,让融合体育活动表面上看似风风光光,实则生命力却异常短暂,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受限,发挥出的功能更是“昙花一现”。因此,我们应立足于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其建立一套可供参考的融合体育活动长效机制体系蓝本,以促进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

从融合教育理念提出伊始,就存在各种争议,融合教育并不是被所有人都接受,即使在一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也并非所有残疾学生都能进入融合学校[17]。通过调查访谈与文献分析结果表明,普校方面,多数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家长对于开展融合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是认可的。但是,迫于学校的升学压力与教学压力等因素,多数领导、教师对融合体育活动的开展选择避而不谈,而一部分家长因担心参与融合体育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持反对心态;特教学校方面,由于融合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太多未知的安全隐患,大部分领导、教师时常抱有“力求稳妥、另可不做”的心态,部分残疾学生家长会因为不了解融合体育活动而产生担忧和不重视。上述调查访谈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类似[18-20]。访谈中还发现,在一些中、小型城市及偏远山区,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家长,甚至是领导,他们对融合教育的目标与愿景表示困惑。可见,融合观念在我国普及程度相对较低,社会整体融合观念认识不足导致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实施乏力。

3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发展的推进策略

3.1 完善法律法规,合理设计制度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是帮助特殊需要学生回归“普通轨道”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应有健全的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因此以教育部、残联为核心的政府部门应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工作的顶层设计,根据现实需要,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制度目标。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工作的顶层设计目标可以从法律制度、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三个维度进行优化:1)法律制度层面。将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提升法律效力;2)组织制度层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工作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残联、教育、卫生等组织机构在推行融合体育活动工作中各自的地位、权限和职责;3)运行机制层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工作的专项保障制度,所建立的专项保障制度应坚持普适性原则,面向全体特殊教育学校,其内容应涵盖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融合体育教师教育、质量评估与评价等。本文认为,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工作的首要制度目标是尽早将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的工作纳入法律、法规体系,使其在开展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近年来,伴随中国国民消费的升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出境旅游作为国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中国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亿3000

3.2 推行公民教育,拓宽宣传途径

中国梦,是包括8500万残疾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没有残疾人这个群体的梦想成真,中国梦就不完整[21]。如果特殊教育学校能够实施融合体育活动,不再将残疾学生隔离在围墙之内;如果全社会人员能够以平等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们,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体育活动,那么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实现体育融合共享,将不再是一个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从学前教育阶段到成年,都应该全面推行各种形式的公民教育,普及特殊教育、推行融合教育,学会关心身边的残疾人,掌握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并能认识到帮助残疾人获得健康、享受生活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中国梦。

宣传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22]。各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宣传不能趋于形式化、表面化。应与媒体加强沟通合作,主动引导舆论。利用好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建立相关的APP、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尝试与媒体和相关社团组织展开群体活动,通过活动自身的吸引力来扩大宣传影响。同时,应鼓励政府部门加大对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的宣传教育与投入力度,拓宽宣传的涉及面。

3.3 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开发融合体育课程资源

现阶段,我国融合体育活动并没有一套具有可供参考的、有理论基础做指引的融合体育活动蓝本,活动开展的方式也主要是以特定的活动日展开昙花一现的活动,活动效果不理想。而在国外,融合体育教育已经开始有组织、有步骤的实施,并取得巨大的成效。因此,若想融合体育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就必须开发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课程体系。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因此,开发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课程应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采取政府及相关部门做指导,高校提供技术支持,适应体育专家、特殊教育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教研团队运作,实现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3.4 构建融合体育活动长效机制,促进融合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

构建融合体育活动长效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应成立以地方残联和教育厅共同指导,依托高校科研技术能力,为融合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指导的技术团队。所成立技术团队的职责主要有帮助指导融合体育活动的内容设计、活动实施、效果评估以及反馈等;其次,应完善融合体育活动工作的激励机制。例如,通过以举办区域性融合体育活动赛事的形式,运动员和融合伙伴共同参与比赛并获得荣誉,同时得到双方学校的认可,以此来激励教师、家长以及同伴参与融合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第三,应强化融合体育活动的区域特色和自我提升的动力机制。如果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那么活动本身的意义就不复存在。特殊教育学校融合体育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如何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当地的体育特色文化来打造属于自身的融合体育活动品牌,通过提升“品牌的效应”来提高自身的驱动力,真正实现开展融合体育活动的初衷,以促进融合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3]。融合教育的开展是对每一个特殊需要学生教育公平的表现,而开展有质量的融合教育是我们正在全力追求的目标。作为融合教育的分支,融合体育活动开展需要得到重视、更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参与。尽管当前我国融合体育活动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完善,但所谓万事开头难,相信通过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立足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与完善融合体育活动的各项工作,真正实现与残疾人共建、共生和共融的和谐社会将不再只是一个愿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 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3):37-42,49.

[3] Kalyvas, V. ,& Reid, G. Sport adaptation, participation, and enjoyment of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physical disabilities[J].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2003,20:182-199.

[4] Hyung-Jun, yun.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and Interaction of Students with Mild Physical Disabilities Placed in Inclusive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J]. Korean Journal of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2014,3(22):43-63.

[5] Kang, Yoo-Seok.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Model for Overcoming Alienation in Inclusiv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 The Korean Journal of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2013,1(19):15-33.

[6] 白瑞霞.融合教育背景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合理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8(1):61-64.

[7]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特殊教育专题报告[EB\OL].2015-11-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1130/151130_sfcl/201511/t20151130_221728.html

[8] 闫寒.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反向融合[J].绥化学院学报,2014,7(34).153-156.

[9] Block, M.E., Obrusníková, I. Inclus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rom 1995-2005[J].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2007(24):103-124.

[10] Obrusníková, I. Válková, H, Block, M.E. Impact of Inclusion in General Physical Education on Students Without Disabilities[J].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 2003(20):230-245.

[11] Klavina, A. Using peer-mediated instructions for students with severe and multiple disabilities in inclusive physical education: A multiple case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2008,1(2):7-19.

[12] Sharpe, M., York, J. & Knight,J. Effects of inclusion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general education classroom; A preliminary study[J].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994(5):281-287.

[13] Buysee, V. & Bailey, D.B. Behavioral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Integrated and Specialized Settings: A Review of Comparative Studies[J].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1993(2):419-35.

[1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16]47号)[Z].2016-08-17.

[15] 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国令第674号)[Z].2017-02-23.

[16] 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教基[2017]6号)[Z].2017-07-18.

[17] 雷江华,方俊明.特殊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8] 张悦歆.普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J].教育学报,2016(3):104-113.

[19] 张玉红,高宇翔.新疆普通学校师生和家长对全纳教育接纳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8):14-20.

[20] 王红霞,彭欣,王艳杰.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融合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1(4):37-41.

[21] 中国残联.《求是》刊发中国残联党组署名文章—《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EB/OL].2014-12-03.http://www.cdpf.org.cn/ywzz/llyj_180/gzdt/201412/t20141231_436110.shtml.

[22] 吴燕丹,王聪颖.资源配置视角下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体育科学,2015,35(3):3-11.

[23] 教育部.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EB/OL].2018-03-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07/zt1807_bd/201803/t20180306_328864.html

Predicament and Transcendence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verse Integration of Sports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HUANG Xun-ling, HU Zi-h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revers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survey interviews and field visit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verse integration sports activities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n China, and concludes that China's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are in reverse integration sports. Activities carry out the predicament of the generaliz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 integration, and the lack of long-term mechanisms for the revers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ctivitie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to reverse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ctivities, it proposes breakthrough proposals such as optimizing top-level design, developing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integrating sports activities.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reverse fusion sports;fusion of the abled and disabled

* 收稿日期: 2018-12-28; 修回日期:2019-03-12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TY071)。

第一作者简介: 黄循棱(199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适应体育、融合体育。

中图分类号: G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65(2019)03-0081-05

标签:;  ;  ;  ;  

困境与超越:特殊教育学校反向融合体育的调查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