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变电运维现场的安全管控制度已经完备,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标准作业卡制度、危险源点分析管控制度均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手段,但这些组织措施的有效性依赖于作业人员的规范执行,层次不齐的人员素质和现场突发的作业环境会埋下安全隐患。而现有变电运维现场的安全防护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相对固定,管控范围有死角;五防装置只能管控常规倒闸操作,无法满足特殊运方及检修操作。因此,如何提高变电站运维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是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迫切难题。
关键词:变电运维;现场作业;安全防护;监控技术
1变电运维现场作业的特点
(1)工作频繁性。在实际的变电运维过程中,其复杂性特点决定了设备发生故障和事故的频繁性,从而导致了需要经常对设备进行检修,也即其频繁性。(2)工作复杂性。通常来讲,变电设备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其性能和结构也各有特点,这就导致运维的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必须过硬,对于不同的设备特点要能够充分把握。在作业时通常会受到恶劣天气和环境的影响,经常要进行露天作业,以及设备内的作业,例如电抗器和大型变压器等,还有些要在电缆沟下进行作业以及立体的作业,这些因素都是变电运维工作具有复杂性的诱因。(3)危险性特点。通常来说,电力生产的危险性导致了变电运维的危险性。而变电运维又经常需要在高压和高空的情况下作业,稍有不慎便会酿成重大事故。根据记载来看,停电检修作业和运行中抢修所发生的事故占很大比例。
2安全防护及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设备防护工作不重视
现在电力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维护的意义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在平时的防护工作中不重视设备的及时维修。另外部分员工对于新式技术设备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导致其在进行运维工作中效率较低。事实上提高设备防护意识不仅能帮助我们节省高昂的设备费用,还能够保障正常的对客户进行供电服务。因为很多企业都没有频繁防护设备的意识,或者是有时候设备出现了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但是没有立刻就进行修理,久而久之设备可能会从一点小毛病经过超负荷运行变成了严重的大问题。
2.2设备监控不及时
在变电运维的过程中,设备监控一定要及时,因为如果设备出了问题就会引发此后一系列的问题,有些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秩序。设备的检修一般来说有固定的次数,必须要按照规定勤加检修。部分工作人员不了解这些维修规定,不知道某些特定的设备在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就可能会遗漏这些需要重点监控的位置。此外有些员工因为不重视设备检查这个工作,间隔很久才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设备可能会带着故障运行,这样就会让设备超负荷运转,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造成惨重的损失。正常来说,设备的检修工作需要每天都进行,甚至一天之中可能要进行两三次检修,这样才能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3变电运维现场作业安全防护策略
3.1加强变电站的硬件设施改造
在电力公司长期以来的发展中,为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促进变电设备的更好工作,经常需要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加班,为此在工作中为保证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电力公司需要制定科学的值班制度,在值班中,安全防护工作的实施需要加强对所有操作工序的详细记录,以确保在变电设备发生故障问题的第一之间能够明确其出事情况的原因。此外,在工作的展开中应该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升级变电设备,促进变电工作的更好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
在变电运维现场的作业操作中,为保证工作的有效展开,需要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全面的应对措施,根据其实际工作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设,与以往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对问题发生的情况以预设为依据制定良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保证现场作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应该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采取演练,提高对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提升应急反应下的问题处理能力,为电力公司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为电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全面防护。
4变电站运维现场安全监控平台设计
4.1作业操作录入
监控人员根据操作人员的操作票信息录入数据建立一次新的工作任务,根据需要,选择巡检模式或跟踪模式,跟踪模式相比巡检模式有报警提示。根据实际的业务选择监控模式控制是否在监控过程中需要报警提示,通过分配相关个人的安全帽来识别对人员的监控,通过分配每个人的操作间隔,将操作人员限制在此区域内,超出该区域时则发出报警。操作时,先点击选择相应的工作帽,然后再点击选择相应的人员就会把选择的工作帽和人员进行绑定。可以选择多个工作帽和为绑定的人员绑定,但一个工作帽只能和一个人员绑定。完成安全帽与工作人员关联后,可设置该工作人员的允许操作区域。在地图上编辑工作间隔,点击操作间隔会出现上一步已经和工作帽绑定的工作人员,然后点击工作人员和当前的操作间隔绑定。如果需要将工作人员和操作间隔进行解绑,点击相应操作间隔然后再点击相应的工作人员即可。
4.2区域显示
监控管理平台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显示不同的区域。平台监控管理人员可以在平台上清晰的看见作业区域的平面图,平台会在平面图上准确的标识出不同的区域,包括禁入区域,可作业区域等,不同的区域将用不同的颜色显示。监控管理平台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实时显示作业人员的方位位信息,以及运动轨迹。使平台监控人员可以在监控室中了解作业人员的作业情况,以及他们所处的物理位置。方便监控人员管理作业人员,以及对现场工作环境的安全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估和判断。监控管理平台将记录所有一作业人员的作业地点,行动轨迹等详细信息,并存储在数据库中。监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管理平台进行历史数据的杳阅,这些数据是以后的问题追溯和数据统计的有效支撑。
4.3危险报警
报警事件包括定位报警和近电报警。作业环境中,会有若干禁入区域。作业人员不得靠近或进入该禁入区域。定位报警指工作人员超出安全工作区域的作业行为,近电报警指工作人员靠近带电体的距离超出安全规范的行为。定位报警同时提示时间、操作人员、坐标等信息,近电报警同时提示时间、操作人员、操作位置、危险距离、危险方向。监控平台实时记录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和运行轨迹,并对位置信息和系统预设的禁入区域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保证作业人员在靠近或进入禁入区域前提前通知报警。报警提醒将通过安全帽来提醒作业人员。监控管理平台的现场监控人员也可以在监控室中看见该报警信息的详细信息如作业人员姓名,位置等。
4.4作业信息提示
监控管理平台通过安全帽实时监测作业人员周围电场场强的变化,并通过一系列的算法计算来判断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当现场作业人员身处危险环境中,平台可以及时控制作业人员头戴的智能近电报警安全帽来对作业人员进行提醒。监控管理平台的监控人员也可以在平台的界面上看见这个突出显示报警信息,快递定位现场施工人员的位置,以及电场产生源的具体位置。
5结束语
电力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确保生产生活的正常展开,需要电力传输工作的稳定展开与顺利实施,在过程中需要确保变电设备的正常运作,因此在日常的运维现场作业中需要加强对其安全防护,加大监控技术的实施力度,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与修补,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斌,张晓静,袁峰.变电运维现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控[J].大众用电,2018,3210:36-37.
[2]吕忠.探究视频监控在变电运维一体化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7,10:17+12.
[3]黄薛凌.变电运维现场作业安全防护及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5.
论文作者:杨镇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作业论文; 人员论文; 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操作论文; 现场论文; 区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