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选拔制度研究_大学论文

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选拔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科生论文,体系论文,世界一流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5)01-0119-06

      DOI:10.14138/j.1001-4519.2015.01.0119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招生制度改革需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如何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实现科学选才的体制机制,是各个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调研了美国六所顶尖大学:哈佛、MIT、普林斯顿、斯坦福、耶鲁、加州伯克利的评价选拔方式。其中前5所为私立学校,世界排名常年位于前10;后1所为公立学校,世界排名常年位于前20。通过对国外一流大学的选拔评价体系、人才选拔理念等方面的研究,希望对我国大学在新的考试制度下招收和培养更高水平的学生有所借鉴和启发。

      一、学业优先、综合考量的选拔评价体系

      1.全美大学的普遍认知:学业成绩及挑战度最重要

      美国大学录取咨询委员会NACAC每年都对全美大学的招生录取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调研对象涵盖了上千所大学。根据调研,NACAC分析了选拔评价体系中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表中百分比表示,认为某项因素非常重要、一般重要、有限重要和不重要的大学数量占所有大学的比重。

      根据表中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我们可把大学招生录取考量因素分为4类。(1)学业水平:大学先修课程的成绩、课程强度、入学考试成绩、平时课程的成绩;(2)综合素质:个人陈述/论文、学术兴趣、辅导员推荐、中学任课教师推荐、班级排名、课外活动等;(3)面试表达:面试、单科科目考试成绩、课外工作;(4)其他特色:SAT II水平考试、毕业考试、作品集。这四类考量因素的重要程度在全美大学的整体考量中重要性依次降低。

      以上数据基本可以体现2012年美国大学招生录取考量因素的重要程度,并且可以反映各项因素在美国大学整体录取过程中所占的权重。另外,NACAC对2006-2012年这7年间,录取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做了详尽的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其中总体趋势为:大学先修课程及强度的重要性最高、且越来越高;所有课程的成绩、即高中的GPA的重要性稳定不变;而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均有所降低,例如班级的排名。其原因主要在于越来越多的中学不愿意对中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因此大量的申请学生并没有班级排名的数据可以提供,大学也只能被迫调低该因素的权重。

      总的来讲,全美大学对于学生的录取影响因素的考量,有以下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1)学业优先,尤其看重大学先修课程的成绩及相关课程的难度。大学先修课程一开始是为了促进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衔接,因为先修课程合格的学生可以换取相应的大学学分,或者免修大学相关课程。可是后来被越来越多地用在了录取环节,成为评价申请者是否优秀的指标。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尤其在诸如“常青藤盟校”这类高选拔性学校里。

      (2)综合考量,同时重视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认为大学并非仅仅培养学术精英,更要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愿意并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而且那些热情、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更容易取得学业的成功和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所以除了学术能力之外的因素也越来越受重视。

      

      

      2.世界一流大学:学业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全面、个人特质鲜明

      NACAC调研数据是根据各个大学性质、招生人数、录取率和报到率进行分类,得到表3所示的结果。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特征基本满足其中每年招生人数少于3000,录取率低于50%,报到率大于60%的情况。对比可以看出,一流大学除了最注重学业成绩外,对其他非学业项,如课外活动、个人特质等更为注重,即认为非学业因素非常重要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大学。

      需要说明的是,报到率大于60%的大学里,认为前两项(大学先修课程成绩及课程强度)非常重要的比例降到50%以下,远比其他大学低,这似乎与我们的结论相悖。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报到率大于60%的学校中,除了包括世界一流大学之外,还包含许多的采取现场报到录取的大学(排名非常靠后的一些院校),它们由于采取了现场录取的招生方式,报到率很高;二是,由后面的统计数据可知,申请顶尖大学的学生的学业成绩都非常的优秀,可以说,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站在同样的成绩线上,成绩的重要性自然有所下降,转而更加关注其他方面的特质。

      

      

      我们从各大学官方数据中获得了斯坦福、普林斯顿、MIT、哈佛、伯克利和耶鲁这6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信息,分析了学术因素和非学术因素在它们招生录取过程中的权重比例,得到表4。

      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在招生录取时首先考量的确实是学术性因素,这也是它们做决定时的最基础性的指标。很明显地,世界一流大学不想录取那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此外,它们同样看重非学术性的因素,这里最主要的是课外活动和个人特质两个方面。哈佛招办主任对此有一句简单的概括:“哈佛喜欢什么都做、什么都能做好的孩子。”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宗教信仰、居住地区等几乎不被考虑,这些则是站在当地的法律及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的。

      3.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生质量:优中选优

      

      衡量世界一流大学新生质量的最客观指标就是新生的学业成绩,也即是新生的高中成绩GPA和标准化测试的成绩ACT/SAT。由六校数据可知,除伯克利外,其余学校录取的新生的GPA大部分都在3.8以上,且ACT/SAT得分在30/2000以上,如表5所示。也由此说明一流大学的新生在学业成绩方面,位于美国中学生成绩金字塔的塔尖。

      我们发现,MIT录取学生的数学成绩为6所大学中最好的,有25%的学生数学成绩是800分满分;而阅读、写作则是6所大学中最低的。由此说明该校录取的最大特质:数学好、具有突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言语表达和写作上的能力稍有弱化。此外,MIT还特别要求学生提交两门科学类的SAT II成绩,这表明MIT尤其注重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MIT在选才时,通过对学生单科成绩的个性化要求,以及对学生其他材料的个性化要求,招收录取到了最具MIT特质的人才。

      二、强调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录取理念

      

      从上文的评价体系可以看出,6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录取理念均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大学对于招生的要求和程序上虽略有不同,各具特色,但又有诸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生源背景的多样性。例如,耶鲁学院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表示“欢迎各种背景的学生,我们要找的是最好的和最有前途的学生,不管是来自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的,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无论来自世界哪个角落里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学生”。又如,MIT很重视各种族和性别的比例。在2013年里被录取的新生中有17%的拉丁裔,5%的黑人/非裔,26%的亚裔美国人,37%的白人。另外还有8%的新生来自海外其他国家。

      第二,强调学生素质的综合性。仅仅有好的成绩远远不够,各一流大学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也有广泛而严格的要求,比如兴趣、好奇心、精力、领导能力以及出色的天赋等。

      第三,考核评价方式较为灵活,除学习成绩外,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量方式相对灵活,除了客观性指标外,还有一定的主观性,比如会考虑是否校友子女、是否是首代大学生等。

      对此,我们总结了几项大学的录取考量因素:

      学业表现。被调研的6所美国大学都将学生的学业表现作为招生录取的首选因素,毫无疑问地优先录取有学术潜力和兴趣的学生。对于学术能力的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大学先修课程的成绩、高中阶段课程难度及强度、学术能力评估考试成绩(SAT、ACT)等几项指标。

      综合素质。学校在招生录取时除了重点考量学业表现外还会考量其他的次选因素,其中包括个人陈述、学生的兴趣表现、参加课外活动和班级排名情况。对于世界一流大学而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也更希望招到更全面的学生。

      性别因素。部分学校为了控制学生性别比例,在录取时会有一定的性别优先。例如,作为一个以理工科见长的大学,MIT的新生中女生占比高达45%,这远远高于国内同样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比如清华2014年录取了史上最高比例的女生,但也仅约34%。

      校友因素。丹尼尔·金在《入学的代价》一书中写道:“在为数不少的顶级大学中,10%到25%的学生都是校友子女,他们的录取比例是非校友子女的2到4倍。例如,布朗大学2010年招生中,其校友子女录取比例为33.5%,而它的总录取比例仅为13.8%,几乎高了3倍。又如,斯坦福大学,2008年后其新生中有22%都是校友后代。”①

      特长因素。体育、文艺及其他特长生在录取时同样有一定优势。众所周知,常春藤高校联盟其实是一个体育联盟,虽然各大学对于体育特长生有声明:招收录取的特长生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但和国内类似,国际性、全国性或高水平运动会及学科竞赛获奖者都会受到美国各顶尖大学招生人员的偏爱,赢得优先录取。

      赞助因素。不可否认的是,毕业于私立高中的富家子弟在报考美国顶级大学时具备很多优势。2012年,美国教育年鉴表明,顶级大学里享受联邦贫困资助的学生比例正在下滑。而当前,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大学捐赠减少,招生办面临很大的压力,不得不接受那些可以给学校带来资助的学生。

      教工因素。绝大多数大学教师和管理者的孩子都享有优先录取权,这种入学减免是大多数大学给其员工子女福利的一种形式。

      

      首代因素。被调研的6所美国顶尖大学都表示,在录取决定时会考虑是否是该家庭首代大学生,其合理性在于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阶层的流动,另一方面若申请者在家中没有高学历的长辈的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则足以证明其优秀的潜质。

      根据相应的文献资料及工作经验,本文对上述优先原则进行简单的权重估计,表中星级越高代表影响权重越大。

      通过上述调研,我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选拔方式有以下特点可供我国高校比较和借鉴。

      其一,学业优先、综合考量的选拔评价体系:世界一流大学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评价标准基本上可概括为学业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全面、个人特质鲜明。大学决定是否录取学生时,最基础性的指标仍是学业成绩,包括大学先修课程的成绩、入学考试的成绩、学业能力测试的成绩、所有平时课程的成绩、单科科目考试成绩等。此外,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喜欢什么都做、什么都能做好的孩子。同时,也非常重视个人陈述、学术兴趣、中学任课教师的推荐信以及面试、作品集等能反映个人特质的材料。

      其二,招生录取理念方面,注重人才的多样性、注重文化的多元性;考量学生的学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外,也会考虑其他因素,如特长、性别、国籍、种族、是否是校友子女、是否带来赞助、是否是“首代”大学生、是否是教工子女等。

      目前,我国新一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即将开始,各个高校也都面临着选拔目标、选才方向、选拔方式、招生政策等方面的全面变革,我们需要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特点,创造性地实现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机制。

      ①丹尼尔·金.美国顶级大学招生标准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姜天海,张潇方译.中国教师,2011,(23):69-72.

标签:;  ;  ;  ;  

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选拔制度研究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