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芳 封月勤(北海市中医医院 , 广西 北海)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伤科黄药水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液外渗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
对照组用50% 硫酸镁湿敷患处; 观察组采用本院研制的伤科黄药水湿敷患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 ,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伤科黄药水对静脉输液外渗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关键词】伤科黄药水;静脉输液外渗;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188-01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题,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有关;轻者表现为局部组织红、热、痛,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 、引起机体局部软组织损伤,增加病人痛苦,也是引发护理纠纷的关键因素之一[ 1]。我们运用本院自制的用于骨折病人消肿的伤科黄药水,湿敷治疗输液外渗后软组织局部肿痛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骨科2 个病区 2014 年 1 月 ~ 2015 年1 月静脉输液外渗患者, 共120 例,男72 例,女48 例,年龄60 ~ 92 岁,按单盲随机化原则, 随机编号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 例。外渗部位均为四肢, 局部肿胀直径 >2. 5 cm;导致发生外渗的药物有抗生素、高营养液、中药制剂、脱水剂等,治疗组患者局部外敷伤科黄药水,对照组患者局部用50% 硫酸镁湿敷。将两组分别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立即停止输液,换部位穿刺,并根据分组采用不同处理措施;观察组: 用4 层纱布 1 块, 浸于伤科黄药水, 拧至以不滴水为宜, 覆盖于患处, 湿敷范围超过水肿边缘2 cm,采用保鲜膜包裹并用胶布固定,每隔2-3 小时更换一次,待局部肿胀消退, 停止湿敷。对照组: 用4 层纱布 1 块, 浸于50% 硫酸镁溶液, 拧至以不滴水为宜, 覆盖于患处, 湿敷范围超过水肿边缘2 cm,采用保鲜膜包裹并用胶布固定,每隔2-3 小时更换一次,待局部肿胀消退, 停止湿敷。均将患者患肢抬高于心脏20 ~ 30cm,促进静脉血回流。患者下床活动时避免患肢下垂姿势,以免因重力作用加重水肿,湿敷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的颜色、疼痛的程度、红肿情况;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温和的语言主动安慰患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介绍湿敷的作用、目的和意义,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操作时动作轻柔。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1.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后肿胀、疼痛等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1.3.2 疗效判断标准 分治愈、有效、无效三种。治愈: 24 h 内全部水肿完全消退,淤血疼痛消失,血管行径显露、弹性恢复; 有效:48 h 内水肿消退,淤血疼痛消失,血管行径显露、弹性恢复; 无效:水肿消退时间>48 h,仍有淤血、疼痛,血管弹性恢复慢[2]。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见表1)表1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效果比较 [ 例 % ]
注: 与对照组比较,① P< 0. 053 讨论现代医学认为输液外渗肿胀机理为:(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这种致炎介质如果未得到及时控制和( 或) 消除, 炎症介质作用超过了机体的自我再生和修复能力,导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甚至器官功能障碍[3]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3)液体静压增加。(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中国传统医学认为, 输液引起静脉穿刺伤及局部脉络血行不畅而成瘀,淤血阻滞不通则痛,淤血内蕴致发热,局部发红。筋脉破损,血溢脉外, 恶血留内, 气血凝滞, 流通不畅, 血行之道阻滞不通, 造成气血运行失常, 不通则痛。瘀积不散, 瘀血积于皮肤腠理则肿。《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气伤痛, 形伤肿, 气伤形也; 先肿而后痛者, 形伤气也”。其病机皆为“形伤肿、气伤痛”。治宜消肿止痛,散瘀通络。
病人发生液体外渗时,护士常常选用50% 的硫酸镁局部湿敷50% 的硫酸镁可以显著改善外渗局部的血液循环 阻断神经肌肉传导松弛血管平滑肌 促进血管扩张 从而减轻炎性反应,但值得注意的是50% 的硫酸镁只适用于等渗和低渗性溶液的外渗处理。
罗小珍等人[4]应用吊钟花及红砂糖混合外敷,刘万清[5]应用新鲜鱼腥草外敷, 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在治疗输液外渗的消肿止痛领域中具有良好疗效。但许多中药需临时配制、混和,操作不便。寻求一种取材方便、操作简易且对绝大多数的药物外渗均有效的护理方法将给护理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也将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我院伤科黄药水主方为:石膏、大黄、公英、地丁、黑老虎、两面针、徐长卿、红花、苦参、防风、泽兰、黄连、黄柏等。具有活血散瘀、通经、凉血、消肿、清热、解毒、润燥、止痛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解除微血管痉挛,增加微循环的流速和流量 消除局部静脉血液淤滞,改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能迅速消散局部炎性渗出,消除局部水肿。
4 小结伤科黄药水治疗输液外渗,可明显减轻外渗部位的肿胀、疼痛,病人感觉舒适,容易接受、且该方法使用方便、费用低、效果好、起效快 、无副反应 、为临床输液外渗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1] 郭丽娟. 程序化静脉输液预防化学性静脉炎[ J] . 护士进修杂志,2005, 20( 1): 82.[2] 杨凌辉,曾凤,荣天英,等. 中药涂膜用于静脉注射外渗的临床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1997 ,32 (8 ) :457-458.[3] 杨娟月,张志国,肖辉,等.蜈蚣油外敷治疗输液外渗所致肿痛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1,33: 3 - 4.[4] 董新寨, 艾永宁, 李跟娥. 地塞米松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与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对比研究.[J]. 护理研究,2011,25(7):1837.[5] 刘万清. 新鲜鱼腥草外敷在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3,2(5):517.
论文作者:陈延芳 封月勤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5
标签:伤科论文; 局部论文; 外渗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硫酸镁论文; 药水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