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反思论文_王维平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反思论文_王维平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214251

摘 要: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标准不断推新与完善,对高中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得以综合提升。但教学理念、教学投入、教学方式及课程评价等都存在缺陷,针对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对应的改进措施十分重要。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现状 改进措施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理念陈旧。虽然,新课标要求教师从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但是在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较大部分的教学者仍无法顺利实现角色转变,体育教学课堂仍旧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中。

2.教学投入不足。学校对体育老师的定位不足,学校总认为体育是学校教学的附属学科,只要开设就行,对体育老师的津贴与学校其他老师低很多,课务之外的工作量补贴能省则省。工作得不到肯定的情况下,积极性可想而知。

首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论对于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而言,对学生的升学率抓的比较紧,所以高中文化知识教育才是重中之重,所以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文化课程上,对于体育课关注缺失,各种考试挤占了体育课时,阻碍了课程教学的连贯性,影响了模块教学的顺利开展,模块教学没有了终极目标,致使教学改革无法持续推进。其次,对体育设施投入不足。目前高中体育课程仍以传统的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为主,缺少网球、跄拳道、游泳、舞蹈等时尚课程。虽然实施了模块教学,但是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有效配置。违背意愿的做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模块选项教学的初衷不能实现。

3.教学方式僵化。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身体综合素质,提高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而且对于个性塑造、激发潜能和培养社会能力都大有裨益。对于处于高度压力下的高中生而言,体育活动对其生活和学习都能起到重大促进作用。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体育教师无法开放思想,充分发挥自身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部分体育课堂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心理,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敷衍,甚至厌倦的态度,体育课变成了走过场。

二、高中体育教学改进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立足新课标,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快乐教学为宗旨,牢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学重点由技能传授向素质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由课堂统治角色转变为课堂参与者,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爱好,力求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2.加大教学投入,提升教师信心。政府和学校要在确保升学率稳定的同时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充分认识到新教改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真正将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高中生日常学校和培训的重要内容来抓。相关部门和学校应立足教学发展实际需求,增加高中体育教学设施经费的投入,抑或设立体育教育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及时将教学设备更新,在能力范围内,努力为新增教学项目创设一定的基础条件,以此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这对于新课标的持续推进有重大促进作用。

学校应强化专业师资力量,加大对于体育教师培训的投入。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各项培训,努力去钻研新的教材和课程标准,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更新课程知识结构,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方式方法和手段,力求精益求精。同时,在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联系日趋紧密,体育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应懂得哲学、美学、社会学、医学及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3.改良教学方式,强化教学质量。第一,要注意课程设计。在体育课程设计中,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预期目标,制定准确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保证模块间的恰当衔接,教学课程设计更好、更有效地分层次实施!在教学设计上,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第二,要丰富教学手段。体育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活”,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篮球为例,课堂语言的讲解无法直观将动作要领呈现给学生看,充分利用多媒体影像进行慢动作演示,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进行观察,揣摩各个环节的要点,反复记忆、操练,更加有效地掌握动作要领。第三,要扩展课外学习。模块教学要求高中体育教师敢于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摆脱落后教学方法的绳索,大胆将课堂教学扩展至课堂之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带入社会的大课堂。

参考文献

邓国良 体育新课程改革阻力的文化思考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6),113一116。

论文作者:王维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反思论文_王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