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供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论文,物流论文,我国论文,金融论文,供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流金融服务是物流与资金结合的产物。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要求农村金融支持系统将社会储蓄资金转化为农村物流建设的投资,提供适应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与发展的金融产品。因此,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农村物流金融体系,以满足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需求。
一、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供给短缺的成因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农村信贷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需求。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供给存在着严重的短缺。造成主要农村物流建设项目的金融供给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1)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地撤离农村,支农功能趋于弱化。为了风险防范和经营效益的提高,1998年至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共撤并3.1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单一化,农村金融市场日益垄断化。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流出的资金估计达3 000亿元,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0%,并从农村吸收了大量的资金,将其更多地投向了高回报的产业和地区,致使国有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趋于弱化。
2)农村信用社呆账包袱沉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农村信用社商业化经营倾向严重,使大量资金流向收益率较高的城市或非农部门,真正需要贷款的农户和农业企业难以得到贷款。同时,农村信用社由于缴纳存款准备金、转存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也使资金大量流出农村。2000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平均每年转移资金2000亿元左右,到2002年底,全国有53.46%的信用社已经资不抵债,金额达1 779亿元。农村信用社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需求。
3)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太窄,难以承担政策性金融的重任。我国目前惟一政策性的农发行,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但由于粮棉企业贷款后,没有还贷的激励和压力,容易产生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加上历年财政承担其资金负担,拨补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向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借款筹资成本上升,亏损十分严重,中央银行不能回收再贷款资金,因此农发行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
4)邮政储蓄分流农村金融资源,削弱金融支农的应有力度。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存贷业务网点的收缩,农村金融资源开始向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集中。邮政有近3.2万个营业网点吸收储蓄,年吸纳存款储蓄额度从1998年的557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 865亿元。邮政储蓄只储不贷,资金转存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流出了农村。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金融机构以再贷款方式将部分资金返还农村,但规模十分有限,远远不能补偿流失的农村资金,削弱了金融支农的应有力度。
5)民间金融组织缺乏管理规范,易引发局部金融风险。民间金融组织筹资和用资成本高,加大了借款方的生产经营成本,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基金会关闭后,由于农信社服务不能适应小额农贷,且农民信用能力差,加之缺乏规范的运作机制,导致高利贷在农村盛行,引发局部金融风险。农民子女上学、婚丧嫁娶需要现金,虽向亲朋之间借贷可解决急需,但面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资金不足仍是杯水车薪。
6)农村保险业的停滞倒退,无法满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82年开始承办农业保险业务,2002年,中国农业保险收入仅占农业增加值比重的0.043%,平均每个农民缴纳的农业保险费为2.6元,获得的农业保险赔款仅1.8元。由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较大,农业保险技术复杂,保费率低,又缺乏相应政府补贴,加之商业保险机构对农业保险的萎缩等,导致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停滞。虽然民政部门实施农业灾害救济,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商业方式推进的农业保险,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需要。
7)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开发和运用不够广泛,不能满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需求。新型的物流金融产品如物流银行、融通仓、保兑仓和物流保险等,由于农户和农业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分散风险机制不健全,土地承包权抵押难度大,又缺乏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提供担保;加之农业保险萎缩,一遇到自然灾害,无力归还贷款,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致使现代农村物流建设对金融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2]。
二 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需求态势
(一)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需要农村金融支持系统提供巨额的资金[3]
在农产品运输方面,国家及各省市政府虽然投入了巨额资金改造铁路于线、修建高速公路,改造县、乡、村道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输网络。2004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43万公里,增加15.49%;同时我国的货运量也在增长,如2004年达到1 706 412万吨,增长9.29%。[4]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道路硬化率较低,基础水利设施不完善,致使我国农产品流通极不便利,且农产品的鲜活特性使得农产品在城乡之间的运输损耗非常大。加之农村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整个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土地、劳动力、科技、金融、信息等要素市场还未真正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运输、装卸、加工、包装、整理、配送、仓储、信息处理等设施的建设;要求我们建立农村物流的区域合作,包括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人才培养等。这些建设需要金融支持系统提供巨额的资金支持。
(二)农村物流建设需要农村金融支持系统来承担巨大的风险
我国地域广阔,农产品分布面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产品的季节性强,且市场供求信息不畅等,这些使得其经营存在很大的风险,从而给我国农村物流也带来很大的风险。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竞争加剧的农产品市场下,如何减少风险、赢得更多的利润是一个难题。而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管理在抗御风险方面被广泛关注。农村物流的风险除自然风险之外,还包括农副产品的市场风险(价格风险)、农资的质量风险和供应延误风险,储运公司还将承担鲜活产品的储藏风险、运输风险等等。要避免和减少这些风险,不仅需要依靠国家强有力的农业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需要加强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此外,由于农户贷款不能提供有效的担保,放款人对贷款人的违约损失预期较大,影响了资金借贷合约的达成,所以在完善担保业务方面,都需要农村金融支持系统来承担巨大的风险[5]。
(三)我国农村第三方物流建设也需要金融支持系统给予巨额资金支持和保障
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基础上,并由独立性、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在特定的时间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符合需求者业务程序要求的、独特的新型物流服务。我国农村第三方物流现代化水平低,契约制度不完善,物流设施落后,信息化、专业化人才短缺。面对现代物流的全球化、网络化,使超越时空限制的结算及支付等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强。因此,要实现并不断拓展我国农村第三方物流的金融服务这一目标,给金融支持系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需要金融支持系统给予巨额的资金支持和保障[5]。
(四)农村物流建设需要农村金融支持系统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建设几乎处于自然发展之中,国家没有一个总的发展战略、方向以及政策措施,面临一个无序、不公平的竞争,一个交易不公开、操作不规范的市场,物流企业存在巨大的物流风险。虽然现在我国农村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但是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农膜、农机、农用电力等包含的增值税税额得不到抵扣,农户还有隐性的间接税收负担,这不利于农村物流建设的发展。因此,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也需要得到政府税收的扶植,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需要政府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农村物流建设,获得农村金融支持系统全方位的支持。
三 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供求矛盾的化解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农村物流建设早已被列入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为了化解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与金融需求的矛盾,必须建立完善我国农村物流金融体系。
(一)建立健全农村物流银行体系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要继续深化改革,建立现代物流金融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拓适应我国农村和农户需求的农村物流金融业务,如结算、汇兑等,为农民提供安全、快捷、简便、低成本的物流金融服务。农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存款要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物流信贷,避免过度地转移农村经济发展所紧缺的资金。农业发展银行要承担起农业政策性贷款的重任,为农户和农村物流企业基本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提供资金,切切实实对农业进行保护,保护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农村信用社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应顺其发展路径改为商业性金融,对合作性坚持比较好的继续进行规范,规范成真正农民群众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邮政储蓄机构成立邮储银行,把从农村地区吸收的资金以贷款形式发放到农村和农村物流建设中去,在相对贫困地区形成合理的资金流,以激活当地农业经济。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与国有银行进行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使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合理布局。还要正确引导并规范民间金融组织,有力地打击农村的高利贷,建立健全农村物流银行体系[6]。
(二)发展农村物流金融市场和农村物流保险业
农村物流金融市场和农村物流保险业的发展,将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农村间接融资占的比重过大,银行风险集中,这要求我们必须完善相关的法规,发展农村各种投资基金和多种信用形式。另外,鉴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农村金融市场应优先发展农村货币市场,如同业拆借市场、票据承兑贴现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等,以便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农村物流金融市场能够健康发展。同时加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扭转目前农村信用社利率只上浮不下浮的状况,打破农村信用社经营上的垄断,让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利率。在农村物流保险业方面,农村物流特别是农业生产面临着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稳定和农村物流建设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农村物流保险可以由国有的保险公司开展,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和金融的一体化,农村物流企业的运输和搬运活动的风险、储备和库存活动的风险、生产和配送活动的风险以及其他服务活动风险,必须建立农村物流保险信息平台,订立“一揽子”物流保险合同,实行物流保险会员制,对物流作业中不同的标的和风险,选择相应的物流保险险种,转移和减少物流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三)加强金融创新意识,提高农村物流金融工具创新能力
近年来,由于金融及物流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很多新兴的物流金融工具。金融创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我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农村物流金融工具的创新,如物流银行的仓单质押融资,货主(企业)把货物存储在物流公司仓库中,然后凭借物流公司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物流公司代理监管货物,这样将银行与企业之间有机结合,既解决了物流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又保证了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有效地避免了物流金融风险。融通仓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可信赖的质物监管,帮助质押贷款主体双方良好地解决质物价值评估、拍卖等难题。保兑仓业务通过制造商、经销商、农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农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农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但目前我国在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中,这些新型的物流金融产品开发和运用还不够广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金融创新意识,提高农村物流金融工具创新能力[7]。
(四)建立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加强农村物流金融体系监管
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就列入了我国“十五”规划整体蓝图,同时全国各个地区也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物流规划,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建设区域性物流金融中心。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以沿江、河、海、铁路、空港为中心,物流企业为主体,地方政府,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均作为股东参与,其他的法人或自然人均可作为股东的农村物流金融中心。通过“中心”吸引地方政府作为股东,有效地利用政府的优惠和倾斜措施;通过“中心”吸引银行、保险机构作为股东,能有效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解决农村物流企业融资障碍,并且还可利用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防范农村物流金融企业风险。建立农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2],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物流金融体系的监管[8]。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各方风险共担,发挥各方优势,又约束各方行为;才能使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需求;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标签:金融论文; 农业保险论文; 农村物流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物流金融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农村论文; 三农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