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淮安 223300
摘要:糖尿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且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饮食习惯不断改变及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发病率不断升高。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群日趋年轻化,糖尿病若未得到及时的对症治疗,病情会呈现进行性加重。本文通过查阅糖尿病诊疗指南、文献,对初诊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和口服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了三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具体品种,为该类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可为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规范选择药物,以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好治疗。
关键词: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方案;胰岛素;药学监护
加强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胰岛素治疗,可以使糖毒性和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造成的损伤作用得以减少,使胰岛β细胞负担得以缓解,使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得以显著性的改善,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得以增加,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良好的预防或者延缓作用。短期胰岛素可实现快速降低血液血糖含量的效果,具有强化治疗作用的同时[1-2],可恢复部分残存胰岛功能[3],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远期预后效果较为显著[4]。但有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是高效药,需等到病情严重时才予以选择。患者对胰岛素的来源、种类、剂型不了解,甚至有些医生对胰岛素的种类也不是太清楚,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对初发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以及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初诊T2DM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前糖代谢和脂代谢状态更差,应用胰岛素达标时间更快,剂量更小,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异。目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得到比较肯定的支持,早期给予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对后期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型糖尿病为进展性疾病,补充胰岛素治疗为临床上降低血糖、延缓疾病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1、资料与方法
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通过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搜索近五年内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药物治疗指南、中国专家共识、国家或省市卫计委下发的临床路径、药品说明书、专业书籍等参考文献:资料,通过小组讨论与咨询法(包括1名内分泌专科医生)按照2型糖尿病的基本特点、临床表现、基本用药方案的步骤以及药物的特性,确定了对初诊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和口服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的具体方案和具体品种,为临床使用提供了简单、高效、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具体的使用注意事项,可将用药品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2、结果
2.1评价标准 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5]。口服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是指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应用口服降糖药曾经有效,但随着时间推移,应用包括磺胺类降糖药在内的3种以上足量降糖药血糖仍不能达标者[6]。血糖达标指: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末梢血血糖小于7mmol/L,餐后2小时平均血糖小于10mmol/L[7]。低血糖的标准:末梢血糖小于3.9mmo/L。治疗上在强调降糖的同时,还要观察血压,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质指数等各项综合指标的达标。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胰岛素纠正高血糖状态,对缓解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抑制及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预后均有显著效果[8][9][10]。
2.2 适用人群
(1)新诊断的T2DM患者,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或空腹血糖(FPG)>11.1mmol/L同时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启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病程越短,诊断时HbA1c和FPG越低,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往往能获得更好的胰岛功能改善,更高比例的患者获得临床缓解[11]。
(2)已诊断T2DM(具有一定病程)且正在接受降糖药物治疗,因血糖显著升高或血糖波动较大,需短期内纠正高血糖或严重血糖波动状态的患者,包括:①≥2种口服降糖药最大耐受剂量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HbA1c>9.0%者;②已经使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且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治疗3个月以上仍然血糖控制不佳(HbA1c>7.0%)或反复发生低血糖者,以上情况均可考虑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以下人群不推荐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肥胖、低血糖风险高的T2DM患者。
2.3 治疗方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包括基础-餐时胰岛素注射方案、CSII以及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方案。
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及CSII均可以很好地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患者住院期间优先推荐基础-餐时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胰岛素泵(经济条件较好者)方案,其优势是能够使患者血糖安全、快速恢复到稳定达标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治疗满意度高。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可继续使用二甲双胍或α-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后选择是否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1)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即每日睡前注射1次基础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或中效人胰岛素),具体品种可选择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德谷胰岛素注射液,再加上3次餐时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或短效人胰岛素),具体品种可选择人胰岛素或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优泌乐)。人胰岛素易产生抗体,餐后血糖不好控制。
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能较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是比较经典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获得有效血糖控制的同时也更经济。该方案一般使用3-6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初始剂量设定和剂量调整:在保持相对恒定的饮食及活动量的情况下,可根据患者体重、病情、生理需要量等估算胰岛素的初始总剂量:初始每日总量(IU)=体重(kg)×(0.4~0.5)(IU/kg);基础胰岛素占全天总量的40%~60%,余下部分按可按1/3、1/3、1/3或1/5、2/5、2/5的比例分配三餐前注射。
(2)CSII:即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或短效人胰岛素)的方式,通过个体化的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胰岛素设置,最大程度地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达到更好地控制血糖的胰岛素治疗方法。其中速效胰岛素效果更佳,常规浓度为U-100(100U/ml),多用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优泌乐)、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
对于新诊断T2DM患者,CSII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ultiple dailyinjections,MDI)在血糖控制及糖尿病临床缓解率方面无显著差别[12],但CSII低血糖发生风险更低,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医疗费用稍高。
初始剂量设定和剂量调整:此前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初始每日总量(IU)=体重(kg)×(0.4~0.6)(IU/kg),基础输注量占全天胰岛素总量的40%~60%,餐前大剂量按照1/3、1/3、1/3分配;可按照以下标准衡量是否应该调整胰岛素泵剂量:①30原则:每餐前血糖与前一餐餐后2h,血糖相比改变<1.7mmol/L(30mg/dL);②50原则:每餐后2h血糖与同一餐前血糖相比改变<2.8mmol/L(50mg/dL)。
(3)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方案: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是一种简单的强化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注射方案。当HbA1C比较高时,使用每日2次。有研究表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的强化治疗方案较每日2次治疗的血糖达标率更高,两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和体重改变无明显差别[13]。可对于已经基础-餐时胰岛素注射方案(3+1)使用一段时间后给予应用,可减少打针次数,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讨论
2 型糖尿病(T2DM)临床发病率近年呈持续增长趋势,系一种可遗传轻度可逆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包括基础-餐时胰岛素注射方案、CSII以及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方案。
临床胰岛素制剂种类繁多,临床医生更侧重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药物选择上易于混淆,该文章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口服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提供了简单明了,效果较佳的药物选择方案,用药前先要对患者用药进行正确的评估,是否符合用药指征,对所用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进行评估,关注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药师可根据相关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等结合药物作用特点为临床提供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建议,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参考文献:
[1] 杨雪.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 34 例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3(2 下半月):37-38.
[2] 宗晓春,董陆玲,高春斌.3 种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12):1372-1374.
[3] 李冬萍.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 2 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9):1373-1374.
[4] 曹慧,韩淑艳.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 2 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1):12-13,33.
[5]史轶蘩.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304~1316
[6] Riddle M.Combining sulfonylureas and other oral agents[J].Am J Med
2000,6(108):15s~22s
[7] 李光伟,王金平,陈川,等.成人糖尿病发病模式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5):914~917
[8] 姜秋艳,赵赜,徐静,等.不同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及B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11(4):166~167
[9]陆莹.多种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及B细胞功能的不同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6(8):31~32
[10] 张明贤,吕全兰,王冠正.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7)
[11]李延兵,曾龙驿,时立新,等.早期强化治疗对不同血糖水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9-13.
[12]Weng J,Li Y,Xu W,et al.Effec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beta-cell function and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a multicenter randomised parallel-group trial[J].Lancet,2008,371(9626):1753-1760.
[13]Yang W,Ji Q,Zhu D,et al.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three times dail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a twice-daily regimen,without increasing hypoglycemia,in Chinese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on oral antidiabetes drugs[J].Diabetes Care,2008,31(5):852-856.
论文作者:王昕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胰岛素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方案论文; 胰岛论文; 剂量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