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血站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的检验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医生进行治疗的主要依据。补充检验的质量,也可以保证后续整个医疗过程的质量。而现在,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还不能得到保证,经常会出现实验误差。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水平的进步,本文对血液检验样本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际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床;血液检验;标本
前言:
一个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是保证后续医疗过程的重要前提。在采集血液标本时,主要包括采血前的准备工作,采血时的过程,以及采血后标本的处理及运送等环节。应该针对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影响血液检验标本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病人本身的原因,其次,跟相关人员的工作意识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对二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血液检测标本出现低质量的情况分析
1.1血液检测标本的溶血现象
血液检测标本的溶血现象大多出现于儿科,由于婴幼儿患者的血管较细,所以在采血时大多采用颈动脉。但采血的难度仍然很大,溶血,发生率很高。此外,在中风的老年内科,溶血的发生率也较高。标本溶血之后,会影响整个的检验成果,由于溶血现象使红细胞的成分进入到血清之中,血清中某些物质的浓度相应的会增加,所以最终的检验结果就没有参考价值。
1.2血液检测标本的脂浊现象
血液检测标本的只能现象,大多是由于脂肪类食物所产生的。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病人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去饮食,在采血之前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另外,有一些肿瘤科和肾病科的患者,由于需要高热量,所以会输注一些脂肪酸和脂肪乳。如果发生脂浊现象,会严重的干扰其他项目的检测,而且对血液的粘度也有影响,会严重的降低血液检测标本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血液检测标本的凝血现象
凝血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标本的采集或采集后的处理过程不规范,采血完成之后,如果不添加正确比例的凝血剂,或者没有将血液与凝血剂混合均匀,则会导致产生凝血现象。如果工作人员的抽血速度过慢,也会使血液产生凝固。另外,如果血液采集之后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也会使血液发生凝固现象。在采血过程中,很多影响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原因都是由于相关人员的操作不当。目前,很多,检验科并没有科学的检验体系,在采血阶段和送检阶段之间并不能很好的进行连接。而在一些地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需要得到加强,有一些医务工作者在操作流程时并不严格,在处理一些细节时,并不能认真仔细。有一些微不足道的步骤,也会选择的忽略,这会使工作的质量大大降低,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
2.提高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方法
2.1 采血前病人所需注意的事项
在采血进行前,为了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一定要告诉病人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血液中某些成分受饮食的影响非常大,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餐饮前进行采集。在采血前24小时,病人不应该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在采血前的12小时,不应该禁食。同时采取前也不宜饮酒。而有一些病人需要随时进行采血。此时病人的饮食无法保证,因此最终的检验结果需要考虑饮食的因素。另外,在标本采集之前,不应该让病人做一些剧烈的运动。在采血进行之前,一定要做好与病人的沟通,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预先告诉患者在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晕血的患者应该特殊的对待,应该是病人神情放松,这样才能顺利的进行采血工作。
2.2 规范在采血过程时的操作
在进行采血时,相关人员的工作流程一定要标准。一定要具备专业熟练的操作技术,医院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为了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应该定期的举行培训,不断锻炼检验人员的技能,不断让他们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在进行标本采集时,病人采血前尽量使用统一的姿势,在站立时,人血液中的相关指标会上升。在选择采血部位时,首先应该查看患者的手臂或者其他的部位,观察其静脉的分布。采血血管的选择,应选择最有把握能顺利抽到血液的静脉,大多采用肘静脉。采血完成后,在穿刺点上方约六厘米处应该及时扎紧止血带。要注意的是在采血之前,一定不要拍打采血部位,否则会产生溶血现象。对于婴幼儿患者,其采血时经常选用颈静脉,婴幼儿采血的姿势也与成人不一样,应该让其平卧,头偏一侧并后仰。在采血进行时,为避免患者交叉感染,无菌操作,一定要做好,采血时应该对穿刺点周围五厘米处进行消毒,并连续消毒两次。整个采血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不应该超过一分钟,在采血过程中不能使针头探来探去,否则会使局部血肿。在采集血液后,抗凝剂的添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在添加抗凝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其比例,并尽力做到准确,如果比例不准确,检验结果也会受到影响。再加入抗凝剂后,需要充分进行混合摇匀。另外,当患者的一侧肢体进行输液时,一定要避免在这一侧肢体抽血,否则会严重影响检验的准确性。【1】
2.3规范采血之后的操作
采血完成之后,应该嘱咐患者握紧拳头,然后迅速的拔出针头,别让患者在穿刺点处进行按压,以避免与血的产生。为避免您快而产生,又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颠倒摇匀。采血完成后,核对无误后应该立即送检,如果不能及时的送检,也应该保存在4℃的冰箱中。血液,在离开人体之后,细胞中仍然会继续进行物质代谢,在存放一段时间之后,血液中的含氧量会逐渐的下降,氨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会不断的上升,如果不能及时的去送检,血液也就失去了检验的价值。另外,血气的检验标本应在送检之后的15分钟内及时进行检验,血球的检验标本应在两小时之内检验。检验科一定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规范各部分的工作流程,并严格的去执行,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能够及时的得到处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2】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血液检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除了患者本身之外,还有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问题。想要提高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首先需要使患者有基本的知识,得到患者的配合与理解。其次,应该对血液检验过程的各个流程进行规范,使整个检验体系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提高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里.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4):769-770.
[2]朱丽娟.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20-21.
论文作者:李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标本论文; 血液论文; 患者论文; 现象论文; 质量论文; 病人论文; 过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