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升初的衔接论文_黎沛贤

如何做好小升初的衔接论文_黎沛贤

黎沛贤

广州市沙湾镇京兆小学511483

摘要:中小学在科目数量难度、教学管理方式及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存在诸多差异,这些问题的生发,与中小学教师彼此的了解,他们对小升初衔接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中小学校际之间的研究氛围都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的理解与关怀,学期初开展培训,积极主动探索解决小升初衔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解决措施。同时,家长的介入也非常关键。而中小学校际之间的研究交流,对于小升初衔接问题的解决非常有利。

关键词:小升初,衔接,教学

在我国,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六年制小学和三年制初中。基于此,中小学校都以分开上课的方式展开教学,也因此导致了学生在小升初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客观上的变化,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的问题。就教师而言,要注意到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针对这些差异对学生展开科学的教学,妥善解决小升初的衔接问题。本文将就小升初学生面临的变化、小升初衔接问题及成因、如何解决小升初衔接问题等展开阐述。

一、小升初面临的变化

学生由小学升上初中,将会面临很大的不同,这是客观上的事实。只有正视这些差别,才可以正确认识问题,进而才能解决问题。接下来将阐述中小学生的不同之处。

(一)科目数量变多、难度更大

小学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美术、体育、音乐等,主要科目为语数英,而进入初中后,不仅有语数英、德育、美术、音乐等科目,还有物理、化学、地理、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更多、难度更大,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对学生综合知识面的要求很高,学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学习上,也因此被动减少玩耍的时间。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以及学习习惯的改变,一系列的变化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和迷茫心理。

(二)教学方式变抽象、自主性更强

初中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与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打个比方,小学的数学教学,是具体的、形象的,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意思,而初中的数学则是更为抽象的。[1]因此老师在授课时会更侧重于讲解知识点,其余的概念则由学生自行领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也要靠学生自觉完成。习惯了小学时期被老师监督,时刻依赖老师“牵着走”的方式,再到现在的大部分时间靠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这会导致学生们难以适从。

(三)学生心理生理变敏感,压力更大

小学时期的学生尚处于儿童阶段,在心理、生理方面都还比较稚嫩,学习态度上也比较散漫随意,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多彩;而步入初中阶段后,学生们一方面可能会出现青春期到来,身高体重急剧变化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因为学习任务更多、课程内容更复杂、负荷更重等因素,心理上也产生较大变化。[2]

二、小升初衔接问题的成因

上面所述主要针对学生角度来分析,正因为学生们在小升初期间面临这些变化,才会呈现出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然而,导致中小学教育衔接出现问题,也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接下来将展开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未能对彼此教学相互了解

在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中,目前的普遍情况是,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课程内容及小学老师的授课管理方式,小学老师也不了解初中课程内容及初中老师授课管理方式。[3]这样就导致,基本上两者没有过渡和衔接,只靠学生自己摸索着前行。而如前所述,学生原本就面临很多变化和困难,更无暇顾及这些情况,导致难上加难。

(二)中小学教师未能重视小升初衔接问题

大部分初一的教师,都是从初三调下来的,他们的态度和角色未能及时调整过来,也未能意识到做好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教学和管理上,依然延续原来带初三学生的方式,课时较多、任务较重,对学生也没能更好地给予理解和关怀,导致学生束手无策、无从适应。

而小学教师也未能对学生即将进入的初中生活进行有效的指导,他们未能及时给学生做好心理建设,从而使学生不能迅速融入初中生活。

(三)中小学校际未能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中小学教育衔接离不开中小学之间的相互交流、配合、互助,然而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大多数中小学都是分开的,中小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对于教育衔接也缺少研究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解决小升初衔接问题的措施

通过上述的这些分析和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小升初衔接出现问题,不光是学生方面的因素,甚至也不全是因为教师,也有学校之间的原因。任何个体或学校都难以独立解决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充分理解和关怀学生是基础保证

在做好小学到初中的衔接上,教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学生初到一个新的地方,对教室布置、学校环境、同学老师等都感到陌生,这种不安感会在老师的关爱和引导下得到缓解和消除。

此外,充分理解学生的这种紧张感、焦虑感,切身感受学生的需求,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帮助老师更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缺点等,在之后的教学中也能很容易地进行因材施教。

(二)展开学期初“培训”是重点环节

很多原本在小学期间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中学后成绩“滑坡”,主要是缺乏对中学的基本了解。教师可以针对这种现象,在学期初展开培训,向学生介绍初中阶段的一些情况,包括课时安排、课时内容、作业类型、科目特点等。这样的培训十分必要,能够帮助学生们对自己即将到来的学习和生活有所了解,不至于“摸着石头过河”,紧张不安感也就能化解,便于以安然的心态顺利融入初中阶段。

(三)积极主动探索教育衔接途径和方法是核心所在

不仅是小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将来学生升到初中后的情况开展教学,初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小学期间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发现衔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衔接教育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管理方法、评价方式等的转变教学。教师应当将中小学教学方法都恰当地融入到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在延续小学直观思维教学的同时,也扩散他们的抽象思维,“承上启下”地展开教学。

评价方式的衔接主要是指对学生要注重评价方式的一致性。小学期间,教师对学生会有比较多的鼓励性评价,这种正面、积极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但中学教师可能就会比较客观、冷静地评价学生,这样自然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但初中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更多地使用正面引导,对于学生的优点多加鼓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与家长保持沟通是关键手段

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除了教师还有学生父母的作用也非常关键。小学教师一般与学生家长有很紧密的联系,因为小学生可能在生活、德育等方面也需要老师多加引导。但初中教师在这方面可能没有小学教师那样,但其实无论是什么阶段,教师都要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联系,一方面可以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够更顺利地展开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和家长形成合力,一起解决小升初衔接难题。

与家长保持交流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学生知道,教师始终是关心他们的,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充足的满足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学习上自然而然会更加有动力。

(五)中小学校际开展小升初衔接教学研究是有效方式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度过小升初这个特殊的过渡期,中小学校之间应该加强互动交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将中小学衔接教学作为主要工作,定期开展这方面的研讨,让教师更加踊跃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学教师们也会对彼此有更深的了解,对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将会有更多的接触。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多地考虑相互之间的衔接。

在小升初衔接的教学上,教师还有很多需要探讨和努力的方向。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学生的各方面为着力点,充分理解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放下焦虑感和紧张感,轻轻松松地迎接初中阶段的挑战。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但要手把手引导学生迈过过渡期,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独立学习的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预习复习、独立探索新知识点等,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拓宽视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如何做好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衔接[A].学术争鸣,2015.

[2]周严.小学与初中德育衔接策略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2):74-75.

[3]黄贤明.中小衔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黎沛贤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  ;  ;  ;  ;  ;  ;  ;  

如何做好小升初的衔接论文_黎沛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