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财政政策应该走向何方?_国债论文

未来的财政政策应该走向何方?_国债论文

财政政策今后该往哪里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财政政策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测算,1998年、1999年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5和2个百分点。如今苦尽甘来,经济出现的重大转机和积极变化,正是对3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最好回报。

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今年虽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调子不变,但敏感人士已经从中感到,积极财政政策已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变化之一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债资金原则上不准搞新项目,主要用于在建项目;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项目也提出要认真选择、科学论证、谨慎决策,突出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并强调绝对不能变相搞重复建设。与前两年的实施重点对比,不难看出,积极财政政策正在由注重投资规模向注重投资质量转变。

变化之二是进一步强调了对国债资金加强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将提到更为重要的地位。

二、为何发生变化?

(一)财政调节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西方国家的财政调节是在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进行的,而我国的市场残缺,消费结构扭曲,总量财政政策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因而需要与结构财政政策相结合来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在分析总量财政政策的作用时,还要看结构财政政策是否失灵,是否有效。财政政策如果效果相互抵消,或者由于时滞因素不能产生关联效应,或者因为市场不完善的原因财政政策在某些方面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那么,总量财政政策就会打折扣。

从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而言,最突出的是财政公平分配的职能发挥不够。因为需求不足,主要是低收入者有效需求水平低,90%的低收入者其储蓄收入仅仅为总储蓄额的1/3。通过对高收入者征税,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是扩大需求的重要手段。因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与个人生活消费相关的不确定性问题没有有效地解决,因而政府还是需要有更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

(二)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机制上的变化,财政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有所减弱。另外,1998年以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未能始终一致地坚持扩张性方向,如财政收入方面在增发1 千亿国债的同时,增加税收约1千亿元,尽管从加强税收征管本身来说是必要的, 但在时机上此时实行却使增发国债的扩张性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被紧缩性的税收政策所抵消,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紧缩性效应甚至大于扩张性效应。还有一点就是增加的政府投资局限于产业链条较短的基础设施项目,国债投资支出结构与方式没有很好地同启动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结合起来,这些都削弱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际启动效果。

(三)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1、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需求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投资需求只是中间需求,它最终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及产出还需要看消费需求的状况。

2、政策运行中的问题。一是部分国债项目缺少科学论证, 配套资金不足。二是存在挪用和挤占国债资金现象,产生不良影响。三是公共支出的增加,也会出现西方国家那样的“挤出效应”,出现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争夺资源市场的现象。四是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并非完全确定。

3、可能带来财政风险。一是1998 年我国仅内债发行规模就达6500多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70%左右。债务依存度已达到40%以上,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达到73.95%,大大超过20 %的国际警戒线,极需引起我们的注意。同时,国债投入基础设施,难以在短时期内见效,日益扩大的财政赤字,为财政危机埋下阴影。二是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实质是金融资产和国债的置换,可能会使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大量不良资产转换为国家债务,构成国债的潜在危机。

三、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建议

(一)、2000年还将继续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要有限度。因为财政赤字在迅速增加,继续实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给今后的财政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更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

(二)、在目前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相对于政府投资来说启动比较缓慢的情况下,强调鼓励民间投资和消费,并增加金融支持的力度。

(三)、进一步改善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财力的明显不足始终制约着财政政策大显身手。为切实改变财政的弱势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效果,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从收、支两方面有所改善,具体讲是要提高财政收入比重,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提高财政支出和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的职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减税和增发国债两种。国家可以运用定向减税的办法配合其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进一步刺激内需。下一步应当尽快清理过去短缺经济时代形成的限制消费的政策,如降低和清理影响住房、汽车等消费的各种税费。

(五)、优化国债结构。合理的国债结构对于控制债务规模、提高国债资金效益、增强国家的偿债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六)、要注意研究政策的作用时滞和作用特点,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财政政策的力度、方向。

标签:;  ;  ;  ;  

未来的财政政策应该走向何方?_国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