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课堂,点燃生活情趣论文_叶伟玲

立足语文课堂,点燃生活情趣论文_叶伟玲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永湖镇中心小学 516267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应该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力求让语文教学活动多一些生活情趣,使之成为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生活的乐园。

一、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

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是语文功底的基石。我们不能局限于某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孤立性、机械性地教学生字新词。特别是有些词语的意义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唤醒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欲望。例如:“礼貌”一词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早晨见到老师说声“老师,您早”;走到老师办公室门前,要先轻轻地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你才轻轻地推门进去;妨碍了别人工作或无意做错事情,要诚恳地向别人道歉说声:“对不起”;别人帮了你的忙要真诚地说声“谢谢”;家里来了客人要主动打招呼,倒茶让座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礼貌”这个词就不难理解了,可谓学习生字新词和礼貌用语两相促进。

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因为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因此,所选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的,所以我们在上语文课时,应该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如当推销员、导游、解说员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协调发展多元智能。

二、阅读教学个性化

尽管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生动有趣的,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但也有个别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离得较远。学生阅读起来不容易理解,做为教者该如何创造条件去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开启学生的阅读起点呢?

记得去年我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过程中,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对老年夫妇的大儿、中儿是那么勤劳,整天锄豆、织笼,他们却不大喜欢,反而更喜欢那顽皮的小儿,这是为什么?”这是我当时完全没有想到的课堂生成问题,我急中生智,不动声色地将问题又抛给了学生:“是呀!为什么呢?你在家是最小的还是最大的?”不一会儿,我抛出的“砖”便引来了不少“玉”,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迅速举起:“老师,我在家最小,爷爷、奶奶特喜欢我。”“老师,我听大人说这叫什么‘隔代惯’。”“我原来是最小的,可是自从我有了弟弟就不同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我现在明白了:老年夫妇的小儿子那么活泼淘气,又是最小的,多讨人喜欢呀!”“是呀,大家想想,忙活了一天的夫妇看见小儿子趴在小溪边摇头晃脑、剥着莲蓬的样子该多讨人喜欢呀!”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历成了学生阅读理解的依托,我在教学中结合活生生的现实生活,鼓励学生交流各自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孩子们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让我不禁感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习作教学趣味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趣味化。几年前,我曾听过我们学校一位资深语文教师李老师的习作课,至今还记忆犹新:那一次的作文课,他一进教室,就开门见山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手”字,正当同学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时,他顺势问同学们:“你知道手的用途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例子越说越多……这时,李老师不紧不慢地在“手”字的前面加了个“的”字,并转身告诉同学们:今天就以《 的手》写一篇赞扬手的作文。同学们恍然大悟,兴致勃勃地拿起了笔沙沙沙地写了起来……今年的“六一”前夕,我无意中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不禁灵机一动,便举行了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两三页,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我悄悄采访了班中一个平时“谈文色变”的孩子,问他这次作文成功的秘诀所在。他说感觉这次作文特别有意思!看来我们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地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而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想要写。”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有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思维的大海才能有活跃壮丽的浪涛,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会沉睡不醒、了然无趣。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命题式的应试作文,难免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重要。

生活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语文生活一家亲。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立足课堂,引领孩子们寻找语文与生活的结合点,巧妙利用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运用的时空领域,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生活的真谛和奥秘,做学习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

论文作者:叶伟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立足语文课堂,点燃生活情趣论文_叶伟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