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线路并联电抗器搬迁工程技术难点与应对方法论文_鄢雨候

摘要:随着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与投运,线路并联电抗器已愈来愈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联电抗器投入容量的不足将直接成为电能输送的关键问题。线路并联电抗器的搬迁工程,因其体积大、重量重,受变电站场地地形影响,无法使用大型吊车及拖板运输,给现场施工增添了许多难度。本文针对500kV线路并联电抗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有效的施工方法,保障施工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并联电抗器;搬迁;技术难点;方法

引言

随着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与投运,线路并联电抗器已越来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线路并联电抗器施工过程的专业度和施工结果的可靠性直接成为线路并联电抗器能否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一、线路并联电抗器搬迁工程技术难点

电抗器搬迁过程遇到如下难点:1、线路电抗器体积大、重量重不易于搬迁;2、搬迁过程中,电抗器内部铁芯无法采取固定措施,容易受冲击导致变形;3、由于变电站站内施工空间的限制,特别是搬迁路径中存在多处直角转弯,为本项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4、搬迁路径上存在电缆沟及电抗器基坑的阻碍,不利于电抗器的顺利搬迁。

在电抗器搬迁的前后,需对电抗器的高压套管进行拆装。在电抗器高压套管垂直吊装过程中,传统使用的腰箍吊带的方法中腰箍吊带受力后吊带绳结易变形,致使套管重心与吊装作用力不在同一平面,最终套管竖立完成后无法保证与地面竖直,需反复多次调整后方能安装。另外腰箍吊带存在绳结散开的风险,同时,由于腰箍吊带置于套管相对薄弱的瓷伞裙上,很容易造成瓷伞裙受损(如图)。传统使用的腰箍吊带的方法不仅存在设备安全隐患,还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传统使用的平板车搬运或大型吊车搬运方法均不适用于变电站站内的电抗器搬迁工程的施工。

二、线路并联电抗器搬迁工程应对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顶推过桥,牵滚直移”的方法,首先采用液压千斤顶配合工字钢轨道将电抗器顶推至邻近的道路,随后在电抗器下方安放无缝钢管作为滚轮,使用机械角磨配合动静滑轮组在道路上牵引电抗器,通过调整牵引的方向实现电抗器转弯。通过填充枕木的方式解决电缆沟及基坑的阻碍,使用木板对轨道进行较平,确保轨道的平整,降低搬运过程中电抗器内部铁芯受到冲击的风险。

1、电抗器搬迁施工方法及步骤:

1)拆除散热器

为降低电抗器的重量,电抗器搬迁前需将本体油枕、套管及散热器内部的油全部抽除,并充入干燥的氮气进行防潮保护。此外,由于受道路空间限制,需拆除电抗器一侧散热器,确保电抗器顺利通过狭小的道路。

2)拆除电抗器本体顶部高压套管

电抗器搬迁过程中,由于在变电站站内运输路程中存在一个或多个90度的直角弯,导致顶推过程中套管与套管升高座间法兰面的受力方向将会产生多次变化,故在搬迁工作开始前需将电抗器本体顶部高压套管拆除后才可开始搬迁工作。

3)顶升电抗器

以500kV祯州变电站500kV线路并联电抗器搬迁工程为例,其电抗器本体重量为56吨,顶升推移重量约:46.2吨(带油、不带附件),本体下端有4个专用顶点。进行顶升作业时,首先采用两台200T的QF200T-25B型液压千斤顶在电抗器油枕侧顶升100mm,并用方木、五分板等搭成纵横交错的井字保险木跺,然后在电抗器爬梯侧顶升200mm,也用方木、五分板等搭成纵横交错的井字保险木跺,两侧交替轮换顶升至预定高度(包括五分板、钢轨、导向顶板、防滑板及操作空间的总高度),即高于基础300mm,随后取下千斤顶由方木支撑。作业过程必须由专业人员指挥,一人操作油泵使两台千斤顶要缓慢同时升降。

4)铺设重轨

电抗器从基础上搬迁到站内道路时采用水平液压顶推的方式,首先在电抗器基础上铺设五分板,然后铺设工字钢重轨,再将4块导向顶板分别置于电抗器4个支点的工字钢上,最后,在导向顶板及电抗器间需各放一块防滑木板,确认无误后,即可重新顶升电抗器,拆除保险木跺。导向顶板底部为弓形槽设计,可卡住工字钢固定导向顶板,顶部成“凸”字状固定防滑木板和电抗器底部。防滑木板的作用是增加电抗器底部的摩擦力,防止推移时导向顶板相对电抗器运动。

5)电抗器推移出基础

电抗器从基础推移至道路上时,采用2台100T的QF100T-25B型液压千斤顶同时推动,由专门技术人员同时操作,确保单头的2台千斤顶同步受力。千斤顶横置于工字钢轨道上,液压顶杆前后通过圆柱销连接于液压钳和导向顶板间。推移的行程为800mm,每达到一个行程时向前移动千斤顶,从新更换千斤顶位置继续进行推移,直到电抗器到达指定位置。

6)电抗器“跨越”电缆沟

由于电抗器推移的路径有电缆沟与基坑,为确保电抗器顺利“跨越”该区域,需采用枕木在这些区域搭设纵横交错上下对正的过渡木跺,用五分板、薄板等对重轨进行操平找正,然后将电抗器推移至道路上。

7)牵引电抗器

电抗器推移至临近道路后,为提高搬迁效率,直线段采用“滚轮-牵引”的方法快速地将电抗器搬迁至新间隔。“滚轮-牵引”法步骤如下:一、将电抗器顶起来用保险木跺支撑后退出千斤顶,将两块走板分别放到电抗器两侧,然后,在电抗器和走板之间满铺一层防滑五分板,确认无误后,用千斤顶交替将电抗器顶起来撤去保险木跺,最后,将电抗器放在走板上。二、在道路上用2000*100mm*10mm的钢带铺设4条路板(每侧各两条),再用钢管(厚壁管)做为滚轮。三、在直线行进最远端道路路面上钻孔用膨胀螺丝固定地锚,以固定机动绞磨,再设置一组动滑轮组,头绳绕在机动绞磨磨芯上,确认无误后,即可各就各位启动牵运。

8)电抗器直角“转弯”

当电抗器通过直角路面时,需再次用千斤顶顶升电抗器,改变滚轮及轨道的方向后释放千斤顶,同时调整绞磨机的牵引方向,使电抗器沿另外一个方向运动。重复多次上述操作,电抗器顺利通过场地道路的多处直转弯,到达新的间隔处。

9)电抗器“就位”

通过上述的工序将电抗器搬迁至新间隔后,采用类似步骤5的方法将电抗器平稳地推移至新间隔的基础上,以基础中心线为参照粗找正后,再次采用千斤顶顶升电抗器,拆除重轨、五分板及导向顶板后,在电抗器4个支点下方的基础上分别放4块600*600*8mm的钢板,根据电抗器精准对位的调整需求,在4块钢板上分别摆放5根Φ20*500mm的钢筋,用千斤顶通过两端反复调整的方法,使电抗器精准地落在指定位置。电抗器本体搬迁结束后将已拆除的散热片、油枕、套管及相关附件重新安装到电抗器上。

 2、吊装电抗器高压套管方法及步骤:

本工程采用的C型喉箍吊带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腰箍吊带的上述弊端。C型喉箍吊带采用一个闭口的环形吊带,通过扭绞做成略短于或等于套管“脖子”1/2周长长度的半圆形吊带。将C型喉箍吊带置于套管“脖子”下方,主吊带于套管上方交叉后穿过C型喉箍吊带两端套孔,形成C型喉箍吊带(如图)。

图:C型喉箍吊带示意图

C型喉箍吊带组合的使用彻底消除了人力系紧绳结存在散开的安全风险;保障了套管吊装过程套管的垂直度,一次吊装成功率高,减少了返工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套管的受力位置远离相对薄弱的伞裙处,降低了设备受损风险。

结语

本文针对面临在狭小的空间内搬迁大型设备的实际难题,通过合理安排、流程再造、创新求变,根据现场条件提出一种“顶推过桥,牵滚直移”的方法,用C型喉箍吊带替代腰箍吊带,彻底消除了人力系紧绳结存在散开的安全风险,一次吊装成功率高,使套管的受力位置远离相对薄弱的伞裙部位,降低了设备受损风险,以上应对方法能安全高效完成线路并联电抗器的搬迁,提高了线路并联电抗器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丽, 徐玉琴. 并联电抗器在超(特)高压电网中应用及发展[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 27(4):75-78.

论文作者:鄢雨候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500kV线路并联电抗器搬迁工程技术难点与应对方法论文_鄢雨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