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调查的理论与技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技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访问谈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比如,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太差,或严重违纪,老师便可能前来家访,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某城市发生严重火灾,政府有关部门就会派出调查组,寻找有关人员了解火灾的原因;律师受聘于处理某件官司,他也会去询问当事人,以便把握住案件的来龙去脉;记者去采访一个先进典型,也要找许多人谈话;……这就是访问调查。在社会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采用这种方法来搜集情报资料。
访问调查,是社会学研究中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即称访问法,也称访谈法。“访”,是探望,寻求的意思;“问”,是指询查、追究。访问法,就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被访问者了解有关社会情况的方法。它是社会调查研究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就曾把通过调查访问曲阜、淮阴收集到的关于孔子、韩信的故事写进辉煌巨著《史记》中去;我国家喻户晓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也是蒲松龄经过大量的民间访问,将收集到的资料撰写而成。
作为现代社会学研究中属于实地调查法中的访问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社会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许多社会学者试图系统地描述城市贫民的生活状况,以便改善其生活条件。于是,掀起了一场到实地去进行观察访问的社会调查运动,查尔思·布思及其著作《伦敦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是其代表。以后,这种方法传入美国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的著名学者斯莫尔、托马斯、帕克、米德等人在社会改革活动和城市生活研究中,应用了直接观察和访问方法,广泛地收集资料、撰著文章,影响较大的当推帕克1916年发表的《城市》一文。以后,访问调查法越来越受到社会学研究者的重视。
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这些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出现,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使访问调查产生了理论新、方法新、手段新的特点,对访问调查研究提出了理论系统化、方法科学化、手段现代化、人员知识化的要求。时至今日,访问法已成社会调查研究中一种比较完善的方法。
二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访问调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它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一)根据对访问过程的控制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式访问。这是访问调查诸类型中的基础。
结构式访问又称为标准化访问,或导向式问式访问,或控制式访问。这是一种高度控制的访问,其要求是: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进行访问。这种访问的特点是:选择访问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以及对被访问者回答的记录方式都是统一的。问卷是结构式访问的主要工具。在访问过程中,由访问者按照事先制作的问卷提问,问卷上的问题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这种类型的访问通常都有一份访问指南,对访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以引起访问者的注意。结构式访问由于受到了访问者的高度控制,因此与自填问卷相比,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对调查过程充分把握,从而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同时,由于访问者介入了整个访问情景,能够在回答问题之外对被访问者的态度、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分辨出被访问者回答问题的真伪,有利于准确评估资料的效度与信度,提高调查质量。它的不足之处是,这种访问方法缺乏弹性,难以灵活地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由于高度控制所致,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不利于充分发挥访问者和被访问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敏感性的问题,由于当面发问的限制,其效度就不及自填问卷。
无结构式访问又称非标准化访问。它与结构式访问相反,事先不制定表格、问卷和访问程序,只需要拟定出一个粗线条的访问提纲,由访问者给出某些问题,与调查对象自由交谈。被访问者可以随便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访谈过程中,又可能形成一些新的问题与见解,拓展、深化访问者对问题的了解。与结构式访问相比,无结构式访问的最大优点是弹性大,有利于发挥访问者和被访问者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适应千变万化的客观情况;可以了解到原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获得结构式访问无法获得的丰富资料;有利于拓展和深化对问题的研究。但是,这种访问所获得的资料主要是质的资料而不是量的资料,也就是说深而不广;对访问结果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其信度不高而效度高。此外,这种方法要求访问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驾驭千变万化的情况。
(二)根据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交流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
直接访问,就是访问者和被访问者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种访问方式,又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走出去”,即访问者到调查对象当中去进行实地访问;“请进来”就是访问者将调查对象请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访问。“走出去”的好处是有利于访问者在交谈的同时对实地进行观察了解,加深感官的印象,用情境帮助对问题的理解。“请进来”的方法是实施无结构式访问中“重点集中法”(把调查对象安排到一种特殊的情境中,例如看一场电影,听一段广播)的必要手段。在运用“团体访问法”时,一般也应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对访问者来说,“走出去”消耗的资金大,花费的时间多;“请进来”使调查对象脱离了原生环境,可能会导致失去本来面目,影响访问的客观效果。
间接访问,就是访问者通过电话或书面问卷等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的访问。电话访问的优点是时间短、费用省、保密性强,在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在我国,由于电话的普及率不高,加之人们的传统习惯,以及防范心理使这种访问受到限制。电话访问的局限是只能询问比较简单的问题,难以进行无结构式的访问。书面问卷访问可通过报刊登载、邮局传递等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具有匿名性强、回答的质量高、被访问者敢于暴露真情实感,有利于敏感性问题的回答、节省时间等优点。缺点是回复率低,难以判断回复者的代表性,难以控制回答的过程,难以了解影响回答的因素等。采用间接访问方式,对资料的分析必须慎重。
(三)根据一次被访问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问和集体座谈。
个别访问是以个体作为对象的访问。这种访问的长处在于能够根据访问对象的特殊性区别对待。比如可以根据被访问者的职业、教育程度、性别、年龄、民族,以及所属的阶级阶层等不同因素来掌握访问的技巧;同时,由于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距离较近,便于双方的沟通,访问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较大。与集体座谈相比,这种访问耗时费资。
集体座谈,即将许多调查对象集中在一起同时进行访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调查会”。这是一种比个别访问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调查方法。用这种方法获取的信息比较广泛而迅速,获得的资料更为完整和准确;由于同时访问若干人,因而还可以节约人力、时间、资金。但是,座谈会也常常容易产生一种“团体压力”,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使个人可能违心地顺从多数人的意见而不敢表示异议;由于这是一种“大庭广众”式的访问,对一些敏感性问题,被访问者难以回答;与个别访问相比,这种访问的深度不够。一般来说,集体座谈最好采用半结构式访问,这样有利于把握方向与重点,有利于局面的控制。对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以5—7人为宜,最多不超过10人。
三
访问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在访问过程中,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社会互动关系。由于调查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知觉、有意识的个性化的人,要使他们与访问者积极配合,给访问者提供材料,就需要做大量的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掌握好访问的技巧。
访前准备工作首先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访问方法,并据此制作出相应的问卷(调查表)或调查大纲。其次选择访谈的具体对象,访谈对象的选择要服从访问内容的需要。此外,还要了解其所在社区的有关情况。最后是确定访谈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场合。访问的准备工作充分就绪后,接着就开始接近被访问者。这是进入访问时碰到的第一道难题。因为一般来说,受访的都是陌生人,陌生可能使双方产生拘束感,使谈话不自然;陌生也可能使调查对象一开始就拒绝受访,使访问者陷入尴尬的境地。针对可能出现的这些情况,访问者应采取一些巧妙的接近对方的方法:(1)自然地接近对方。即访问者入乡随俗, 通过与被访问者的互动过程来接近对方。比如,与被访问者共进一次餐,共同去参加一次聚会,共同去看一场电影,或者帮助被访问者解决眼前的一个疑难问题等。在此过程中达到互相了解,双方产生一定的感情,从而建立起信任感,为访谈打下基础。(2)通过寻找共同点来接近对方。 访问者开始与调查对象接触时,涉及访问的内容先避而不谈,而把话题引到双方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上去,以引起对方的共鸣,使对方产生碰到了知己的感觉,然后再切入主题。(3)从正面直接接近对方。 双方一见面,访问者即开门见山,作了自我介绍后,直接向被访问者说明来意,以委婉的言辞来取得对方的配合。此法简便、省时、效率高,在对方无顾虑的情况下,一般都可以采用此法。(4)隐蔽式地接近对方。即访问者在调查对象面前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调查目的,以伪装的面目同对方谈话,以“套”取所需材料。但是,这种访问调查方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因为伪装一旦被对方察觉,结果会很糟。
与调查对象顺利接触,形成良好的谈话气氛后,就可以开始提问了。提问是访问调查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手段,访谈的技巧关键是提问的技巧,提问成功与否决定着访问能否顺利进行和调查的效果。提问的方式很多,有开门见山式、投石问路式、顺水推舟式、顺藤摸瓜式、借题发挥式、循循善诱式,等等。至于采用何种提问方式,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一般来说,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应小心谨慎、委婉迂回地提出;简单、普遍的问题,则可不必顾虑,从正面直接提出。二是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对性格孤僻、思想上顾虑大或理解能力较差的人,应耐心诱导、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对性格开朗、无顾虑或教育程度高、理解能力强的人,则可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提出问题。三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互不熟悉,尚未建立起信任感的情况下,应耐心、慎重地提问;如果双方已较熟悉,则可直截了当地提问。总之,作为一种谈话艺术,提问的方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应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顺其自然,随机应变,才能收到良好的访谈效果。为此,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了解被访问者的知识程度;第二,了解被访问者的兴趣和禁忌;第三,问话应当简短明了;第四,应尽量使问题具体化,避免抽象化;第五,应始终保持中立态度,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句。
在提问过程中,为了帮助被访问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取得预期的回答效果,访问者还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引导和追询。引导和追询是对提问的延伸或补充,是一种对提问的控制方法。一般来说,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引导提问:一种情况是,当访问者需要将正在问的题目转向一个新的题目时,在转换过程中,被访问者可能会由于思路的转向而出现停顿,或因毫无心理准备而产生困惑,这时便需要访问者启发、诱导。另一种情况是,当被访问者答非所问的时候、欲言又止的时候、语塞的时候、漫无边际扯得太远的时候,就应及时加以引导,使访问能够围绕相关问题继续进行下去。
追询既不是引导,也不是提出新的问题,而是对已谈过问题中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再次询问,使问题的回答更具体、更准确、更完整。一般来说,当发现被访问者的回答有虚假的时候、前后矛盾的时候、含混不清的时候、过于笼统的时候、残缺不全的时候,就需要追询。追询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正面追询、侧面追询、系统追询、补充追询、重复追询、“激将法”追询等。对问题的追询要作到适时与适度。适时是指要把握好追问的时机,以不妨碍访谈的顺利进行为原则;适度是指要掌握好追问的分寸,以不伤害被访问者的感情为原则。
此外,在访谈过程中,还要注意借助非语言的信息,来达到收集资料的目的。非语言信息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被访问者的衣着、 打扮。一个人的外部形象,往往是他的职业、教养、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反映。(2)被访问者的姿态与动作。 通过它们来捕捉对方的思想感情。(3)被访问者的表情。 通过观察被访问者脸部器官和肌肉的变化、反映来判断其思维活动。(4)被访问者的周围环境。 被访问者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用具、器物、陈设和气氛,与衣着打扮一样,同样能反映出他的职业、经济状况、教养、兴趣爱好乃至于性格特征等。以上非语言信息的分析,有助于访问者对谈话方式作出选择并有效地驾驭谈话过程。
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访问调查法是社会研究中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它与其它社会调查方法相比较,该方法的优点主要是:第一,认识社会现象的广泛性。由于访问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通过它不仅可以了解到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还可以了解到彼时彼地发生过的社会现象;透过谈话,不仅可以抓住显在的行为、事实,还可以捕捉住对方潜在的观念、感情;通过谈话,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情况。与之相比,观察法则只能了解当时实地发生的现象,问卷调查只能局限在某一个专题方面。第二,探讨问题的深入性。访问调查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反复交谈,可以对问题一层一层的深入探讨下去,发现社会现象的因果联系和内在本质,了解到深层次的东西。与之相比,运用观察法了解到的社会现象则可能是肤浅的、流于表面的。第三,资料收集的可靠性。访问调查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直接面对面的交谈。访问者通过不断询问与察颜观色,可以判断出被访问者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与完整程度,再加之借助于非语言信息,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调查的可靠性,从而保证了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与之相比,用问卷法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程度则可能较差。第四,调查方式的灵活性。访问调查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调查,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访问对象,不同的调查环境,不同的调查题目,以及访谈过程中的不同情况,不断变换调查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而其它调查方法则不可能具有这样的灵活性。
当然,访问调查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访问调查法的实施,必须具有较高素质的访问者,才能保证调查的质量。访问调查要求调查者必须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较丰富的社会阅历、较熟练的访谈技巧。这样,才能较好地控制住访谈场面,把握住问题的实质,不被一些表面的、虚假的现象所蒙蔽。如果访问者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就可能产生较大的访问误差。其次,在不便当面询问或不能询问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不能获取资料。由于访问调查是面对面直接进行的,不具有匿名的性质,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个人隐私问题,被访问者不愿回答或不作真实回答的问题,或者访问者面对的是无回答能力的人(如婴儿、哑吧、精神病患者),在这些情况下,访问调查便无法进行下去,只有靠问卷法或观察法来解决。第三,与其它调查方法相比,访问调查耗费的人力、财力、时间较多。访问调查大都需要面对一个一个的访问对象谈问题,即便是集体访问(开座谈会),一般也不超过10人;访谈过程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需要较多的访问人员参与时,访前还要进行专门的训练。这些因素限制了访问的规模,因此访问调查法只适宜在较小的调查范围内使用。
总之,任何一种社会调查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我们要根据调查研究的具体情况和调查方法的特点来选择采用,或配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