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关系展望_南亚历史论文

印美关系展望_南亚历史论文

印美关系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印度和美国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近几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升温。今年3月, 克林顿总统访印使印美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试图对印美关系变化的背景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与探讨。

一、印美关系变化的时代背景

印美关系几十年来一直处于不很稳定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起,国际形势和印度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印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首先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冷战时期,在美苏争霸的态势下,印度和苏联建立和保持了“特殊关系”,特别是在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与美国立场大相径庭。作为不结盟运动重要成员,在建立印度洋和平区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其斗争锋芒实际上是针对美国的。在这种情况下,印美关系自然不会顺利,甚至经常发生矛盾。随着苏联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美国逐步调整了南亚政策,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印度,而巴基斯坦则因为失去昔日“抗苏前线国家”的战略地位而遭到美国的冷落。这一重大变化对印度十分有利。

其次是印度国内形势的变化。自1991年起,印度政府实行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1996年以后,虽然印度政府多次更迭,但改革开放不仅没有逆转,反而不断扩大和深化。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6%左右,在发展中国家中属于较高水平。 而且前几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印度冲击不大,经济仍保持平稳发展。特别是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为龙头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为世人所瞩目。美国立即意识到印度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安龙天然气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微软公司等美国大公司纷至沓来。许多美国战略家认为,印度很像80年代的中国,经济上是一个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巨人,并似乎注定要在全球发挥作用(注:美国《商业周刊》2000年3月20日。)。 这是美国重视印度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印度学者认为1991年是印美改善关系的第一个转折点。

二、印美关系的框架

在克林顿访印期间,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一项被称为框架性文件的联合声明《印美关系:21世纪展望》,双方同意建立一种“持久的、政治上有建设性、经济上有效益的”新型伙伴关系。这可以说是目前印美关系的定位。外界对克林顿访问的成果有不同的估计,笔者认为不可低估。印度外长贾斯旺特·辛格在克林顿来访前说过,此访“将启动一个旨在结束过去50年毫无生气的印美关系的进程”(注:美联社新德里3 月13日电。)。克林顿访问的成果证明了此点。已经启动的印美关系进程内容相当广泛。例如:两国领导人将定期举行会晤(峰会),作为第一步,印度总理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访美;印外长和美国务卿每年将举行关于两国关系的外交对话;两国商业部长将进行双边贸易对话;印外长和美副国务卿之间已进入多轮的安全对话将继续进行下去;两国将建立双边“金融和经济论坛”和“科技论坛”;两国反恐怖联合工作小组将定期开会,加强合作,等等。一下子建立起10多项对话机制和合作机制,在以往的印美双边关系中是难以想像的。

随着印美关系的升温,特别是克林顿总统访印前后,关于印美建立战略关系的议论逐渐多起来了。早在1997年,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因德弗斯就说过,克林顿在第二任期内把印度视为“战略伙伴”,美国决定在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内加强与印度的接触。美国《商业周刊》驻孟买记者和驻华盛顿记者合写的一篇文章认为,克林顿对印度的访问,“有可能标志着一个新的重要的战略关系的建立”(注:美国《商业周刊》2000年3月20日。)。 有的印度学者则认为克林顿访印“将为在涉及两国共同利益的问题上进行真正的战略合作做好准备”(注:《国际先驱论坛报》2000年3月23日。)。但是, 印美两国领导人联合声明中并未出现“战略关系”的提法,尽管有些内容具有战略关系的含义,例如“在确保地区与国际安全方面,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责任”。据笔者观察,印度是不轻易宣布与别国建立战略关系的。在大国关系中印只与俄罗斯宣布建立战略关系。今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利益的需要,可能会有变化。从众多的评论中可以归纳出:印美建立战略关系的基础是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价值观。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穆罕默德·阿尤布撰文说,如果华盛顿和新德里加强合作,可以推动两国的利益和目标的实现。在美国外交和安全政策议程中五个重要方面尤其如此:促进地区安全和稳定,反对恐怖主义,推动民主,防止核武器扩散,在新世纪头几十年遏制中国。阿尤布教授还提到了一个对印度至关重要的问题,即美国必须承认印度的大国地位特别是在南亚的主导地位。他说,美国似乎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战略上的理由来反对印度在南亚发挥其主要管理人的作用,印度理应在美国关注全球安全和秩序中扮演比它迄今为止重要得多的角色。(注:《华盛顿季刊》2000年冬季号。)

三、新型伙伴,经济优先

与政治安全方面的共同利益相比,印美在经济方面的共同利益更为明显和突出。美国需要印度广阔的市场。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人口10亿,中产阶级达2亿多, 是美国看好的十大新兴市场之一。印度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特别是印度基础设施的发展长期滞后,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如果说在政治安全领域美国需要印度更多一些,那么在经济领域印度需要美国更多一些。

目前,美国已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国。虽然绝对数字不大,年度贸易额仅100多亿美元,但增速相当快,1991 年至1998年增加127%,自1991年以来美国在印度投资约120亿美元。克林顿总统三月访印期间双方签订了总价值达44.33亿美元的贸易、 投资和银行信贷方面的协定。随同访问的美国商业部长戴利说,加强美印商务联系是克林顿访问的“中心目标”,并称上述协议是“双赢”的协议(注:美国驻华使馆印发《Washington File》2000年3月27日。)。印美经贸关系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美国前驻印度大使弗兰克·威斯纳称,在未来几年中(未提及多少年),美将向印发电设备行业投入2500亿美元,向电信业投入1000亿美元。(注:《纽约时报》2000年3月20日。)

值得重视的是,在美国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印裔院外集团,正利用他们日益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势力影响美国的南亚政策。他们对共和、民主两党均做工作,为总统竞选人筹集数额巨大的资金(注:《远东经济评论》2000年3月23日。)。印在美国移民大约150万,其中许多人是工商界大亨和科技界精英,属于上层社会。他们在政界的势力也不断壮大,目前在国会中的“印度党团”已超过百人。另一方面,印度工商界为推动印美关系的发展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过去两三年里,不少美国政界人士特别是国会议员访印是通过印度工商界组织安排的。1998—1999年间,印度工业联合会(CII)资助并接待了38 位美国会议员和国会工作人员访印。这些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推动了经贸关系的发展,而且使某些过去敌视印度的国会议员转化成为印度的朋友(注:印度《经济与政治周刊》1999年12月11—17日。)。这是当今国际关系中“以经济促政治”的成功的典型。

四、印美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核扩散问题依然是印美之间最突出的分歧。应该说,美国在南亚核扩散问题上的政策是失败的。在1998年印巴进行了核试之后,美印之间关于“核”问题已进行了十多轮“战略对话”,总的说来,分歧依然如故。据说有了一定的进展,印度的“安全关切”已经被美国方面所接受。克林顿总统和瓦杰帕伊总理联合声明中是这样措辞的:“印度和美国共同承诺要削减以及最终消除核武器,但是在如何实现这一共同目标上我们并未总是意见一致。美国认为,印度应该放弃核武器;印度认为自己需要保留与自己估计的安全需要相一致的可信赖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基本上是各持己见。美国坚持要求印度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迄今没有松口。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不久前说,如果印度想要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就应该控制核武器和导弹计划以及技术出口。她还批评印度核试验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注:美联社华盛顿2000年3月14日电。)。 克林顿在华盛顿一次防止核扩散的会议上明确表示:“南亚地区有人希望,我们将接受他们的核国家地位,但我是不会这么做的”。(注: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0年3月20 日。)

但是,美国过去依靠施加压力包括实行经济制裁来迫使印度(当然也包括巴)放弃核计划,并未奏效。再者,美国国会拒绝批准CTBT,它“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布鲁金斯学会的南亚专家建议美国政府在核问题上对印度只能进行“温和的劝说”,看来克林顿政府是采纳了这一建议的。从印度角度看,除了别的因素外,拥有核武器是实现大国地位的目标的重要步骤。印度舆论中有一种看法,今天正是因为印度有了核武器,美国才不得不重视印度。一家印度报纸主编说,核武器增强了印在本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战略地位,使印朝着世界大国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美国调整南亚政策后,印美关系中的巴基斯坦因素已缩小,但并没有消失。印并不满意美迄今所做的调整。美国也很难做到使印度完全满意。毕竟它不能完全放弃巴基斯坦,美官方在解释克林顿为什么要访巴时反复强调,孤立巴基斯坦不符合美国在南亚的利益。

印巴核试验后,南亚安全形势中增添了新的复杂的因素,确实令人担忧。用克林顿的话来说,“在核对峙状态下,没有比认为没有危险更危险的了”(注:克林顿3月22日在印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演讲。 )。克什米尔争端是印巴紧张关系的根源,而这一争端的解决遥遥无期。美国想有所作为却苦无良策。巴基斯坦希望美国进行“调停”,而印度则坚持不允许任何第三者插手。美国已多次明确表示无意充当“调停者”的角色,但在缓解印巴紧张局势方面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印度外长也承认克林顿去年7月发挥了“积极作用”。(注:美联社新德里3月13日电。)

(三)在经贸方面,印美之间也存在不少利益上的冲突。例如:在世贸组织多边谈判中,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社会条款”印度不能接受。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市场,取消对美国商品进口的限制,美国却不愿取消对印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配额的限制。美国还经常对印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在其他一些双边和多边的问题上,在对待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例如在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问题上,印度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

今后,这些矛盾和分歧仍将对印美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印美关系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五、印美关系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印度和中国三者之间,互相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或曰伙伴关系,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有利的。即使是战略伙伴关系,在冷战后它的性质和含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应当再像过去那样为了对付共同敌人而结成军事同盟关系,而是在寻找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平等互利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甚至军事等方面,但不针对第三国。如果是这样,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是可能的。也应当是各国努力的目标。

但是,偏偏有人硬要在印美关系中注入“遏制中国”的内容,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了。美国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政客(据说在共和党里更多一些),和一些战略分析家,明里暗里鼓吹美印战略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遏制中国。人们不会忘记在冷战时期的某一阶段,美国确实在中印关系中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在冷战结束十年之后,他们还念念不忘利用印度遏制中国。可见他们宣传“放弃冷战思维”只是为了欺骗善良而天真的人们,他们自己是死抱住不放的。

在印度也有一些人(可能为数很少)把印美关系与中国挂钩。例如: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布拉马·切拉尼教授撰文说,印度是从一个包含着它的最大邻国—中国的更大框架中看待印美战略关系的……,印度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盟友,因为他认为“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充满自信,对印度长远利益越来越不利”。他还预言,印美战略关系的结果将“改变亚洲的地缘政治态势”(注:《国际先驱论坛报》2000年3月23日。 )。尽管这位教授的逻辑有些令人费解,但含义还是清楚的。

该政策研究中心的另一位学者维克拉姆·昌德说得更加明确:印度和美国将在建立一个新的亚洲安全共同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个共同体的目的是“抑制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他还说,美国一直在“遏制”中国和同中国“接触”的政策之间摇摆不定。有了这个共同体,“或许会有助于(对中国)在保持接触的同时,又能加以遏制”(注:《亚洲华尔街日报》2000年3月23日。)。当然, 主张联合美国遏制中国,甚至为美国政府献计献策的人不能代表印度学术界的主流,这样露骨的反华言论多多少少总会给中印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的。

笔者曾经长期在印度工作,深深感到中印友好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即使在前年两国关系遭受挫折的时候,我这种感觉仍然没有改变。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印两国走向繁荣富强,将有利于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伟大目标。

标签:;  ;  ;  ;  

印美关系展望_南亚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