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嵘婷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病房 545001)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之后对生殖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腹腔镜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对其进行平均时间为1年的随访,根据其1年内是否成功妊娠分为2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以回顾性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导致其腹腔镜术后未能成功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对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意义的因素分别有:年龄、术后是否遵守医嘱用药、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等;对单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立影响因素如下:年龄、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以及患者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P<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判断其生殖预后的时候应该结合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生殖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以及患者是否合并有子宫腺肌病等。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术后 生殖预后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015-02
在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发病群体为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因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被覆内膜以及子宫肌层之外的部位上发生病变所致,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同样具有恶性行为,比如增生、转移、复发以及浸润等,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的是原来应该在子宫腔体表面覆盖存在的子宫内膜,因为某种可知或者不可知的致病因素在妇女身体的其它部位生长,进而导致其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病变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妇女出现不孕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不孕症状的患者中,占据比例最高达到68.0%,这样的数据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当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腹腔镜手术治疗,而接受治疗后患者能否顺利生殖,则是医生所关注的重点。为了探究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预后的相关因素,对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因为不孕症接受手术治疗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80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38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其平均年龄为(27.5±8.6)岁。所有患者到本院就诊原因均为不孕,患者不孕时间最短为2年,最长为10年,患者平均不孕时间为5.9年。患者不孕类型主要如下:35例患者为原发性不孕,45例患者为继发性不孕。对患者根据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子标准(R-AFS)(1985年)进行分期,具体如下:40例患者为Ⅰ期,19例患者为Ⅱ期,11例患者为Ⅲ期,10例患者为Ⅳ期。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需要接受各项临床检测,排除患者本身不孕原因为:生殖道畸形、自身免疫问题还有男方精液异常等。纳入标准如下:患者年龄均不超过45岁;有生育要求没有合并其它已经得到确诊的不孕因素;手术治疗前3个月未应用任何性激素;没有凝血障碍等严重内科合并症状。
1.2诊治方法
1.2.1诊断方法
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选择膀胱截石位,盆腔粘连严重或者存在不孕的患者需要放置举宫器。在患者脐上或者脐下作一气口,长度为1厘米,构建气腹,对患者两侧下腹作两个穿刺点,大小为0.5厘米左右。手术前先采用腹腔镜对患者进行诊断,按照顺序,先对子宫直肠陷凹进行检查、之后是两侧卵巢和输卵管,并从顺时针方向对盆腔腹膜表面进行观察,之后对子宫膀胱腹膜陷凹以及子宫体进行观察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腹腔镜检查如果显示患者存在黑色结节病灶、紫蓝色结节病灶或者巧克力囊肿,则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2.2手术方法
主要如下:(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对于囊肿直径在5厘米以上的的患者,需要对创面进行电凝,血液不能完全止住的患者,可以采用3-0可吸收线对卵巢进行缝合,使其解剖结构恢复正常。如果囊肿直径在5厘米以下,则需要采用电凝烧灼卵巢创面帮助患者止血,卵巢不进行缝合;(2)电凝法。对于病灶位置处于腹膜、卵巢以及骶韧带等表面的异位病灶,需要采用单极电凝或者双极电凝或者内凝对病灶进行烧灼;(3)其他。对于其他盆腔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采用美兰通液检查,如果存在远端阻塞、输卵管伞端闭锁,则对患者采用输卵管造口术进行治疗。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对盆腔进行冲洗,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盆腔粘连预防。术后采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并在术后月经恢复第一天使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每次2.5毫克,每周服用两次。
1.3分析方法
对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1年的随访,以患者是否成功妊娠作为标准分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不孕时间、类型、是否合并有子宫腺肌病、术后是否严格规范用药、是否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技术。停经6周且血β-HCG显示为阳性的,则判定其为符合临床妊娠标准[1]。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对危险因素使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0.05的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在术后1年的妊娠率相对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1年时间内,2组患者的不孕时间对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年龄对比具有较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妊娠患者中以年龄在35岁以下的比例较大;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成功妊娠的概率相对于没有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要低很多,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而术后是否规范用药以及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对能否成功妊娠也有明显影响(P<0.01)。
对因素进行多元素分析,其中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还有术后是否规范用药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详情请见表1。
表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变量βWald X2OR95%CIP
常数项-3.59.11.2-0.00
年龄1.53.94.91.0-24.10.04
接受辅助生殖技术1.73.25.01.0-30.30.04
合并子宫腺肌病2.04.46.21.2-37.40.02
3 讨论
对不孕患者而言,年龄永远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会产生这样的影响主要是与卵巢的储备功能之间有关。卵巢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卵巢组织被异位内膜所侵袭和破坏,严重加剧了卵巢储备功能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手术之后需要抑制排卵,让卵巢可以得到休息调整,另外还需要对雌激素分泌进行抑制,让可能残存的异位内膜出现萎缩。
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妊娠率大约在10%左右,这和相关研究结果无太大差距[2],可知子宫腺肌病对生殖预后会产生负面影响。子宫腺肌病内膜腺体的表面会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对胚胎种植产生潜在干扰进而使得妊娠率大幅度下降,此类患者主要表现的临床问题为疼痛以及经量过多,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对于能否成功妊娠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判断其生殖预后的时候应该结合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生殖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以及患者是否合并有子宫腺肌病等,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的妊娠概率。
参考文献:
[1] 陈建凤.腹腔镜手术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39例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 2013,14(07):118-119
[2] 王建霞.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不孕患者50例疗效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17(23):125-126
论文作者:徐嵘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2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论文; 内膜论文; 术后论文; 因素论文; 异位症论文; 卵巢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