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_徐海芝 樊镇棣

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_徐海芝 樊镇棣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 山东 烟台 264670

摘 要:在深入贯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办好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立足山东职业教育调查思考的对策是,深化教学要素改革,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校内师资改革,建立创新创业“双师”建设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体系构建

经济发展新常态,催生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新战略,既为高职教育指明了新方向、确立了新定位,也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高职院校如何适应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定位发挥特色职业教育优势,正确教育引领高职大学生在创新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推动高职大学生这支创新创业的潜在力量转化为有生力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破解这一课题的出路,在于深化高职院校的教学、师资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深化教学要素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课程、教法是高职职业教育三个基本要素,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联接不紧密、不通畅,形成专业教育与职业需要相脱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有机融合,形成两个教育、两张皮。对此,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职业教育目标,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调专业、改课程、转教法。

1.要围绕产业调好专业结构。高职院校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今天看明天,设立专业应主动对接市场走势,对接产业转调、对接岗位需求,调好适应创新创业的专业结构。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山东的高职院校应围绕各级“十三五”规划,区域专业结构调整目标,围绕“一带一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韩(烟台)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科学规划设置新兴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等与时俱进的特色产业。

2.要围绕培养目标改好课程体系。对接创业技术规划、职业资格、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全面系统地进行课程改革,重构体现产教融合、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及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重点解决课程设置与岗位标准脱节、创新创业教育虚化的问题。在课程配置上,公共通识课以占20%左右,专业知识和实践课融为一体占80%左右为宜,将人文素养、创新创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机贯穿于全部课程之中,突出体现对学生职业精神、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材选用上,加大“接地气”改革力度,并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开发使用职业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由骨干专业教师、企业名家合作共同编写,体现产教融合。教材的内容应以企业或项目的真实场景、业务流程、岗位工作和案例数据等职业操作为主线,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掰碎了,分解揉入每一职业实践操作中,实现专业建设引导实践逻辑向实践应用主导、专业理论解读的逻辑的转变。同时,在教材每一单元的结构中,恰当地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在教材中贯穿创新创业教育这个主线,使教材充满对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创新创业教育由虚变实,摆脱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达到一体化。

3.要围绕岗位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高职院校应彻底摒弃过时的教室知识灌输式、“纸上谈兵”的单一封闭型教法,“沙滩上教游泳”实训实践或“花盆里讲种植”模拟实训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路径上,加快实现由知识灌输型向方法引导型转变,在教学方式上,加快由模拟实训向实景实战转变。具体措施:一是突出引导法教学,师教传授教材知识应以“引路”为主导,主要通过教方法引导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解题、会探索,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这个前提下,把讲解教材知识重点放在思路解读和难点问题的解惑释义上,这种“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教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品质和能力。二是活化教学方式。要克服就知识讲知识,就技能讲技能,就创新创业讲创新创业的惯性教学思维束缚,结合课程设置优选一批高端的与职业接轨的典型案例和典型项目,大力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岗位过程教学,并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学到的是实实在在“接地气”的职业本领,掌握创新创业的“真金白银”。三是创新教学载体。对现有的校内实训场所全面升级改造为实景实训基地,并通过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方式,建设一批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景实战基地,形成开放流动的实景实战的教学载体群,载体群里可以是一个企业的生产车间,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分公司,也可以是学校的附属企业,进而从单调的教学和实训中跳出来,进入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教学,让师带徒成为主流教学形态,让学生上课等于上班,拿到毕业证就等于取得上岗证。让师生创新创业基因直接从载体群里孕育生成。

二、深化校内师资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建设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师资知识与技能结构不合理,大多数教师职业化和创新创业素质能力与承担的特色教育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缺乏实战经验,专业基础理论教师数量偏多,一般占全部教师总量的70-80%,既有专业理论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双师”偏少,不足教师总量的10%,外聘的兼职技能型教师偏少,不足教师总量的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应多措并举,加快“双师”型职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1.要广开门路纳人才。打破传统的选人用人条条框框的束缚,转变一条路从高校毕业生中选人用人的陈旧方式,拓宽选人视野,对接专业需求,面向全国各行各业,广开门路选用教师。一是坚持实践导向选人。学校常态化选聘教师,应把实践经历放在首位,重点从那些学历适用,有两年以上实践经历的德才兼备人员中选人,优先选聘已取得教师资格,又有一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人才,切实把选用教师的主流标准定位在“双师”上。二是,瞄准全社会精英选人。重点瞄准省部级技术大奖获得者,省部级技术能手与首席技师、名师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本着专业对口、选拔适应教学、优中选优的原则,从中选聘一批兼职教师,组建技能名家和创新创业能手教学团队,补好职业师资队伍素质能力的短板。

2.要拓宽渠道育人才。针对高职院校现有师资队伍结构的劣势,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广辟渠道有计划多方式的进行技术能力培养。一是对缺乏企业岗位历练的中青年教师,分期分批选送到名优企业及相应岗位挂职锻炼,实践实训时间一至两年为宜,补上缺少的实践课,并对挂职教师实践锻炼情况作客观的考核评价,作为院校晋升教师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二是,师带徒培养。从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中,筛选出一部分技能和专业知识都优秀的教师,牵头设立技能专家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分类选派中青年教师对口到专家、名师工作室跟班工作,让专家名师带训,带训出一批出色的“双师”教师。三是创办项目培养。高职院校应结合办学特色,规划推出一批校办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在教师中通过竞标的方式,选定一批教师领办,让教师一边领办实体项目,一边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实现创新创业与教学双赢。

3.要优化环境扶人才。一是制定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激励政策,畅通教师学习实践绿色通道,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支持有能力职业教师到相关名企挂职锻炼,自主进行“双师”研修学习,积极参与研究编写产教融合校本特色教材,在学习实践中快速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水平。二是制定创新创业激励政策,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提供便利优惠条件,支持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实现实践成果与教育成果互相转化,推动更多教师成长为名符其实的职业教育“双师”、创新创业导师。三是制定激励教师发明创造的政策,从经费设施设备、绩效考评奖励等方面出台倾斜政策,引导推动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职业教学科研,积极参加省内外创新创业大赛,在“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与案例教学、创新创业示范等方面不断有新发明、新创造,在发明创造中提高“双师”水平。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办学教学的全过程,焕发高职院校的生机活力,办好办活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措并举,全面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各项保障措施,重构各项保障机制,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规范高效运行。

1.要重构办学体制。破除高职院校一元化办学的固有模式,大力践行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新体制,特别是突出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主体地位。围绕开放合作办学、依章依规办学,加快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和社区等合作办学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定办学章程,明确理(董)事会、校(院长)和职教工大会的职权,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细化量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权责,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分、机构,责任到人,考核到岗,形成校内上下联动,横向互动,一个目标,一套任务,一条心,一股劲,合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2.要完善文化建设机制。把创新创业精神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上台阶、上水平。举办师生创新创业论坛,拓宽师生视野,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促进创新创业体验和优秀成果聚集交流。开设创新创业大讲堂,不定期请校内外创新创业专家、成功人士和优秀企业家,作创新创业文化理念、经验传播讲座,引导师生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启迪智慧,学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不定期举办校园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增强师生创新创业的生机活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整合职业院校教学、科研、管理资源和应用系统,开发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建设实景实训基地、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教学化场所和设施,厚植创新创业及文化元素,实现智慧化的创新创业校园服务和管理模式。

3.要健全规范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规划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常态化制定职业院校年度和中长期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确立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保障措施,以规划引领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健康发展。二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岗位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制定校内各部门、单位和岗位的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确定细化量化的考核标准,实行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晋升职务和工资挂钩,以考促绩效。三是建立实训基地(中心)、创业园区建设管理制度,把配套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创业园区,从建设到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制定有明晰的权责、工作规则、操作规范及奖惩措施,确保“基地”“园区”标准化、规范化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国法 郁君平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0),74-75。

[2]罗平实 重庆市统筹城乡背景下青年(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3,(3),22-24。

[3]贾昕昕 王树昌 关于大学生网络创业成功率问题研究[N].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2),97-101。

论文作者:徐海芝 樊镇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_徐海芝 樊镇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