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翔博士谈家教:为孩子营造第3成长空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教论文,博士论文,孩子论文,空间论文,陈建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陈建翔是在北京师范大学附近的“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第三空间”里接受记者采访的。正在指导孩子们打乒乓球、打桥牌的他,谈起青少年教育来,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心理空间的大小决定孩子成长的质量”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第一空间,学校是第二空间。但很多学生在这两个空间中无法喘息。为此,我们为孩子创办了第三成长空间。”
“第三空间”占地面积并不大。乒乓球案子撤了,才能摆开桥牌桌。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陈建翔的观点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玩”无非是两大类,一是球类活动,健身;二是棋类活动,健脑,“棋类活动包含着大量的数学内涵,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通过篮球、足球等球类活动和棋类活动中的桥牌,还能有效地增强孩子的团队意识、配合意识和为别人着想的意识。
陈建翔说,“‘第三空间’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创办的。实际上,最好的心理空间应当是家庭。在古代,家庭曾经是学习的中心。今天,发展到了信息时代,家庭会再次成为学习的中心。”
“心理空间的大小决定孩子成长的质量。现在,我们社会的物质的空间好了,孩子心理的空间反而小了。那么大的房子,条件那么好,许多家庭中孩子还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但孩子却认为不是他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做父母的应当很好地反思。”
“智、情、商、网”说“四商”
于情商、智商、商商之外,陈建翔在衡量孩子时又加上了“网商”的概念,即利用互联网的能力。他说,在今天,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有60%以上来自网络。网络时代不让孩子接触网络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青少年犯罪一半以上是因为网络游戏、网恋。怎样既要让孩子利用互联网,又防止和解决游戏成瘾的问题?办法只能是用新的程序覆盖孩子头脑中上网成瘾的程序,这也是开办“第三空间”的目的之一。
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要正确分析和看待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有些孩子本来就有问题,网络只是放大了他们原有的问题。如孩子本来就自闭,上网后,对网络倾诉,就更自闭了。所以不能把棍子全打到网络身上。
“可怜天下孩子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就是成长”
时代变了,父母也要跟着变,自然型的父母也要变为学习型的父母甚至是专家型的父母。
当今信息时代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现在的教育还是按照工业生产的模式。我们究竟把什么当作人生目的?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其目的。为什么非得让婴幼儿去上小学?为什么非得要小学生去上大学?……
要学会享受人生的每一步,也要让孩子享受他人生的每一步。目前孩子们的人生都被压缩了,特别是孩子的人生很多被大人扭曲了,希望孩子光宗耀祖,为自己争脸争气,替自己实现梦想,总之是太功利了。
陈建翔把“可怜天下父母心”反其意而用之,呼吁“可怜天下孩子心”!许多孩子在父母的严厉管束和过高期待下,处境非常可怜:他们没有成长的自由,没有平等的权力,没有抗争的力量,没有分辩的机会,没有拒绝的余地……
做父母的一定要保护孩子的童心和好奇心,帮助孩子,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他提出“一二三”程式:一个孩子;两个大朋友,这就是孩子的父母亲;三大目标,就是孩子健康、快乐、自信。
“应当检讨我们的思维方式。几千年来,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太爱批评太爱挑剔了。就是拿100分的卷子回家,孩子也得不到表扬。‘这次考了100分,下一次呢?不能骄傲!’总是担心坏事情会在明天发生。总是感到‘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最重要的是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小孩子哪能不犯‘错误’?我们小时候不也都是这样过来的吗?为什么我们能宽容自己而不能宽容孩子?所以,只要不是大的道德问题,就不必太在意,就像流水一样,弯弯曲曲的,流着流着就好了,就变成大江大河,归入正途了。
“其实,错误包括在成长当中。孩子的所谓错误,很多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如撒谎向妈妈要钱,也许是为了帮助别人,也许是为了买一本书。如果父母能与孩子平等沟通,了解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动机,也许我们就不会简单地呵斥孩子了。”
“心、嘴、眼、手”话“四揉”
陈建翔以“揉面”和“醒面”来比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误区。他说,揉面要有分寸,还要有一个醒面的过程,让面有时间化解外来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个醒面的过程,面就成了死疙瘩。现在有些孩子没有灵气,与父母不停地“揉”有直接关系。
“揉”又分为四种方式,或曰四种层次:
一是手揉。说白了就是打孩子。打人是野蛮的,根本谈不上什么教育。打人也有惯性,打来打去把孩子也打成暴徒了。
二是嘴揉。嘴揉有时比手揉更厉害。不停地指责更让孩子受不了。
三是眼揉。有的父母不动手,也懒得说,但总拿眼盯着孩子,恶狠狠地瞪着。孩子不论在哪儿,总觉得父母的目光在背后发出一股股的嗖嗖的寒气。
四是心揉。这类父母属于那种彻底“死了心”的,对孩子完全失去信心,正眼也不瞧孩子一眼,但总让孩子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对孩子也许是毁灭性的力量。
陈建翔说,“四揉”让孩子感到重压,剥夺了孩子的心理空间。
或许有的父母认为,我这不是“揉”,我是在关心孩子。陈建翔说,哪有不关心孩子的父母?但你不停地说,过了度,就成了揉。孩子已经产生厌倦了,你还在“教育”,只能适得其反。
其实,当孩子不愿意听的时候,就不是在教育了,而是你自己在发泄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把孩子当作一个人,而是把孩子当作一个东西,不考虑孩子承受与否,只图自己手、嘴、眼、心的痛快。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受了委屈,到哪儿去发泄?如果憋着,肯定出毛病;如果转移给别的孩子,这叫做黑色能量的转移,就造成孩子反社会。所以,很自然的,就有一些孩子向网络发泄,在网络上寻求自己的“快乐”和“知音”。
“化解孩子心中的冰疙瘩,晒干孩子心中的湿柴禾”
“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父母如何看待孩子。孩子不是东西,不是工具,他是一个生命体,他有自己成长发育的历程,而且他是非常神奇的,如果你用期待和欣赏的眼光来看他,你就会发现他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发生奇迹。
“你的目光要充满期待,充满虔诚,类似于对于宗教的虔诚,要这样来看待孩子。孩子的前途就在父母的眼光里。父母期待的眼光无比重要!天才是表扬和夸奖出来的。你看他是个天才,他就会成长为天才;你看他是个笨蛋,他就会成长为笨蛋。”
相反,如果孩子不断地被浇冷水,心里结下一团一团的冰疙瘩,他能好受能快乐吗?你整天给他泼冷水,使他心里堵着一捆湿柴禾,怎么可能点燃?将心比心,如果单位里,领导每天盯着你批评,你能受得了吗?你还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吗?所以,父母要化解孩子心中的冰疙瘩, 要晒干孩子心中的湿柴禾。
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的脸开始,哪怕一开始是皮笑肉不笑。有一次一个母亲一脸沮丧地来找陈博士,说她孩子问题非常严重。陈建翔耐着性子听她说完,给了她三句话:一是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你身上;二是改变你自己!要从你的脸开始改造,回忆一下刚生孩子时你的脸,那是什么神态?肯定是欣慰的、喜悦的。你现在这张脸,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否定。三是,就从你的脸开始改变,什么也不要说,从明天开始。
一开始这位母亲说,我可笑不出来,只能皮笑肉不笑。陈建翔说,那好,那你就从皮笑肉不笑开始。从此,这位母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是洋溢着笑容,而且慢慢地,这笑容从不自然变得自然了,与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母子关系改善了,家庭和谐了,孩子学习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还有一位母亲,诉说孩子已经几个月不与她说话了。陈建翔就建议她一个月不说话。三天以后这位家长来找,说她实在憋不住了,一定要说。陈建翔对她说,实在要对孩子说什么,那就写纸条,因为你与孩子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了,不让你说话是先把恶性循环的渠道封死。
快乐比成功更重要,对待孩子的“四项基本原则”
对于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成长,陈建翔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一、天才原则。每一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地方,都是天才;
二、时间原则。天才出现有早有晚,家长要耐心一点;
三、补偿原则。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有七八个智能中心,如果孩子在这方面不行,不妨换一个方向找其强项;
四、顺其自然成长的原则。只要孩子一生平安,好好地过日子也就行了。有时候,顺其自然的态度反而能等来孩子向天才的转变,给父母以意外惊喜。
总之,做父母的,任何时候都要为孩子着想,让孩子尽可能快乐成长。当孩子快乐时,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舒展着,快乐比成功更重要。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只有快乐才能成功,至少是容易成功。